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ll Photos 自上月28日強拆事件發生後,相關機關、主流媒體、電視名嘴不約而同將事件肇因導向「36戶因王家蒙害、王家說謊、王家貪財」模糊閱聽大眾的焦點。這種由政府帶頭操弄民粹...,藉以開脫卸責的手法,正是現階段台灣實踐民主法治社會的最大阻礙。因循苟且、官官相衛,動輒利用政黨傾軋假象搧動民眾對立,塗炭百姓之餘,還將惡因惡果推給流離失所的百姓概括承受,「責任政治」的民主精神蕩然無存。 監察院悶聲不響,內政部和北市府交相指責之後,各自躲進「依法行政」的泛論中,和建商的「依法處理」共築一道「知法玩法」的防火牆。 這一系列整齊的防衛動作,讓人不禁懷疑經由剝奪基本人權獲利的「都更集團」牽涉層面何其廣大。左右媒體生存?瓦解政權?動搖國本?推山倒海? 如果不至於此的話,那退而求其次可以懷疑到底有多少利益輸送流動在建商和政治人物之間?黨團利益?政治獻金? 再再退求其次可以懷疑的是,涉及「公共利益」的文林苑都更案「實施者」樂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運作的獲利中,是否有民意代表、公職人員以不當的方式介入?萬一有的話,是哪些人?是單一政黨民代?還是多個政黨民代? 文林苑建案與都更法條例內容不符,卻能成案。台北都更處長及承辦人員該負什麼責任? 台北市長向議會報告,強拆之前曾七度向內政部請求修正法令。身為父母官,對剝奪百姓權益的法令產生重大疑慮,卻仍選擇強拆橫行。市長該如何負責? 內政部七次回覆北市府依法強拆。北市府強拆當日,內政部長推稱為市長意志,隔日又立即指出強拆是居住不正義。內政部長及相關督導人員該負什麼責任? 「法律修改」必得為之,但上述官員們,請先由最簡單的做起: 落實民主政治的「責任政治」具體,切勿只顧個人榮辱、政治生涯、利益算計,卻深深傷害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法治。See More By: 戴立忍http://images.plurk.com/02b629db32a385720debfd14fe0e67d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