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世銀示警 全球糧價飆高瀕危 2011-02-17 旺報 【記者師瑞德/綜合報導】 通膨,是近來世界各國政府的心頭大患,中國刻意調降食品指數在CPI的權重後,成功「美化」日漸高漲的通膨。現在看來,不少國家跟中國如出一轍;包括英國、美國、歐盟各國等,都刻意淡化通膨的嚴重性。但世界銀行警告,全球糧價已達到危險水準,恐將導致發展中國家新增4400萬人陷入赤貧。 食品價格近歷史最高 世界銀行15日表示,糧食價格自去年以來猛漲,導致發展中國家新增4400萬人陷入赤貧。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資料,從去年10月到今年1月,世界銀行糧食價格指數上升15%,目前糧食價格已經接近2008年的歷史高位,僅比2008年的峰值低3%。2010年食品價格上漲29%,接近歷史最高水準。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奧孔約.伊維拉指出,糧價上漲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發展中國家新增4400萬人陷入赤貧。他表示,目前的世界糧食安全處境十分危險,糧食問題已經演變成全球性問題,全世界正面臨重大挑戰。目前,每天大約有10億人因為沒有足夠糧食而陷入饑餓和營養不良。 各國面對通膨不作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全球糧價大漲,各國卻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忽略通膨危機。FT中文網報導,今年1月,中國的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4.9%,略低於預期,但有好幾個數據讓人頭疼:食品通膨達到10%;非食品年度通膨在一個月內從2.1%升至2.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上漲6.6%。 在這種通膨壓力的背景下,目前6.08%的中國政策貸款利率看上去不夠高。但在淡化通膨嚴重性方面,不少國家跟中國如出一轍。英國央行(BOE)已基本上放棄在近期抗擊通膨。美國官方則基本上無視失業率穩步下降和批發價格通膨達到4.1%的局面。歐洲央行(ECB)只對通膨在過去13個月從0.9%升至2.4%發出微弱的聲音。 對於各自的不作為,各方提供的辯解理由各有不同:目前的通膨是非核心、短暫的;通膨是別國的過錯;或者遏制通膨的政策將得不償失。 政策制定面臨兩風險 在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人們擔心的是遏制通膨將減緩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同時並不解決推動食品價格的資源限制。在多數發達國家,人們還有金融層面的擔憂:在本已債台高築的經濟體,低通膨將無助於減輕債務負擔。 如果投資者和消費者確定通膨將長期保持高漲,債券收益率將會上升,加薪要求將會升溫。屆時政策制定者將面對兩個不可接受的風險選擇:一是通膨失控,二是足以壓垮經濟的貨幣政策。因此,即便G20成員國在通膨究竟有多危險的問題上意見分歧,他們在告訴世人無需擔憂通膨方面將團結得很。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37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