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評文-kudu6942
〈葛生〉

我沒有惡意評論,全部出自個人閱讀喜好與習慣。認不認同都沒關係,僅供參考。

總結:飽滿的語句與情感,化成滴滴淚水。文字簡單,容易閱讀。
再來是細談我個人對此篇的看法。

由於你有提到此篇給老師看過,細節的文字我就不提太多。沒有贅字,讀起來很順暢。用詞也用得準確,很快就能掌握重點。文中有些使用「的、地」,部分句子卻「的、地」不分,不免讓我認為是錯字。例如「嘴巴一開一合,逗的女孩捂著肚子直笑」、「我心不在焉的轉身要走下望鄉臺」、「她驚訝的抬起頭」等等諸多句子,就不再一一引用。另外有個錯字,「身體的緊繃隨者孟婆湯的效用發作而消逝」,應是「隨著」,「隨者」的意思變得是跟隨的人。還有一個用詞錯誤,「它的作工很細緻」,沒有作工這個詞彙,而是「做工」。不過在教育部字典對做工的解釋,我覺得用做工也有點微妙。

再來談我對這篇文章的一些疑問。
雖然說亞洲文化相互影響,但是提到孟婆跟奈何橋,以及此篇的背景應是中文地區,出現彼岸花讓我想了一下。佛教裡的曼珠沙華用意應該不是在黃泉路上出現的花。就我所知(以及維基提供的資訊),將彼岸花放在黃泉路上屬於日本文化。我明白彼岸花(花香)是為了帶出主角捲入回憶的關鍵,但不免讓我小小出戲。如果說其實在中華文化上也有運用彼岸花的意象,那就是我知識跟經驗的不足。
再來是提到了「桃花源記」的片段。我可以理解此篇主角是國文老師,有這樣的聯想很正常。我在想,既然都提到桃花源記,可以以此去做更大的連結,而不是只出現像是桃花源記這樣簡單的敘述句。(而且太過單薄跟突兀,我覺得倒不如敘述那是怎樣的光點跟情況就好)

你提到老師的評語,我大概可以明白老師的意思。這篇的結構雖然完整,前面的伏筆也在後面一一回收,但是情感表現得不足。我可以感受到那份悲哀,但是我無法因為這份悲哀而影響我的情緒。甚至可以說過於矯情。我明白生離死別的痛苦,也了解當時人們的情境,不過就以這篇文章提供的段落,我跟著主角看他們的一生,但是我也只是個外人,無法產生共鳴。因為這篇主要想傳達這份情緒,所以我才說我身為讀者無法感同身受。(若是此篇重點不只有天人永隔的痛苦與悲傷,那我就不會特別這樣說)
另外,揭露主角在夢中的身體是小葛本人時,根據前後文很快就能明白,但我覺得這樣的寫法有些僵硬,甚至可能會讓人不曉得那一大段在寫什麼。(從抬頭往上看,到主角摔到河邊看見長相那一段)

因為你有說想要進步,我在此提供一些可以嘗試的方向。為什麼我無法感同身受?因為我看不到小葛跟楚哥哥之間的感情有多深厚。我只知道他們感情很好,就這樣。有點像是我在路邊看到一對情侶笑嘻嘻,我從他們旁邊經過。再來是,即便我知道分離的苦痛,但是沒有太多渲染情緒、營造氣氛的段落,就僅僅是兩人道別。這方面我也感受不到什麼情緒。
有時候適時的留白可以提供讀者更多想像。這篇文章過於飽滿,很多事情都寫得清清楚楚,氛圍上也沒有透過外物輔助,就是平鋪直敘地描寫一個故事。
既然喜歡看小說,那我建議可以挑出你喜歡的作品,仔細去思考、分析為什麼自己喜歡?如果那些作品同樣有處理到類似你這篇想寫的重點,同樣可以去觀察他們怎麼處理,又是透過什麼寫法讓你深受感動。

最後,蘇打綠的歌太突兀了,感覺為了寫結尾而存在。雖然每個情節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但要如何安排得不讓讀者覺得很故意,也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個人作法是在這之前就先埋一些伏筆,讓蘇打綠的出現不那麼奇怪)

有一點跟評文無關,是我個人好奇。原來當時結婚是穿黑色的衣服?這真的讓我大開眼界XD

大概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