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 簡單說明一下晶簇 就是礦物晶體受到侵蝕、溶解而造成不規則的形狀 所以通常最頂端是尖的。 而這次我做的晶簇尺寸是32x32px 適合用在道具物件、場景與背景裝飾、甚至也可以用在人物裝飾上喔! 那就正式進入教學正文吧 (請搭配教學圖片服用) ---------------------------------- 首先開始畫圖之前,準備好6個由暗到亮的顏色,把最亮色定為白色 這階段是方便定出明暗,好去分辨各個顏色即可,顏色到最後完成時再調整 (這是提升效率的小撇步!) 接著進行繪製階段 我們來看第0行的部分 簡單來說就是 (A)次要晶簇+(B)主要晶簇+(C)小晶簇 組合起來就可以了 先從(A)次要晶簇開始畫起,其特色就是又長又尖的柱體 A1.第一步畫出分隔線 請先使用最暗色當作線條顏色 這邊的重點就只有一個,照著你找到的資料區分亮面跟暗面,畫出大概的線條 A2.面上色 很直覺的把亮色跟暗色塊面用填色工具蓋上去! A3.分隔線上色 這時候我們先不要動外框線,而是內側的分隔線 線色只要比兩個面還要亮即可 當然如果你的顏色差異夠明顯,也不用刻意加更亮的分隔線,直接把顏色蓋上去就好! A4.外框線上色 把外框線用魔術棒給框選起來,進行漸層上色, 也就是越往亮面處就讓深色線條淺一些,但是盡可能的不要比塊面顏色還亮。 這樣就完成(A)次要晶簇了 GET ! (B)主要晶簇就更簡單了,其特色是放在中心,最大最寬的那一塊 好,講解結束,我們來畫小晶簇吧。 「咦-!? 你怎麼直接跳過這一步!?」 噢,因為畫的方式就跟次要晶簇一樣啊www 畫分隔線➡面上色➡分隔線上色➡外框線上色,只是外型不同而已,但是道理是一樣的喔! 那麼進入C的部分 (C)小晶簇基本上就是小石頭的感覺,比次要晶簇小,位置落在最邊邊 C1.畫出外框線 使用最深色畫出尖頂小石頭的輪廓。 C2.填色 因為空間太小了,所以不用劃線分塊面,把顏色填上去,然後把亮與暗面點出來,直接用亮線也行! C3.填色細修 藉由把顏色線用漸層加亮做出小晶簇的細微層次! C4.外框線上色 跟A4的概念一樣,越往亮面處就讓外框深色線條淺一些。 最後呢...... 把三個照順序疊上去就完成了~ 【後續加工】 你可以在晶簇的旁邊加上一點小閃光讓他看起來有閃耀的效果 當然你只要做出不同的晶簇,只要替換一下顏色與位置也可以組合出很多不同的感覺喔! 那這次的教學就到此結束,我是Los,謝謝大家! 喜歡的話就幫我轉噗一下吧! 您的留言與回饋是我的動力喔!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BHPXHhaR5iqnU0Xvy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