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年邁的時候他持續讀書,到死前他也許都不曾去想,即便已經歿了拿麼多年,越洋情書在他的國度裡,依舊只是拼音符號。哲學家某些方面其實也頗容易被誤認作間諜,曾幾何時,波娃也好似他的情人。掐指一算他們年紀相仿,字幕拼湊閱讀之間也像解碼。解碼的長途最終總有歸所,於是當他讀起原文的越洋情書,而玩味也不得其解,他忽然想啊,那便是真正的理解、生理上、實際上,都是戀愛。那是他未曾謀面的知音,素不相識的浪漫卻令他熟悉。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他只在60年代正要拂曉時後見過他最後一次,餘下他指尖的溫度在他指尖,餘下的都散佚了。

—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他們理所當然地變老,年邁的他想起、西蒙波娃遇見薩爾遜的那天才39歲,他們年齡相仿。1947年的西蒙波娃也許心裡早已確信自己接下來的生命二十餘年裡將填滿304往復書簡、或者更多,而他、而他過著他音訊全無的日子,也已經好幾個365天。

年邁的他闔上書,他年邁的手捻起抽到一半的菸,菸看起來甚至比他的手還老。他想如果他們都還在,神永應該會在他把書擱上桌案時就接手去看,甘利也許⋯⋯

他恍神了半晌,清晨第一道曙光滲透過毛玻璃和紗簾。00年代也正要拂曉。年邁的他想起自己只在60年代正要拂曉的時後見過他最後一次,那之後他回去了陽光普照的地方,臨走前他曾問過他、要是知道了他在哪、他會不會追過來。

他說不會。

西蒙波娃說這不是因為驕傲,他說因為你本不屬於任何人。

—而是因為,

是因為、而是因為⋯⋯

—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有你共度的今生足矣,最壞不過餘生都是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