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林國明 / 社會學是最好的公民教育
台大社會系B96小畢典致詞
2011/06/03

各位B96的畢業班同學、各位畢業班同學的家長、親友團和愛人們,各位老師,各位在校同學,以及來看熱鬧的,大家好。

很榮幸我能夠在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場合講話。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畢業典禮上以老師的身分致詞,這個機會別具意義,因為在我的教學生涯中,B96是很特別的一個班級。我從2001年開始教研究法,教到你們班,這門課已經教七年了,你們班上學期的成績和學習狀況,讓我警覺到,我是不是這門課教太久了,有些疲乏,無法激勵學生的學習熱忱。所以我做了一些轉變,為了激勵你們,我常常寫信給你們。聽說我的信,常在P2個版間流傳。我出賣我女兒,在課堂上講些她的趣事,讓小羽成為研究法的傳奇小孩。為了讓課變得更有趣,我把上課當做情緒勞動。我花了很多心思、時間在你們身上。我曾經在兩天內改完九十份內容分析的作業,有一半被我劣退,我和這些同學一一地個別談話教他們如何重寫。我回憶起這麼多事,是要告訴你們,B96這班改變我很多。改變了我上課的方式,改變我教學的重心,讓我這幾年,投入比較多的心力在大學部學生身上,也讓我和大學部學生的互動更加頻繁、親近。一些畢業多年的學生來找我,說他們在P2一些個版上看到我上課的語錄,在臉書上看到我和學生的互動,覺得我和以前,很不一樣。因為你們是我教學生涯中重要的轉折,你們改變了我。在你們畢業之際,讓我藉著這個機會,說聲謝謝你們!

謝謝你們!這是非常真摯的,老師對學生的感謝。每年畢業時,我們聽到很多學生對老師的感謝,你們甚至還要辦謝師宴來感謝老師。其實你們不用感謝老師。我們只是做我們應該要做的事而已。反而是老師應該要感謝學生。我們所做的教育工作,如韋伯所說,「以適當的方式呈現問題,讓未曾學而能學的心靈,對這些問題有所了解,並能獨立判斷,這無疑地是教育工作中最艱困的使命」。我以為,作為教師,我們的生命意義,有相當大的部份,是寄託在這個艱困的使命上。你們的學習歷程,豐富我們生命的意義。你們以各種不同方式在影響老師。你們上課的問題和發言,有時讓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知識刺激,有時讓我們心虛地認識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你們對社會正義的渴求,提醒老師們要保有社會學批判的熱情。你們當面嗆老師,或在個版上嘲笑老師、痛婊老師,這都在訓練我們的修為。作業不按時交,期末的時候才來求情,這在考驗我們怎麼在寬容和公平間求取平衡。謝謝你們帶給老師們的刺激、提醒與考驗。

我也要感謝家長們,當初,當你們的孩子在選填志願時,能夠尊重他們
的選擇,讓他們來念社會系。當初您可能很擔心,現在要畢業了,您或許也還在擔心,念社會學能找什麼工作?社會學也許沒有辦法幫助您的孩子找到賺很多錢的工作,但社會學讓你的孩子培養了一種能力,我們叫做「公民能力」,這是一種努力讓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讓我們所愛的人和陌生人一起生活的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合理的能力。感謝您們的支持,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世界,會因為這些社會系的畢業生而變得更美好。

讓我提醒一下同學,社會學的知識訓練,培養了我們甚麼能力。第一個是集體的視野。社會學的第一課,就在告訴我們,個人生活中的困擾,我們遭遇的麻煩,是一些集體的力量所造成的。我們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可能獨善其身,我們要了解是哪些集體性的力量在塑造我們的人生境遇。當你賣力工作卻不順遂時,不是勸自己,不是聽李校長的話,不要計較工作時間和薪水,而是能夠體察到,像性別分工、升遷制度,勞動法令和市場的競爭邏輯這些集體性的力量,如何影響我們職業生涯的成功失敗。第二,我們知道,這些集體性的力量,會創造不平等的世界秩序。有人的生命是框金又包銀,有人生命不值錢。有些人群因為受到不合理的對待而受苦受難。對社會不平等的敏感度,是社會學培養的另一種能力。第三,因為這種敏銳的感受力,我們對不合理的現象,會採取一個批判的立場,想要集合大家的力量來改善它。所以說,社會學知識,讓我們養成一種人文精神,一種對人的處境的關切;社會學知識,培養我們的分析判斷能力,能夠思索是什麼集體力量塑造了人的生活處境;社會學知識,也鍛鍊我們批判實踐的行動能力,讓我們相信,我們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可以和別人共同追求合理的生活處境。人文關懷,分析判斷,和參與行動的能力,綜合起來,就是一種公民能力,這是一種作為社群的成員,能夠承擔責任,一起去改善社群的集體福利的能力。這個社群,可能是我們所屬的親密團體,我們居住的社區,我們工作的組織,或我們的社會。公民能力的實踐,讓我們的生活世界變得更美好。

但我也要提醒各位畢業生,你所學的社會學知識,如果變得僵固,也可能讓你的能力落入困境。讓我提醒大家,社會學知識,有三個要避免的危險。第一個,我稱為「結構的藉口」。我們關注集體的力量,關注長期的、穩定的社會關係和互動模式,我們稱為「結構」。一個僵固化的結構觀點,會把我們的生活處境,全都推給匿名的集體力量。我們過什麼樣的生活,活在什麼樣的關係裡,別人怎麼看待我們,不是個人行為選擇所造成的,都是結構在作祟。蹺課,是不合理的選課和排課制度造成的;親密關係受到挫折,都是父權主義的罪過。結構常常作為免除個人責任的藉口。我不是要鼓勵大家走到另一個極端,用個人主義的態度來看待問題。而是要提醒大家,我們不是結構的魁儡,結構沒有完全限定我們的選擇。在你們未來的生涯和生活裡,你總是在一些外在的限制下做選擇,自己選擇或結合其他人做集體的選擇,別忘了你是行動的道德主體,你的行動選擇造成的後果,牽涉到不只是你個人,可能還有你的伴侶、家人、組織,或整個社會。你越是有權力,你行為的後果影響到更多人。你要為你的行動選擇所造成的後果負起責任,勇敢地負起責任,不要拿結構為個人的責任開脫。

第二個危險,我稱為「範疇的謬誤」。我們用一些範疇來代表那些形塑社會世界的集體力量,另如性別,階級,族群,國籍等。我們把生活世界中遭遇的人們放在這樣的範疇,而且經常是用單一的範疇去想像他們,預期他們有什麼樣的行為和想法。另外,社會學對不平等的關切,使我們傾向於同情弱勢者,所以我們可能把這些範疇二分為弱勢和強勢,弱勢者是好人,強勢者是壞人,或至少是潛在的壞人。這種對現實的簡化思維,讓我們很輕易地對事情做下判斷,這出現在我們的人際相處,也出先在公共議題的爭論。但我們知道,這世界不是那麼黑白分明。範疇的謬誤,忽略現實世界中道德的複雜性,忽略了這世上的男人女人,他們的生活情境,是被各種身分、社會位置、關係和制度交織而成,而有非常複雜的、視情況而定的自我認同和行動選擇。他們的想法和作為,不能單純地從特定的社會範疇來歸因。沒有這樣的認識,我們對如何追求建立一個更加合理的生活世界,可能會做下錯誤的判斷。

第三個危險,是「道德上的自鳴正義」。對不合理事物的批判,和實踐的行動傾向,可能會讓我們認為自己站在正義公理的一方,和我們對立的是惡魔黨,是邪惡體制的幫凶。我們不去聆聽對方的說法,我們不去尊重不同的意見,甚至不去尊重和我們看法不同的人的人格。我們也不去反省自己的看法是否真的那麼站得住腳,不願改變自己的想法。這樣我們就不知道,如何和不同意見的人一起生活,更不用說,一起改善我們的生活的世界了。

這是你們在畢業之際,我想給各位的提醒。提醒大家,社會學的知識,讓我們理解集體性的力量的作用,但我們不會拿集體力量來為個人行為卸責,我們能夠為自己的行動選擇負起責任;社會學知識,讓我們關懷社會不平等,關懷弱勢者的處境,但我們不會用簡化的範疇去把人歸類,去看待問題;我們理解不平等的根源,有複雜的成因,人的想法與行為,也有道德的複雜性。社會學知識,讓我們批判不合理的現象,但我們不會自鳴正義,我們能夠在差異中試圖和別人一起建構更合理的集體社群。

我認為,社會學教育,最可貴之處,是培養了我們的學生這些能力。我始終相信,社會學是最好的公民教育。帶著這些公民能力,去走你們的路吧,你們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合理,更美好。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