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 在看OO的文章的時候,我很經常會思考甚麼才是「正常」,或者應該說,在這些角色的眼裡,這個世界到底是展示著如何的風景? / 我第一次認識OO,是因為在跑團中的RP,我對這位角色的印象相當之深刻,這部分除了有賴於OO本身相當優秀的文字功力,此外也是因為OO對於OO的角色描繪。 ——一個有血有肉、關心著自己的隊友、於瘋狂山脈之中尋找自己摯友的男人。 但我對他再深入的背景理解,是來自於OO這次的企劃連載——被神明所拯救的世界、陷入了宗教狂熱的社會、嘗試維持正常認知的少年,而這些是我對這個故事的第一個印象。 OOOOO的教條因人類的想法而變得扭曲,即使是連單純的惡意亦會被信徒認知為善意去理解,善惡的界線因而變得模糊不清,他人的罪孽亦似乎因此而不再存在。 而這樣的世界,說不定在OO眼裡,興許已經是陷入瘋狂之中。明明並非真正的家人,但卻要像家人般的生活,可即使勉強構成了家庭的模樣,牽連著他們的也並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而是教條。 而亦因為這點,在我看來,OO在這樣的世界中,去幫助他人並非因為宗教,而是因為他打從心底地想要去幫助他人。他挺身保護OO,不是因為教條上要他愛著其他人,而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兄長,這是他要承擔的責任——在一個大部分人都是因為教條而行動的世界,似乎只有他是打從內心中想做些甚麼而行動。 / 「我們必須愛著所有人,就像愛自己那般。」 這是第三章中所提及到,OOOOO的神喻。其實它本身只是一句基本導人向善的話語,在其他宗教尤其是是基督教中很經常能聽見——但因為這句如今出現的是在OO的文中,所以我又開始思考起一件事。 這樣的愛還能算是愛嗎? 他們遵守教條,將聖典視為最重要的事物。愛人如愛己,但這種愛比起發自心底中真的想要對其他人好,更多的似乎只是一種信徒的責任,我認為亦正因為如此,所以無論是母親、還是妹妹,她們的重點都並非是OO的感受,而是OO沒有遵守到她們眼中教義一事。 相比起修女,OO應該比較願意靠近的是親人,但諷刺的是似乎比起家人,修女更能看透他的本質。 第一章中,OO雖然覺得自己也跟其他人一樣別無二致,但實際上在一個連善意與愛都是虛偽之物的世界裡,卻只有他才是確實地愛著其他人。 而修女向他的道謝,說不定在他耳中亦帶有著一定的嘲諷感吧——比任何人都更抗拒O教,卻是最符合教義的人。 / 關於第三章罪與罰的部分。 在小鎮上,所有人都把教義當成自己所做的一舉一動的藉口,使其行為不會因違背教義而有罪,而無罪者亦理所當然沒有懲罰。 可是OO不同,他所做的一切從不以教義為自己開脫,所以他的行為即使符合教義,卻仍然有罪。 / 先前找時間一口氣看完OO的連載,想到了些東西,最終也寫了很多這樣一篇廢話很多的感想。 OO的文字每次都讓我感到驚嘆,尤其是第二章中對於教堂與神像的描述——過於美麗的畫面,聖潔與虛幻於空間中共存的感覺,我詞彙力好低只能說真的好美QQ 然後第三章太神了,從一開始關於罪罰的探討,再到了之後因為「問罪」而讓一直以來壓抑著的情緒,終於一次過爆發,文字中所承載的感情很明確,彷彿即使只是閱讀也能感受到來自OO的怒氣。 當他到達教堂後,則迎來了劇情最高潮的部分。毫不拖泥帶水的文字為讀者帶來了衝擊,即使我已經先前知道了劇情,也會因為這一氣呵成的描述而再度感受文字所帶來的震撼感。 個人認為,尤其是他明確認知到自己從未被卡琳正視過後,文句中沒有過多描述OO的心痛,而是用理性的自我反問指出事實後,再透過OO的行為來展示出他的痛苦。 他原先仍然舉著手,卻在認知到OO實質不關心他後,便慢慢放下手,而這段給我一種他似乎是放棄了再與卡琳接觸的感覺。 他之後的笑聲更是突顯出了他的心死。他為了保護妹妹而受傷,但換來卻是清晰而殘酷的真實,唯一得以幸好的是他的眼睛沒有受損——這樣的幸運讓他僅能自嘲的笑了,他已經失去了感到憤怒或悲傷的力氣,只餘下的是無力感與肉體的痛楚。 感覺OO的心已經能說是完全絕望了吧,所以才會只能用笑出來的方式。而最終,他所保護之人未曾注視他,可他最憎恨之物卻一直都注視著他。這樣的反差我也很喜歡……! 謝謝OO寫了那麼好的故事QQ……………然後商場裡草莓蛋糕對應人腦的感覺真的很棒,眼前的景象慢慢隨著定義的更改而變得真實,讀者也能一起跟著OO感受這樣的改動,這樣的設計也很讚!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5Fo16VVdB0XUn9jMBG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