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 防禦是美肌之本 想擁有白透肌,只靠美白保養品是不夠的!一旦輕忽了防曬,無所不在的紫外線,就會趁隙對膚質搞怪,讓白皙膚色離妳越來越遠,就像是破了洞的瓶子,即使不斷大量地補充成分,也徒勞無功! 所以,一年四季無論晴天、陰天、雨天、黃昏、室內、室外,每天都要防曬之,才能阻止陽光誘導麥拉寧細胞,進一步製造黑色素。此外,白天最好盡量減少攝取過量的吸光性食物,如九層塔、香菜、芹菜等,否則肌膚感光度變強,也易導致黑色素生成。 對抗紫外線避免老化 美白,除了追求美麗,更是為了讓肌膚保持健康。因為紫外線除了會刺激黑色素增生、加深膚色之外,長久之後還會使膚質變粗糙,提早加速皺紋與色素斑出現。 隨著臭氧層破洞日益變大,紫外線殺傷力也增強,若長期累積過多紫外線,容易使肌膚細胞病變,導致皮膚癌的產生,不容輕視! 其實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做好萬全防曬工作,除了抗紫外線的洋傘、外套、遮陽帽、墨鏡等,更得搽上防曬品,夏天外出也要盡量避開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的時段喔! UVA、UVB都要防 知道嗎,其實紫外線有不同波長,目前防曬品多訴求能同時預防UVB短波和UVA長波。UVB短波的能量會使肌膚紅腫、脫皮、曬嘿,最嚴重會產生黑色素腫瘤;UVA長波紫外線的能量低、穿透力強,能達真皮層使膚色曬嘿,並產生皺紋等老化現象,長期曝曬可能導致皮膚癌。另外,隨著臭氧層日漸稀薄,以往被臭氧層阻擋在外的UVC,對肌膚威脅也增高,所幸能防範UVB的防曬品,就能同時阻擋UVC。 化學性VS物理性防曬 究竟化學性和物理性防曬有何不同?簡單來說,物理性防曬是利用紫外線屏蔽劑,直接阻擋、反射或分散紫外線,以免直接接觸肌膚,優點是能同時隔絕UVA及UVB,缺點是有厚重感。 化學性防曬則是透過紫外線吸收劑,經由皮膚吸收後,再和紫外線產生交互作用,進而轉變成低能量釋放出來,避免紫外線直接傷害膚質,優點是質地清爽,缺點是容易引起敏感反應。其實,隨著科技進步,現今防曬品多數都兼具兩者的優點,而且降低了以往黏膩和容易敏感的缺點。 防曬品挑選原則 通常,油性肌膚適合清爽的液態防曬品,中乾性膚質建議選擇乳霜或防曬膏,混合性肌膚適合輕盈的乳膠狀,敏感肌膚最好挑選無色素、無香精的水狀或乳狀防曬品。而一般辦公室工作者或家居生活,防曬係數SPF15~25PA+就足夠;若要在外面跑業務可用SPF20~SPF35PA++;到戶外或海邊則至少要 SPF35以上PA+++的高防曬係數才足夠。 正確塗抹才有效 防曬乳抹在肌膚的厚度應為每平方公分兩毫克,因此臉部至少需要一個五元硬幣大小,才能達到效果。同時防曬乳只要快速塗均勻即可,千萬別像搽保養品一樣慢慢按摩,這樣可能危害肌膚,造成泛紅、刺痛、敏感,或長粉刺、痘痘等不好的影響喔! 防曬係數怎麼看 防禦UVB要看SPF的數字,代表防曬作用可達的時間倍數,如SPF20有延緩曬傷20倍的時間,以曝曬於陽光下10分鐘肌膚就會變紅來算,20X10=200分鐘,之後就得補擦防曬品,不過仍須視情況補搽。防禦UVA以日本的PA標示最常見,PA+代表可延緩肌膚曬黑時間2~4倍、 PA++是4~8倍、PA+++是8倍以上;歐洲則以PPD值代表,PPD2~4等於PA+、PPD4~6是PA++、PPD6~8則是PA+++,美國則以1~4個星號()表示,越多表示防護越強。 眼唇也別忘了 皮薄又脆弱的眼唇肌膚,更容易受紫外線侵襲而出現暗沉、乾燥,嚴重時甚至會有唇紋、魚尾紋等老化現象。所以,更得格外加強眼唇防曬,平日最好先搽上眼霜、護唇膏,之後再塗抹眼唇部專用防曬品,倘若陽光非常強烈刺眼時,不妨再戴上鏡片經UV處理過的太陽眼鏡,杜絕陽光的直接照射。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