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 為了避免地圖砲到無關的人,我還是想把表達不清的部分重寫一遍。 如果你看完還是無法抑制地討厭基督宗教,或所有一神教,或佛教,或……(ry) 那其實可以取關了。我以後還會繼續談的。 ========================== 一、切割有時候是必要的 我不想轉貼「不是只有反同婚的基督徒,也有做了很多好事的基督徒」這類的文章,也不想大力澄清「我是基督徒,但OOO(護家盟、明光會、東方閃電等等)不代表我」;說到底,就算我已經清楚切割我的信仰對象、信仰樣態與這群人不同,一般人還是會把所有(聲稱)信仰父子聖靈的人都稱為基督徒,把這些人所信所言所行都混在一起啊;而且當我做出切割這一動作,還是為了自己、為了不被誤解的目光譴責、為了在群體中活得比較自在,並不是在為神做事。澄清一件根本就不是我做的事,並不會對我的靈性有任何幫助。但我還是有情緒的,被問太多次「你們基督徒是不是都……」也是會煩的。 不得不切割的時候,就勉強切割一下吧。 先提幾點有些人在批判基督宗教時常的謬誤: ●宗教教義≠宗教儀式≠宗教歷史≠宗教學 ●宗教中的神≠對教義握有話語權與解釋權的人≠信眾中有社經地位的人≠一般宗教信眾 ●「基督宗教」一詞可含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依附基督宗教教義之新興教派等。 ●「基督教」一般專指新教,有時也可涵括非正統之新興教派。 關於教派分裂,我的意見大致如下:就連非常強調核心教義的伊斯蘭教,都對教規細節有不同意見,我不認為基督宗教(或佛教,或其他擁有不同文化信眾之宗教)分裂為許多流派且彼此矛盾是「不對」的事,或「可被理所當然地取笑」的事。(儘管強迫症如我也曾經很困擾過) 每一群不同的人都應該分開看,每一個個體也最好分開看,能夠接受宗教(族群/文化/性別)之多元性,卻不接受單一宗教教義有多元解釋之可能,批判論證是無法成立的。 對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討厭宗教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就像討厭茄子討厭苦瓜討厭胡蘿蔔,每個人多少都會討厭一兩樣食物,但是,分清楚自己真正討厭什麼很重要,很多時候,其實可以不用一次討厭那麼多人,歧視性的語言從來不該一視同仁地加在一個異質性很大的族群身上。 對有信仰的人來說,這種區分也同樣重要。隨時自問:自己的信是本於什麼?為什麼以前相信現在也依然相信?為什麼以前不信現在卻相信?教義的哪些地方對自己特別有幫助?哪些意見來自於「神」?哪些意見來自於「人」?……不必害怕自我詰難,在回答他者的詰難之前要先面對自己。經得起不斷的自我質疑,信仰才能進入你的生命。 二、但有時候確實切割不清楚 當前的正式與社會教育,都有訓練邏輯與歸因能力,但上面那些謬誤還是不時出現,有時候遇到顏色就轉彎,有時候遇到宗教就轉彎——如果同時遇到兩者,就更混亂了。 當然,我很難把上述對宗教不夠理解或不夠寬容的言論,完全歸因到個人身上。台灣是個宗教非常自由的國家,可是從法律到教育,都不夠健全,我們並沒有很好的制度,使多元發展的宗教不致失序,也沒有足夠的宗教教育,教導我們理性看待宗教,了解選擇信與不信都是個人自由,了解信仰宗教過程不該受到外在干擾與壓力……從宗教團體私占山林該不該管,隨便放生該不該管,以宗教理念干預政策該不該管,到街頭遇到奇怪的直銷型的宗教該怎麼辦,家人加入了斂財的宗教團體該怎麼辦,因為宗教信仰被歧視被霸凌時該怎麼辦……這些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都可以一笑而過,但真的遇到時誰也笑不出來吧。 更根本來說,我想欠缺同理心比欠缺法規、欠缺知識嚴重多了。但這是一個更大更大的問題,甚至可以說,它是個關於信仰的問題,關於,我們對人性有沒有更高追求的問題。 三、如果可以請避免傲慢 信徒裡面有傻傻的看了就信的人,也有深思熟慮才信的人;有基於自己的理念和考慮不信宗教的人,但也有盲目批判宗教的人。這些狀況當中我最沒辦法接受的就是知識的傲慢,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這樣,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能是這樣,但是,嘲笑別人愚蠢不會讓自己顯得比較聰明。 上面這段都是所有人都已經知道的廢話啦,寫下這段話我也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只憑片面言詞否定他人,沒有完整認識一個人之前、沒有完整認識一個宗教之前,也不要替他下價值判斷。 四、給剛好看到這篇文章的基督徒 基督徒的處境比穆斯林好很多很多,也比很多少數族群信仰者面對的迫害好很多,這是宗教整體走向世俗化的好處、是政教分離觀念確立的好處;是以前的人犯了很多錯,流了很多血,才調整到現在這個,雖然不是最理想,但大多數人比較能接受的狀況。 普及性的宗教教育很重要,但我們的正規與通識教育中都太缺乏,如果剛好你說話比較不惹人討厭,那「好好解釋」的一分責任,就會落到你的肩上。 這麼說,並不是要求擁有社會贊同優勢的人一定要善良、無私、絕對客觀、不論面對什麼無禮的詰難都不可以生氣——事實上,擁有無法從理性證明的信仰,就是對絕對客觀之反省,相信宗教帶給你的「真理」到底是背棄客觀,或者是超越客觀?這就不是我所能解答的——我想強調的只是:比起現在還在被迫害的人,你擁有比較好的條件,成為一個比較善良,比較無私,比較客觀,比較接近耶穌的樣子的人。 理想上,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每個人應該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該讓不同信仰者感受到羞辱或敵意。可是事實上就是不可能啊,就是有人還做不到。 所以需要自我修練,需要彼此溝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自由,與不干預不傷害他者的自由啊。 噢對,感恩節快樂。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4l3iiTu3FuFwFbveSy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