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三種未來佛(菩薩)

未來佛可分為三種,即(a)慧者菩薩(paññādhika),(b)信者菩薩(saddhādhika)和精進者菩薩(vīriyadhika)。

成佛即是證得一切知智(sabbaññutañāṇa)。為了獲得這至上的智慧,尋求者的心必須以智慧為主導。以智慧為主導這因素是指在作出一切的身語意業之前,都有一番細心的思考。如此,他的智慧一世復一世地日漸成熟,而在完全圓滿時證得遠遠超越其他智慧的一切知智。

有如在俗世裡,我們投資金錢以賺錢,同樣地,我們投資知識以獲得一切知智。

「慧者菩薩」的慧根最利,在每一分努力裡都以智慧為主導,在勤修波羅蜜[14](pāramī)四阿僧祗[15]與十萬大劫之後即當成佛。

有些菩薩深信自己能夠通過修習波羅蜜而成佛。他們的心最顯著的是信。這類菩薩的信比智慧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因此他們被稱為「信者菩薩」。由於他們並不是以智慧為主導,而是以信為主導來修習諸波羅蜜,因此不能在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成佛,而必須在八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才能成佛。

還有另一類菩薩純粹依靠自己的精進力,智慧並不是他們的重要因素,也不太注重修習波羅蜜能夠達到成佛這一信念。他們堅持精進就能成佛。因此,在修習波羅蜜時,他們把精進放在首要與優先的地位,而只能在十六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才成佛。因此,他們被稱為「精進者菩薩」。

在此,我們必須注意慧者、信者以及精進者這三類分法只是應用於未來佛(菩薩)而已,而不是已經開悟的圓滿佛。只有他們還是菩薩時才有這三類分法;一旦證得佛果之後,他們在智慧、信與精進各方面都是沒有差別的。我們不能說某位佛在其中一方面比其他的佛更圓滿。

Paññādhikānaṁ hi saddhā mandā hoti paññā tikkhā;

慧者菩薩慧強信弱;

Saddhādhikānaṁ paññā majjhimā hoti saddhā balavā;

信者菩薩慧中信強;

Vīriyādhikānaṁ saddhā-paññā mandā vīriyaṁ balavaṁ.

精進者菩薩信與慧皆弱,但精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