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臺灣的王爺廟宇,以奉祀「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者為最多。其中著名的廟宇有台南市北門區的南鯤鯓代天府、麻豆區的麻豆代天府,而高雄市大寮區之南雄代天府則是頗具規模的新興廟宇,規模不下於上述諸廟。
其他,不是以此五姓之王爺,亦有甚具規模者,如:新竹市塹港富美宮的蕭王爺(蕭太傅)、臺中市龍井福順宮的朱、李、池-三府王爺、彰化縣鹿港奉天宮的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雲林縣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的五年千歲、台南市西港慶安宮的五年千歲、屏東縣東港東隆宮之溫府千歲。溫府千歲之信仰,可謂東港溪流域最盛大的王爺信仰,有著名的迎王祭典。東港另外一支著名的王爺信仰,為蘇府七王爺。


池府王爺廟
創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6年)的池府王爺廟又稱為「池和宮」,廟宇主祀神祇為五府千歲中的二王池府王爺,池府王爺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並且經歷過多次的修建,現今為民國六十八年時修建後的樣貌。池府王爺廟的建築相當肅穆莊嚴,門庭採用中國傳統式的山門造型,以及重簷歇山式的屋簷,三川殿的左右兩側有八角鐘樓與鼓樓閣,屋頂上也有許多龍、鳳與武將的剪黏藝術,廟的後方還有一座清幽的花園,可供民眾休閒遊憩。

開車:
竹北交流道下→120縣道→右轉1號省道北行→過明新技術學院→左轉康樂路至新庄子→15號省道北行至王爺廟旁,續指標前行即抵。
 
搭車:
新竹火車站搭新竹客運往新庄子,在王爺廟站下車。

東港東隆宮
位於台灣屏東縣東港鎮東隆街21-1號,是一座道教為主的廟宇,也是南台灣著名王爺信仰重鎮與東港的信仰中心,主祀溫府千歲
相傳,清聖祖康熙年間,居住於東港地區的移民就已經開始奉祀溫府千歲。清聖祖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706年),東港海岸上發現大批寫有「東港溫記」字樣的木材漂來,神靈顯示溫府千歲欲在此地建廟,於是鄉民為之立廟,取名「東隆宮」,意為「東港興隆」。
東港迎王
俗稱東港燒王船,是閩南人特有之祭拜王爺儀式與文化祭典,主要以祭拜溫府千歲為藍圖
相傳,玉皇大帝為懲罰惡民,特派瘟神下凡罰惡,但因瘟疫而死者卻不計其數,後因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則特派王爺下凡,召回瘟神、賞善罰惡、除病救民,也因此造成往後王爺信仰與瘟神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常常需將載有王爺神像的船(王船),放出海漂流或火化,送走王爺,為全鄉帶來祥和吉利。後來王爺信仰逐漸升格,人們把王爺視為保境安民的大神,則以透過燒王船等祭典祈福保安。
東港東隆宮迎王平安祭典,聞名台灣,每三年舉行一次,會於祭典前第二年建造豪華又威嚴的王船,透過繁複的宗教儀式,最後在祭典最後的壓軸好戲:『送王』,將王船火化,希望五位千歲爺與中軍府回駕天庭繳旨時,能帶走鄉里中的不幸、邪氣、還有惡鬼。除此之外,在東港地區的迎王信仰又有另一層含義,迎接奉玉旨代天巡狩千歲爺也視為迎接同為東隆宮主神溫王爺的義結金蘭兄弟,這也就是俗稱的東港溪流域『三十六進士』迎王系統

高登大王爺廟
位於連江縣北竿鄉高登島上的大王爺廟,主祀的趙大王,是馬祖常見「浮屍立廟」的廟宇,乃馬祖著名的廟宇之一。
【廟宇沿革】
大王爺廟據傳早在清代就已建廟,確切的肇始年代,迄今已不可考。之後在民國四十三年(西元1954年)國軍開始駐守高登島,肩負起保家衛國之重責大任,至民國四十七年,就在發生八二三砲戰的前夕,趙大王託夢駐守在高登島守備隊指揮官,言明共軍將以猛烈炮火襲擊高登島。果真到八月二十三日砲戰期間,共軍以炮火猛烈射擊高登島,期間亂石衝雲走,飛沙撼天鳴,所幸因趙大王的警告,國軍亦有所防備,故高登島上官兵無人傷亡,且有多發砲彈於廟前均未爆炸,官兵稱奇不已,因此於八二三砲戰後遂重新整建大王爺廟,供在島官兵祈求平安。之後高登駐軍屆退官兵常感懷王爺庇祐恩典,紛獻牌匾答謝,更在民國八十年將大王爺廟重修擴建為現貌,並將一枚未爆彈保留原處,供後人紀念。
【祀神傳說】
在台灣浮屍立廟極為少見,但在馬祖卻是常見的現象,而大王爺廟正是其中一座浮屍立廟的廟宇,正因為如此,趙大王其祀神之真正來源與確切的身份,迄今仍不可考。只是相傳趙大王,諱萬安,曾任浙江巡撫,是一位卹民公廉之清官,在辭官告老還鄉,榮歸故里之際,卻在海上遭遇狂風巨浪,船隻因而遭受侵襲而翻覆,不幸溺斃身亡,其遺軀漂至高登島,經過往漁民揹負屍首上岸,將其收殮安葬,並立廟奉祀。
【特色】
大王爺廟僅主祀趙大王,未有其他配祀神祇。而每年元宵節是大王爺廟最隆重盛大的祭祀與酬神節日,除會舉行盛大的擺暝慶典外,神明繞境祈福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動。

鄭王爺-[延平郡王-鄭國姓]
台灣的王爺信仰始於明鄭時代
台灣的送王船,其實是起於送鄭氏一家的靈樞船回大陸。
清廷知道鄭氏在台灣的影響十分巨大深刻,因此在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下令將鄭成功父子墳墓遷回原籍福建南安。
台灣百姓無力阻撓清廷遷墳之舉,唯一能做的只有備辦隆重的牲禮祭把鄭氏,並送鄭氏靈樞船入海。此後,為緬懷鄭成功父子,乃造王船,設王爺像祭祀後送之入海,形成送王船的習俗。但又懼清廷高壓,只好稱送瘟。
送王船習俗在台灣志書上的首次記載,是在遷鄭氏靈樞十八年後的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所修的《諸羅縣志》。在此之前,有關台灣的史籍都沒有提到過。
而閩南志書最早記載送王船習俗的,則為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所修的《泉州府志》,其次為道光十九年的《廈門志》。


西港慶安宮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更多照片 慶安宮位於西港鄉慶安路32號,創建於清康熙51年,是座擁有300餘年歷史的老廟,主祀天上聖母、代天巡狩十二瘟王等神祗。傳說西港慶安宮為地理風水上的「鯉魚穴」,建築採用金箔裝飾而成,所以又稱金大廟。康熙年間的「後德配天」是廟中年歲最久的老匾,乾隆年間所立的「安定裏向忠亭碑」,據說為弭平朱一貴叛亂的史錄。

「西港仔香」,由台南縣西港鄉慶安宮主其事,每三年一次的作醮已具有200多年的遶境歷史。舉行的時間都在每科的農曆四月中下旬,其特色在歷史悠久,香醮分離,儀式繁複,香陣龐大,轄域遼闊,一路上更是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範圍廣及七十八村的藝陣表演及燒王船的儀式。

開車:麻豆交流道:麻豆→往佳里方向接台19線→往台南方向接173號公路→慶安宫

台南蘇厝—長興宮
蘇厝是台南縣境內唯一有兩間廟宇同於舉辦王船祭典的部落。
長興宮不僅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廟宇,更是台灣少數的純瘟王廟之一。
長興宮的內殿極為簡潔,在浮雕龍壁前的神案上,擺著三張古雅的太師椅,椅上各立著一支金光閃耀的「王令」,代表千歲爺無上的神威。
曾有信眾提議為千歲爺塑造金身,以利參拜,但經擲筊杯請示的結果不獲允許,這也是長興宮十二瘟王能一直保持神秘的主要原因。由於沒有金身,更無法像其他廟宇有分靈的情形,因此王令就成為千歲爺最具權威的信物。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十五夜,台江埔地
突有一船隨著潮水漂入台江,擱淺於蘇厝庄西
之海埔地。
翌晨,庄民登舟探望,只見艙內插著十二支綢
製令旗,上書「玉敕代天巡狩十二行瘟王」,
及總趕公與全套紙糊水手、班役。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歲次壬辰,首次啟建三
朝王醮,以答神恩。醮畢,王船放入溪中,隨
波西流。爾後每三年建醮一次,沿例逢丑、辰
、未、戌年即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