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IBM 的員工在網路上抱怨公司沒有未來,但是另一方面股價卻高漲,再次證明,技術不是一切,商業手法才是股價的支撐。 -- 為什麼我們還待在這裡?IBM 正在逐漸走向衰退,而我們都心知肚明。 我在 IBM 工作了幾年,現在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我們還待在這裡,假裝這家公司還有翻轉的機會。我們的黃金時代早已過去,現在看到的只是 IBM 緩慢而痛苦的衰亡,但我們還是留在這艘正在下沉的船上。 IBM Cloud 根本是個笑話。它只佔了市場的極小份額,而且那些使用它的公司,多半是被 IBM 的舊系統困住了。他們不是因為 IBM Cloud 好才使用它,而是因為別無選擇。我們花了 340 億美元收購了 Red Hat,因為我們在雲端技術上完全落後。與其自己創新雲端解決方案,為什麼不直接收購一個像樣的產品,然後貼上我們的標籤?我們的混合雲戰略不過是將舊系統與稍微新一點的系統結合起來。大部分的雲端收入來自於服務、諮詢以及管理雲端基礎設施,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其他公司解決我們自己老舊技術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全球服務部門是我們最大的收入來源。我們基本上在賣 IBM 產品所造成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的策略就是販賣複雜性,最終讓這些公司陷入整合的惡夢,然後爬回來找 IBM 諮詢師幫忙解決問題。 IBM 靠著讓 System Z 主機繼續運作賺了數十億,因為這些系統是許多大型機構的支柱。我們可以對企業軟體收取高額的軟體費用,因為這些機構別無選擇,只能付費來維持營運。要脫離這些系統的複雜性和成本實在太高,我們也透過高昂的維護費狠狠剝削這些機構。 我們的軟體授權模式也是如此。我們將公司鎖定在我們的專有軟體之中,讓他們陷入數十年的困境,因為我們的核心軟體產品像 DB2 和 Websphere 已經深入嵌入大型組織的基礎設施中。當我們收取高額維護和支援費用時,這些公司根本無法逃脫,必須支付幾乎不需要的升級費用。企業授權協議(ELA)就是個陷阱,目的是要榨乾每一分錢。 我們無法將收購的公司整合進我們的企業戰略中。我們只是一堆雲端平台擴展、AI 解決方案和產業特定解決方案的拼湊。我們根本沒有自己在創新,這些更多是為了幫助我們的諮詢銷售,而不是制定有競爭力的產品策略。 watsonx 是我們試圖假裝自己還在 AI 市場中的一次絕望嘗試。大家都知道我們並沒有做出什麼創新。我們只是依賴 Meta 和其他開源模型,就像當初我們收購 Red Hat 那樣。沒有人會新採用 watsonx,這又是針對我們那些無法擺脫的老客戶。大部分都是重新包裝的算法和模型,其他公司早已在使用。 我們的「勞動力再平衡」策略,也就是透過離岸外包和以低薪員工取代高薪員工來進行成本削減,最終損害了我們的長期盈利能力。當我們看到同事因廉價勞工被裁員,員工的動力和價值感都下降了。員工的動力、經驗和合作對於生產力和長期成功至關重要,但我們完全不在乎這些。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為了短期的盈利增長,但長期來看,生產力下降的負面影響將會超越這些短期的好處。 我們的未來正在迅速崩潰。我們依賴於現有的合約和主機存活,但一旦這些客戶完成遷移,IBM 只會剩下一點殘渣。微軟、Google 和 AWS 將在雲端和 AI 市場中摧毀我們,最終他們也會完美解決主機遷移工具,我們的主機客戶將會跳槽。我預測我們最終將被分拆出售,或者徹底消亡。 所以我再次問:你為什麼還在這裡?IBM 正在吸乾你的精力,讓你陷入無止盡的官僚體系、過時的技術和企業無稽之談中。你真的相信 watsonx 或 IBM Cloud 能拯救我們嗎?沒有增長,沒有創新,你只會修補老舊系統,試圖銷售無用的 AI 產品,或者困在諮詢的煉獄裡。我們不會扭轉局面。趁早離開,去發展現代技術的技能,去那些未來光明的地方工作吧。 總結:IBM 依賴混亂、遺留系統和企業惰性來賺錢。我們賣技術來困住公司,然後一輩子收費來維持它們的運作。公司只跟 IBM 繼續合作,因為離開的成本高於留下的成本,我們光靠這個方程式就賺了數十億。未來一片黯淡。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DXratNHzAmq6MIZRfw9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