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台灣電視劇逼真呈現中國攻台情境,引發全民思考戰爭危機

新聞主播面不改色的播報:「中國對台灣實施封鎖,似乎正準備發動攻擊。」畫面切換到國防部時,主播驚訝的轉頭問製作人:「真的要打仗了嗎?」

這其實是電視劇《零日攻擊》中的一幕,該劇預計今年夏天播出。雖然是虛構作品,但它是首部以寫實手法呈現中國可能入侵台灣情境的電視劇。

製作團隊希望透過這部戲,喚起觀眾對於戰爭風險的真實關注,並思考「如果真的發生,我們準備好了嗎?」

《零日攻擊》製作人鄭心媚表示:「我們台灣人一直活在戰爭陰影下,卻從不敢正視這個議題。現在台灣已經這麼自由了,為什麼不能好好討論這件事?」她希望透過戲劇打破沉默,讓社會開始對話。

自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以來,中國始終威脅要用武力佔領台灣。不過幾十年來,也因為中國軍事實力的不足,這樣的威脅一直沒有成真。後來隨著兩岸經貿交流加深,許多人覺得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已經很低。

不過,電視劇《零日攻擊》的播出正巧發生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及中國在台灣周邊不斷增加軍事活動的時候,這讓台灣人重新感覺到戰爭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有可能真實發生。

台灣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表示:「長期以來,特別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台灣人幾乎沒怎麼想過戰爭的風險,甚至根本沒有這種概念。不過最近隨著中國解放軍飛機和軍艦不斷繞台活動,大家才開始慢慢感受到戰爭的可能性,並逐漸警覺起來。」

根據台灣國家安全調查,一份長期追蹤的民意調查顯示,認為如果台灣正式宣布獨立,中國一定會發動攻擊的民眾比例,從2017年的49%大幅增加到去年的64%。然而,很多台灣人仍然無法想像戰爭會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也認為台灣目前還遠遠沒有做好準備。

馬振坤教授指出:「要讓整個社會接受戰爭可能發生的現實,並且願意參與國防動員,這需要一段社會溝通和說服的過程。」

編劇兼前記者鄭心媚在六年前曾經嘗試製作一部關於台灣戰爭題材的電影,但當時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支持。因此她決定親自投入製作電視劇,並籌組一個團隊,由多位導演各自負責不同集數的拍攝工作。《零日攻擊》首集長達一小時,預計將於5月13日在丹麥哥本哈根民主論壇進行全球首映。

《零日攻擊》的拍攝風格生動逼真,充滿強烈的現實感。故事從戰爭倒數一週開始,首先是中國對台灣展開封鎖行動,透過網路攻擊癱瘓整座城市,店家與住家紛紛陷入停電狀態。觀眾熟悉的台北街頭陷入一片混亂,銀行系統與大眾運輸完全失靈,驚恐的家庭在黑暗中湧入漁港排隊等待船隻逃離。

劇情中還描述腐敗的監獄管理員釋放出黑道幫派份子,讓這些犯人協助中國政府威嚇台灣人,讓整個台灣社會逐漸陷入屈服的狀態。最終,中國解放軍的士兵登陸台灣本島開始佔領各個地方。

專家認為,這部電視劇很可能會像1980年代英美拍攝的核戰題材電影那樣,深刻影響台灣民眾的想像與心理狀態。中央研究院教授Nathan Batto表示:「我在美國冷戰時期長大,當時對核戰爭的恐懼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記憶之一,我甚至經常夢到核戰爆發後的景象。」他特別提到1983年電影《後天》裡核冬天的場景:大家包著毯子絕望徘徊在廢墟中的畫面,當年他才13歲。

他說:「那部電影在當時成為每個人共有的集體記憶。」。他認為,《零日攻擊》可能也會帶來類似的震撼效果,儘管它同時也暴露出台灣社會內部存在的嚴重分歧與矛盾。

雖然76年前跟著國民黨逃難來台的外省人後代,以及原本就住在台灣的本省人,絕大多數都反對跟中國統一,但隨著中國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雙方之間的裂痕也逐漸擴大。

一些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指控總統賴清德是「戰爭狂人」,批評他將中國明確視為「敵對外國勢力」,並積極提升台灣的防衛能力。另外,台灣政府最近遣返那些公開支持中國入侵的中國籍人士,引起部分在台灣有中國親屬的民眾強烈不滿,認為這種做法是在政治迫害。

與此同時,支持賴清德及民進黨的民眾則越來越憂慮中國發動的假訊息攻擊、間諜活動以及其他滲透手段,認為這些威脅正逐步影響台灣社會內部。中央研究院政治學者顏維婷表示:「隨著外來威脅逐漸升高,台灣民眾也開始更加敏感地察覺到內部的危險。」她特別指出,某些國民黨政治人物跟中國共產黨之間的頻繁互動,以及中國黑道組織滲透台灣社會,這些威脅並不是憑空想像,而是真實存在的問題。

國民黨的一些政治人物則認為,維持跟中國的互動接觸有助於避免戰爭爆發。然而,《零日攻擊》直接碰觸台灣內部忠誠度分裂的敏感議題,劇中真實呈現當危機來臨時,不同民眾的各種反應:有些人本能的選擇投降,有些人選擇逃離,甚至還有人主動跟中國的入侵者合作。這樣直白的描寫已經在社會上引發激烈爭議。

去年7月,製作團隊釋出一段長達17分鐘的預告片之後,在野黨立法委員公開要求製作人鄭心媚解釋,《零日攻擊》是否刻意針對特定政黨或政治人物進行批判。另外,也有一些批評者認為,該劇接受台灣政府電影基金的資助,指控這部作品可能是一種政治宣傳工具。不過,這項電影基金其實也是許多台灣本土作品常見的資金來源之一。

在拍攝其中一段劇情時,劇中安排一名典獄長為了取得黑幫份子的協助進行肝臟捐贈,而私下釋放這些囚犯。然而就在拍攝這場戲的前幾天,劇組原本申請好的監獄拍攝場地卻突然被取消使用權。

鄭心媚表示:「我們在劇中說,中國可能會滲透台灣的監獄系統,透過釋放囚犯來製造社會動亂,為入侵台灣做準備,這個設定並不是我們憑空想像,而是根據國安單位的推測而設計的劇情。」

「但是,法務部矯正署卻認為這是在污衊他們,並強調台灣的監獄系統絕不可能發生這種事。」對於這件事,法務部矯正署拒絕發表評論。

雖然這部戲劇引起社會上的一些爭議,但《零日攻擊》的創作團隊仍然期望這部戲可以讓台灣社會更團結。導演趙暄過去一直拍攝非政治類的作品,這次她負責執導其中一集的劇情,主題是一位台灣女網紅如何墮入認知作戰陷阱。

劇中的女主角與一名由中國所創造的AI角色發展出虛擬的親密關係,逐漸被轉化成親中意見領袖。當中國發動攻擊時,這位網紅甚至在直播中呼籲所有粉絲向中國投降。

趙暄表示,她希望透過這樣的劇情讓觀眾理解自己的思維是如何被影響和操弄的。她提到,部份台灣人過去因為教育以及接觸中國文學和文化,對中國懷有某種「浪漫的想像」,她自己也出身於這樣的家庭背景,因此更能理解這種心理狀態。

趙暄說:「我們父母那一輩的人,可能對中國那塊土地還懷有一些情感,這些情感其實可以理
解,但卻往往跟現實中的中國社會,以及中國政府目前的本質產生矛盾。」

製作團隊內部也曾經針對這個主題進行過長時間的討論。鄭心媚說:「我們一直在問自己,如果台灣人對自己的國家認同都沒有共識,那麼當中國滲透台灣並刻意製造社會內部對立時,我們該如何因應?當戰爭真正爆發、中國解放軍真的登陸台灣時,我們究竟想要一起守護什麼?」

「經過討論後,我們最終明白了,我們共同想要捍衛的,就是自由、民主,以及我們在這個島上共同擁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