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 宮內人人都說,皇后娘娘性情溫和,與其他嬪妃相處和睦,從不爭鋒吃醋也不害人,實為六宮表率。 但朕很清楚,皇后娘娘是個怎樣的人。 她與每位嬪妃交好,就算有人向她挑撥離間也絲毫不為所動,看似八面玲瓏實則是哪邊也不站。 侍寢時,幾乎沒見過她給哪位嬪妃說過好話或壞話。當有嬪妃被處罰時,她從不求情也從不落井下石。甚至當自己的好姐妹被毒死或被打入冷宮時,她也只是淡淡地一句「知道了」。 當朕寵著其他嬪妃的時候,她從未表現出任何不悅,朕說要晉誰的位分、給哪位妃協理六宮的權利、她總是馬上答應。甚至主動說起哪位妹妹多年未孕,提議將哪位皇子或公主交由對方扶養。 倒是這後宮無一日安寧,再得寵的嬪妃也可能因為妄議朝政,或是在別人的飯菜裡面下了什麼不該下的東西被禁足或打入冷宮,久而久之朕也忘了這些人,兜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鳳儀宮裡。 這總是讓朕想起她剛入宮時的情況。 建昭四年,那時的她還只是一個小小才人,經由選秀入了宮,沒什麼存在感,只是偶爾會在御花園或是上林苑看見她,若朕身旁已有其他妃子,她也只是普通地行了個禮便自行離去,不慍不火看不出情緒。 過了一陣子,朕發現她頗通詩書,總能跟朕聊上幾句;對音律舞蹈也有小成,宴會表演上必然會出現她的倩影;母后誇她孝順,才知道她每天都會去向太后請安。 後來她懷了孕,生了孩子、晉了位分,順風順水的爬上德妃的位置,那時她已經是宮裡最受寵的妃子。 當時的皇后與貴妃武氏不睦許久,朕早就知道這兩人遲早會出事,果不其然,貴妃中了毒,死在自己寢宮中,所有的證據矛頭都指向皇后。 到底也曾經是朕的正妻,雖然並沒有太多情感,但朕也很清楚她並不是這麼輕易就會露出馬腳的人,何況就算貴妃與她不睦,位分還是在她之下,她並沒有理由動手殺人,但證據確鑿,朕還是將她廢了后,降為貴嬪。 皇后與貴妃一夕倒台,何人獲漁翁之利,明眼人一看便知。當時雖然也有不少人懷疑她,但始終沒找到什麼證據,她依舊在自己的宮中悠閒地喝著茶,將一切撇得乾乾淨淨。 朕先是晉了她為貴妃,給予攝六宮事之權,母后本就喜歡她,當朕提議要立她為后的時候毫無半句怨言,一切就像早已寫好的劇本。 朕立她為后的同時改號為良,良皇后。 然而這份良善,又有幾分為真? 「皇上,敬事房的人來了,今晚要翻誰的牌子?」 「傳皇后侍寢吧。」 ** 宮內人人都說,皇上性情溫和,在前朝治國有方,與皇后琴瑟和鳴,對待後宮嬪妃也極好,實為一名賢君。 但我很清楚,皇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對所有的女人都很好,但其實他根本就沒真正把一個人放在心上,哪怕是頗得聖寵的妃子,被人害了小產或是被人毒害,他也只是淡淡地嘆了口氣,說幾句惋惜的話,從來沒見過他為哪個妃子停留過多的悲傷。 選秀也是如此,他一向只選那些前朝得力大臣的女兒或是族親,為了不讓他落人口實,我會替他選一些相貌好看家世普通的女子入宮,陛下大約也是明白我的意思,通常都會應允。 一場選秀對他來說,不過就是利益的交換。 他總是笑臉迎人,謙和有禮,甚至很少見他動怒。但入宮多年,那笑容越看越像一副面具。 記得我剛入宮時身分低微也不得寵,半年才侍寢一次,宮中的人一向勢利,連我身邊的侍女都在外面嫌棄我沒出息,我便認真讀書與練習技藝,總算入了皇上的眼,漸漸地侍寢的次數變多了,從一小小才人躍升為皇上身邊的紅人。 我看著那些曾對我不屑一顧的妃子們,現在只能咬牙看著皇上拋下她們與我同遊御花園,這才意識到恩寵不過如此。 後來我懷了孕,皇上聽了開心地抱住了我,又拉著我的手叮囑了許久,我表面上開心地應著他,心裡想著,這到底是陛下的真心,還是早就已經計畫許久的反應? 我不在乎他晚上又傳了誰侍寢、又宿在了誰的宮中,反正都一樣,誰要是太過囂張我就悄悄給他使點拌子,造謠或是投藥給哪個倒楣鬼再嫁禍給她,禁足完出來陛下也差不多有了新寵了,只要做好乖乖牌的榜樣,皇上自會來我這邊。 我為了站穩腳跟做了許多努力,但那是我應得的,唯獨就是看不透君心,後來我也放棄去理解了,何必在乎帝王真心呢?反正在這宮中,真心是最不重要的。 「娘娘怎麼突然想到要親自做糕點?」 「皇上近來忙於朝政,閒來無事做點吃食送去給陛下補補身子,順便提醒他後宮還有許多人巴望著他罷了。」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3xUUOvuKzidnndgzgx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