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 中元節的起源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一個重要節日。佛教徒稱之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之為中元節。『盂蘭盆』一詞,來自佛經中的目蓮救母的故事,是梵文Ulambana的音譯,原意為『救倒懸』,也就是解救在地獄裡受苦的鬼魂。中元節是地官赦罪之日,因此道士都在這一天誦經,做法事以三牲五果普渡十方孤魂野鬼。 因為盂蘭盆節以及中元節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普渡眾生,時日一久,兩者之間的界線就逐漸模糊,形成目前這個以孝順、博愛為宗旨的節日。傳說:目蓮非常善良,平日行善布施。但是目蓮的母親生性吝嗇,又喜歡,一欲僧眾上門,就命令家僮棒打出去,甚至放狗追咬乞丐。由於她的惡行,死後輩打入阿鼻地獄,日夜受苦。目蓮得道後卻發現母親身墮阿鼻地獄為了解救母親,向如來佛求救,如來佛教他於七月十五具菜飯、五果等供養十方大德僧眾。目蓮依法施行後其母親果真得救。目蓮就告訴佛祖佛門弟子亦應奉於蘭盆供養,佛祖大悅,便傳言弟子,從此七月十五供盂蘭盆的習俗廣為流傳。 中元的傳說 農曆七月十五,這個節日和周朝在七月舉行的幾項祭禮有著內在的聯繫。《禮記》「月令」篇上說:「是女也(七月),農乃登榖,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在收穫的季節,天子象徵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廟,表達對祖先的敬意。由於祖先崇拜在中國人的信仰中占了相當要的一環,所以「薦新」的習俗得以存活數千年,甚至在它已從國家祭典中消失以後,民間都還保持著薦新的習俗,並且集中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 我們可以說,七月舉行的活動都以溝通為方式(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祭拜祖先,是世代或兩性的溝通),目的在求取更美好的新生活。七月十五也象徵著復活與新生。 因為盂蘭盆會及中元節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普度眾生,時日一久,兩者之間的界限就逐漸模糊,形成了目前這個以孝順、博愛為宗旨。 中元節的習俗 台灣的中元節也有拜祖先的習俗。同時舉辦盂蘭盆會,延請一名和尚主持,黃昏後登壇說法,並向台下拋拋袍袍凹拋灑食物羹飯,稱為「普施」。 1. 放水燈: 是用來通告水府幽魂(溺斃的鬼)來享用祭品。水燈分為水燈頭、水燈排兩種。水燈頭分為圓形燈籠和紙厝(房屋狀的水燈)兩種。水燈排是用木材紮成木筏上面再懸放燈籠。放水燈的遊行隊伍以樂隊為前導巡迴市街一週,來到河岸,並備有三牲祭品,請僧道訟經致祭後再將水燈放入水中,相傳水燈流得越快,該字姓人家當年運氣愈好。基隆的中元祭放水燈活動熱鬧非凡而且正朝國際觀光節發展中。 2. 普度: 台灣俗稱孤魂野鬼為「好兄弟」。中元節普度孤魂野鬼就稱為「拜好兄弟」。普度的型式又分為公普和私普。私普就是以街、莊等居住單位為主的普度,從七月初一到三十,大家商議好時間輪流普度。舉行普度的當天下午,家家戶戶在門口擺上豐盛的菜飯以及其它的食物等,俗稱「拜門口」。每盤菜上都要插上一枝香。公普又稱為「廟普」。一般都在七月十五舉行,俗語又叫「拜七月半」,以各村莊的寺廟為中心,由廟寺主事者來主持。 3. 搶孤: 在普度的廣場上搭起高丈餘的台子,上面放滿各式各樣的供品。普度完畢,主持人一聲令下,大家就蜂湧而上搶奪,因為沒有秩序易造成傷亡,所以清朝下令停辦。民國八十一年宜蘭頭城再度舉辦此活動,仍延襲舊制,架高近四層樓的棚子,上放置十三盞食物和純金牌。參加的隊伍以每五人一組,每隊各據一根柱子,待主辦者一下令,選手便奮不顧身望往上攀爬。由於有遊戲規則所以沒有混亂的場面,是一項值得提倡的民俗體育。搶孤由來:因為七月普度鬼魂群集,為了怕它們流連忘返,所以有人發明此活動。據說當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還要兇猛搶奪祭品的人時,會被嚇得逃開。 中元節的傳說 佛 經中 的 目 連 救 母 故 事 在 唐 代 寺 院 的 俗 講 變 文 中 , 有 另 一 種 較 不 同 面 貌 。 由 於 變 文 的 創作 是 為 了 向 廣 大 群 眾 宣 講 佛 法 , 因 此 佛 經 中 的 故 事 , 在 變 文 裡 就 經 過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渲 染 。 目 連 變 文 中 目 連 的 俗 家 名 字 叫 羅 卜 , 寡 母 青 提 夫 人 生 性 吝 嗇 , 又 好 殺 生 。 但 是 羅 卜 非 常善 良 , 平 日 行 善 佈 施 , 敬 重 三 寶 。 有 一 天 , 他 要 出 門 經 商 , 便 稟 告 母 親 , 將 家 中 錢 財 分 為 三分 , 一 分 自 己 帶 走 , 一 分 供 養 母 親 , 一 分 留 在 家 中 布 施 貧 乏 。 不 料 自 羅 卜 離 家 後 , 青 提 夫 人日 日 宰 雞 殺 鵝 。 一 遇 僧 眾 上 門 , 便 命 家 僮 棒 打 出 去 , 甚 至 放 狗 追 咬 乞 丐 。 由 於 她 的 惡 行 , 死 後 被 罰 墜 入 阿 鼻 地 獄 , 日 夜 受 苦 。 羅 卜 在 母 親 去 世 後 , 十 分 悲 痛 , 心想 唯 有 出 家 一 途 方 能 報 答 母 親 深 恩 , 便 拜 如 來 世 尊 為 師 , 法 號 大 目 連 。 數 年 之 後 , 修 得 神 通第 一 , 身 超 羅 漢 。 目 連 想 知 道 父 母 死 後 托 生 何 處 , 卻 發 覺 母 親 身 墮 阿 鼻 地 獄 。 他 為 了 解 救 母親 , 便 親 自 前 往 地 獄 , 只 見 地 獄 景 象 : 其 中 受 罪 之 人 , 一 日 萬 生 萬 死 。 或 刀 山 劍 樹 , 或 鐵 犁 耕 舌 , 或 汁 銅 灌 口 , 或 吞 熱 鐵 火 丸。 或 抱 銅 柱 , 身 體 燋 然 爛 壞 。 牛 頭 每 日 凌 遲 , 獄 卒 終 朝 來 拷 。 鑊 湯 煎 煮 , 痛 苦 難 當 。 目 連 向 如 來 佛 求 救 後 , 方 得 拯 救 母 親 脫 離 地 獄 , 投 胎 向 王 城 為 狗 , 再 經 過 目 連 舖 設 四 十九 天 道 場 後 , 他 的 母 親 才 得 以 升 天 。 另 一 則 中 元 節 的 傳 說 則 與 紙 錢 有 關 。 據 說 東 漢 ( 二 五 ─ ─ 二 二 ○ ) 的 蔡 倫 發 明 造 紙 後 ,生 意 興 隆 , 為 他 賺 了 不 少 錢 。 他 的 哥 哥 蔡 莫 、 嫂 嫂 慧 娘 看 了 非 常 羨 慕 。 慧 娘 就 要 蔡 莫 也 去 和蔡 倫 學 造 紙 。 但 是 蔡 莫 的 恒 心 不 夠 , 工 夫 還 沒 到 家 就 急 急 忙 忙 的 自 己 開 了 家 造 紙 店 。 結 果 造出 來 的 紙 品 質 低 劣 , 乏 人 問 津 , 兩 夫 妻 就 對 著 一 屋 子 的 紙 張 發 愁 。 最 後 , 慧 娘 想 出 了 一 條 妙 計 , 便 附 在 蔡 莫 的 耳 邊 , 如 此 這 般 的 教 了 一 遍 。 到 了 這 天 晚 上 , 鄰 居 們 忽 然 聽 到 蔡 莫 家 傳 出 了 嚎 啕 大 哭 的 聲 音 。 大 家 趕 過 來 一 問 , 才 知道 慧 娘 昨 天 晚 上 暴 斃 死 了 。 次 日 清 晨 , 蔡 莫 當 著 鄰 居 的 面 , 在 慧 娘 的 棺 前 哭 得 死 去 活 來 。 一邊 哭 訴 , 一 邊 燒 紙 。 燒 著 燒 著 , 忽 然 聽 到 棺 材 裡 有 響 聲 。 過 了 一 會 兒 , 又 聽 到 慧 娘 的 聲 音 在裡 面 叫 著 : 「 開 門 , 快 開 門 , 我 回 來 了 」 。 眾 人 都 呆 了 , 最 後 終 於 鼓 起 勇 氣 打 開 棺 蓋 。 慧 娘就 跳 了 出 來 , 告 訴 鄰 居 , 她 死 後 到 了 陰 間 , 閻 王 讓 她 推 磨 受 苦 。 因 為 蔡 莫 燒 給 她 很 多 紙 錢 ,所 以 小 鬼 們 都 爭 著 為 她 推 磨 。 她 又 把 錢 交 給 閻 王 , 閻 王 就 放 她 回 來 了 。 蔡 莫 故 意 的 問 : 「 我沒 有 給 妳 送 錢 啊 ? 」 慧 娘 就 指 著 燃 燒 的 火 堆 說 : 「 那 就 是 錢 啊 ! 陰 間 是 以 紙 當 紙 的 」 。 蔡 莫一 聽 , 馬 上 就 去 抱 了 兩 大 捆 的 紙 來 燒 , 說 是 讓 陰 間 的 爹 娘 少 受 點 苦 。 鄰 居 見 狀 , 發 覺 紙 錢 有這 麼 大 的 用 處 , 於 是 個 個 都 掏 錢 來 買 蔡 莫 造 的 紙 。 消 息 傳 開 後 , 不 到 幾 天 , 蔡 莫 家 的 紙 全 都賣 光 了 。 由 於 慧 娘 還 陽 的 這 天 是 農 曆 七 月 十 五 日 , 因 此 每 逢 這 一 天 , 人 們 都 會 給 祖 先 焚 香 燒 紙 。這 習 俗 一 直 流 傳 至 今 。 參考資料 http://www.cca.gov.tw/Culture/Arts/cyears/b236/#SEC2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607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