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某天辦了噗浪- 就只是一個平凡無奇的下午,林梅才剛將一份寫好的劇本交出,打算立刻回家。他和對面走來的一群年輕女性工作人員一起走向同一台電梯(這個樓層也只有那台電梯)。沒多想,進了電梯,林梅的目光停留在正前上方的液晶螢幕上,望著那跳動的數字,那在他的腦海裡轉換成年代稍早的轉盤指針,頓時一幅幅充滿年代感的畫面閃爍過他的腦海,但當他習慣性地想延伸思考時,卻因為不經意受到身旁人的談話影響,靈感不小心落入了水中。 「妳也來辦噗浪啦。」其中一名女子說,「在噗浪上面比較好接創作委託,說不定可以找到喜歡妳的劇本的人。」 不得不說,這句話吸引了林梅的注意。他從來都沒聽過,「噗浪」是什麼? 於是他一改行程找了間咖啡廳坐,店員雖然對這名客人的點餐要求感到怪異,不過還是願意提供他一杯純鮮奶。林梅在網路上搜索著關於噗浪的資訊,發現了一篇相關的部落格文章,裡頭寫著關於作者對噗浪這個平台的使用心得: 「……雖然當初是以微網誌為出發點創立,但其實比起其他平台,噗浪的性質近年來偏向於多元化的創作。」 文末還放了能點進噗浪創辦帳號的連結,讓林梅在看完後立刻辦了一個帳號,想要一探究竟。 辦好帳號後,他期許著能看見一些推薦貼文,或許還能與人產生一些創作上的想法交流也說不定?只是當他設定好了一些帳號資訊,回到主頁中準備看文時,卻發現只有三個官方帳號的貼文,第一則貼文便寫著:「本週回覆精選」,而連結中放著與創作毫不相關的主題……不過,既然能被挑選為精選的話,代表連結裡的貼文可能還滿有話題性的也說不定?總之就是達到了某種條件。 林梅點進去一看,只見裡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假面圖案,而且每個假面還附帶著一串英數字,英數字底下都是光看一眼就能讓人得知情緒的發言。看這些充滿嘲諷性與批評的言論,林梅將文章上滑到開頭,最上面的標題寫道:「轉蛋台雷包。我在10月初的時候投了這台,當初機台標明工期一個月,但是現在都快12月了,途中我在小房間裡多次詢問什麼時候才會掉蛋,對方都沒有回覆。原本已經不想等,跑去原機台喊要報警處理,結果對方就馬上掉了充滿趕工味的成品給我。」 轉蛋?林梅腦海中想到的是在商圈中隨處可見的那種扭蛋機。為什麼扭個轉蛋需要花上這麼久的時間呢?成品由台主親手製作又是怎麼回事?不過仔細從第一則留言開始看起,倒是沒有人有像他一樣的疑問,大家紛紛跟著發文者一同指責台主。撇除這部分不談,看來這裡果真是多元化的創作平台,就連製作轉蛋小物的創作者都有。 林梅雖然鮮少使用網路,但這下子倒也開始對噗浪更感興趣了,一時的樂趣讓他留下不解風情的留言。 「我編寫劇本時也常常遇到需要花更長時間來處理的狀況。」 然而,就是這麼一則看似無傷害性,卻被嗜血瓜民們認定是在幫台主說話的留言,引來了大量的回覆。 「喔,所以呢?可以不用跟負責人報備?重點是逾期不講吧。」 「會講這種話,我看您的劇本一定也是拖稿拖到賣不出去吧?^^」 「求偉大的劇作家旅人帳號避雷~」 林梅看著那些言論心想,如果會影響到別人的時間,那麼報備是必要的。這些回覆根本沒傷他分毫,甚至看見有人想要他的帳號,他也欣然接受。 只是,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貼帳號的方法,也不清楚所謂的帳號是指什麼。最後,他只在底下的回覆打了個「帳號名稱是林梅」這句話。 這時手中的鮮奶已經喝完,他也就暫時關掉噗浪,只徒留一群風中凌亂的匿名噗友,與後來有些不幸遭殃、被人隨便封鎖的「林梅」。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AccYLF3v3o9iU5iONf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