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 All the Turmoils in the World/政變|part I 《史達林死了沒》同人,朱可夫x赫魯雪夫 #ABO設定 #蘇聯史 #電影同人 恩對,我又來了。 咿~~~~~~~~~~~~~~~~ 這是二十屆黨代表大會結束後的一年。照理來說,這應該是如往常一般,在黨大會前先行的主席團會議。赫魯雪夫就這樣直接走入克里姆林宮的陷阱之中,被軟禁起來。 這次尼奇有乖乖服用抑制劑,不會再像上回一樣在小事情上栽掉——「且不管尼奇你會不會再次生出事端,如果你很想被我搞大,我是不介意」——朱可夫出征前,像這樣嘴上調戲過他。為什麼將軍認為他一定會生女兒則是個謎。 與眾人相持不下間,赫魯雪夫看得很明白,眼前這批笨alpha想速戰速決。太好預測了,這算是對他有利的。 當初他與朱可夫將軍就事將貝利亞殺個措手不及,奪權大計才有可能成功。政治鬥爭,人物起落,若足夠戲劇化,將給一代政壇人物烙下某種印記,結果大家都認為盡快將權力弄到手,是個好主意。然而當同一代人群起效倣,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莎士比亞筆下的理查三世,輪番上陣,那就蠢得過份。 但他們是alpha,alpha就是笨,不能要求太多。 他的將軍除外。 尼奇默默數了數,這反逆的兩人真的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主席團十二人眾聚集起來;如果事先知道這是馬林科夫與莫洛托夫設下來對付他的局,主席團真會全體到齊嗎?一定是莫洛托夫出馬動員的,他那張柔順、滿臉推卸責任表情的面孔就是種武器。他從前太小看公綿羊了。 赫魯雪夫很快地觀察一下到場的有誰。 為首的是馬林科夫與莫洛托夫。從第二十屆黨代表大會那日以來,這兩人跟他的關係就沒一日好過。就算他們什麼都不做,依照他自己的政策繼續推行下去,這兩人也會被邊緣化到不可翻身的地步。政變是必然的結果,只是差在幹得漂不漂亮;他倆的成敗全憑今日盡力一搏。 再來是地位未變,依然是工業勞動部長的卡岡諾維奇。尼奇在二十屆黨大會時並沒有連坐清算他的勞改營,只針對史達林的惡狀進行批鬥,並曝光宣判貝利亞的有罪審判書——冠冕堂皇,滿像那麼回事地,沒有在廁所大騷亂與臨時刑場中的雞飛狗跳。尼奇且看此人今日的反應如何,但願卡岡諾維奇願意給總書記一點面子。 接下來是米高揚。米高揚頂替討厭謾罵與混亂的外交部長葛洛米科進入主席團,葛洛米科出洋自任大使,遠離這一切,與甘迺迪坐談判桌去了。米高揚與赫魯雪夫的私交更好,但對此不聲張,而且他還沒有完全從貝利亞的暴落與橫死中回復過來,大概永遠都不會回復。私下往來時,尼奇對米高揚大致安心,一旦搬到公領域上,米高揚卻是個不確定因子。 主席團中明顯是他盟友的,只有布爾加寧。是個笨蛋,略過。 別爾烏辛,能源局長,與赫魯雪夫沒有交好也沒有私仇,但別爾烏辛反對總書記的地方分權構想,認為這只會導致見工廠而不見整體產業的廠長們敷衍蠻幹,與目光如豆的小官僚們層層自肥,中央資源應該要中央管理。總之這人恐怕不會支持他,也略。 薩布羅夫,蘇聯經濟計劃局Gosplan的主持人,但每次五年經濟振興計畫都沒有搞好;如果他願意靠大邊站,也許會站在自己這一邊。 然後是布里茲涅夫與他拉拔的一個後輩、一名盟友,賽米加尼與蘇斯洛夫。布里茲涅夫是上議院議長,在戰時發展武器,是一名不帶兵上陣的後勤元帥。他與他的身邊的人老二思維極重,打死都不會強出頭,對尼奇而言並不是威脅。 KGB局長賽米加尼雖等同於接了貝利亞的位置,性格、瘦瘦長長的外貌與氣質卻是貝利亞完全絕對相反,毫無陰險凶性。如果尼奇推斷不錯,賽米加尼是個beta——性格平面又溫順的男人,平淡如水,沒有政治經驗;他不會勾起大家關於NKVD秘密警察的惡劣記憶。蘇斯洛夫則是個老學究。赫魯雪夫覺得這兩人雖幫不上忙,充作定心丸倒不錯。 最後是伏羅希洛夫元帥。他看見元帥的士兵們封鎖住門口,誰也不准進來,誰都不能出去,心下有種恍然之感——元帥已經被政變二人組招安了。 不將元帥的武力算入,僅力拚言說風向,乍看成敗是五五波。赫魯雪夫默默嘆了口氣:「馬林科夫何時瞞著人掌握住伏羅希洛夫的兵力?這下不好,我得順著他們的毛摸玩投票遊戲,卻不能示弱。過於大意,場面拿捏得不好,不僅丟掉權位,我有可能……不,我必然成為下一個貝利亞,而伏羅希洛夫將會被馬林科夫捧成新的護國大將軍。討厭死了,喬沙的戰功可不是作戲作出來的。」 政變這件事,就官僚兮兮的黨大老狹隘的觀點出發,朱可夫將軍所有調兵遣將、檢查門戶、驅逐秘密警察的作戰功夫,他們看不見,人類對看不見幕後的事,總以為非常簡單,不過一揮而就,冷冰冰地。尼奇冷眼看這些alpha,腦子了無新意、學人精,汙辱他與喬沙之間的關係。馬林科夫以為手中握著伏羅希洛夫,等於他把持著朱可夫將軍?真是令人厭惡的類比。 和貝利亞匆促的審判當時不同,馬林科夫不再像一隻無腳雞,任憑赫魯雪夫擺布,他與莫洛托夫看起來有明確的組織。當時馬林科夫看著貝利亞滿頭是血,腿都軟了,莫洛托夫攙扶著他,兩人哆嗦著聽任赫魯雪夫宣讀死亡審判結果。假使事情往最糟的方向走,目睹那場審判何等殘暴混亂的馬林科夫,將認為總書記被伏羅希洛夫處死純粹是天道輪迴,自作自受,沒什麼好說的。 可惜他深愛的將軍不在這裡。若非如此,他們必不敢發難。alpha們各自分散開來,專橫蠻幹,赫魯雪夫並不怕他們,一旦組織起來,他卻不見得對付得來。 看來只能先拖一拖了。 「這是正當程序,現在開始投票罷免總書記兼主席團團長事宜。」馬林科夫忽視赫魯雪夫,對其他十一人宣布。 「正當程序你媽!你有什麼理由這樣作?」赫魯雪夫聲先奪人 莫洛托夫道:「我們不能放任你數典忘祖下去,你的去史達林化政策蔓延到工業、農業與國際外交上!你居然放棄了秘密警察審判權!」 賽米加尼道:「KGB變得比較人道一點不好嗎?誰有精神每天跟政治犯混?」 蘇斯洛夫道:「根據我的學術觀點,判斷一個人意識形態正確與否很困難,政治犯罪成立或不成立,邊界沒有各位想得那麼涇渭分明。」 賽米加尼道:「況且我每天聽總書記的戀愛煩惱就飽了......」 赫魯雪夫以手遮臉作頭痛狀,莫洛托夫則是一臉問號看著他。 「那個先不管,赫魯雪夫同志,你不是在意識形態上關起門來操弄一番就算了的人,你將葛洛米科派往西方,主動與美國談判雙邊放棄武器競賽。在我眼中,這是我泱泱大國平白無故對著美國人翻肚子示弱。」馬林科夫道。 赫魯雪夫冷笑:「執政不可只有空談,豈能留在過去?我們與死老美都是一樣的道理。你們兩個有臉批評時政,這枉顧正當程序的行動不過為了個人野心。」 馬林科夫道:「您開口閉口正當程序,同樣的話你有種對貝利亞的地獄之靈講看看。」 「大夥兒在廁所公審他的時候你不也在場嗎?還是說那時候你靈魂已出竅,所以你以為可以推得一乾二淨?貝利亞在草叢中遭正義的槍斃時,『你們所有人』嚇得渾都飛了,這我倒不意外。」赫魯雪夫脣齒相譏,邊對著眾人的鼻子比劃。 「『你一個人』可以來親我的俄國屁屁!」馬林科夫回他。 「諸位,不好意思一下。」布里茲涅夫舉手。 「你閉嘴!不要問為什麼審判是在廁所!因為貝利亞本來就是一坨屎!」赫魯雪夫念他。 「總書記,別生氣,我對廁所與馬林科夫的屁屁裡出來什麼完全沒興趣,但容我發表一項臨時動議。」布里茲涅夫對馬林科夫道,「這個幹法太倉促了。主席兼總書記突然下台,即便我應該暫代職務,接手內政,但倉皇之間發生的事我不願接,說不接就不接。」 布里茲涅夫就是這個性,所以赫魯雪夫將他提拔出來作副手,他自忖這決定果真在緊要關頭發揮作用,心中略一鬆;omega一鬆懈就容易累。 好疲倦;將軍西鎮蘇聯邊疆,不在莫斯科,導致尼奇的精神一直好不起來,只能跟主席團中最不起眼的賽米加尼吐露煩悶。將心境拉遠來看,無盡的惡鬥與權力輪替從未在共產黨政權內停止過,無論馬列主義的核心該不該是如此,但它已成了令人生厭的常態,好似革命的辯證論失控,革命份子的惡鬥行為滋生如霉。起初,十九世紀歐洲生出兩種革命傳統,左派與右派,近二世紀前,它們是舊系統過度到新系統的兩股陣痛的衝撞,極端民族主義或全球無產階級運動,誰是唯一解尚不明確。 十月革命之後,天下不平;零散的沙皇保皇黨、持異見的社會主義運動者與士紳們組成白軍,與布爾什維克紅軍內戰交鋒鏖戰,長達五年。 列寧體衰病危之時,特洛斯基與史達林爆發衝突;布爾什維克黨人追求全球無產階級革命,不在乎國家命運;但史達林堅持守住俄土,深耕易耨。政爭異常火爆,勝負揭曉,特洛斯基敗走流亡海外。 至於他們這一代人,全都是仰望著史達林長大的。 全部都有罪。 只要他還在這裡,就沒有一天寧日。他還能忍受多久,才不被「我只是想要幸福而已」這種小眉小眼的想法淹沒。 莫洛托夫像是快死了在扯嗓子的咆哮讓他回過神來:「別管他!布里茲涅夫同志的臨時動議無關緊要!總之赫魯雪夫今天就得下臺!我等這個時機已經很久了,總書記,應該說,我忍耐您很久了。」 莫洛托夫的綿羊臉不適合憤怒,看起來很扭曲:「您的白馬王子在匈牙利與反政府軍作戰,遠在天邊,我與馬林科夫終於不必怕您了。差點忘了,很快地你就再也不是總書記,而是個無名分子。嘿嘿嘿嘿。」 在共產黨中,被批鬥的對象遭受去神格化而成為沒有名字與臉孔者,從黨中央的萬神殿離去。這奇怪的造神運動、滅神運動,從何而來? 明知道莫洛托夫的口吻等同尖酸地嘲弄他,將朱可夫的部下當作殲滅NKVD勢力的免費工具。然而「朱可夫是他的白馬王子」,從別人口中聽見,令還是令他的心跳漏跳一拍。 有一件事情,赫魯雪夫倒是幸運的。 他是omega的事未曾在這些人之間曝光,朱可夫將軍對他的尼奇非常保護,風聲絲毫未走漏。實際上他的政敵們只要將他下獄,拿個以健康為由的藉口搪塞黨大會與議會成員,關到他的發情期抑制劑失效;屆時不必如此大張旗鼓,赫魯雪夫就玩完了。那樣就簡單許多。 一群笨蛋。 馬林科夫道:「既然『前』總書記將正當程序常懷於心,又擔心我與莫洛托夫只為自肥,為了表達此次行動的誠意,充分避過嫌疑,也讓您與我等皆大歡喜,布里茲涅夫同志,你的臨時動議被受理了。我們推舉在黨內曾極力挺赫魯雪夫同志的的布爾加寧,來取代現任總書記的位置。」他竊笑著,「這樣很棒很公平吧,我難得機智。」 壞了,馬林科夫這一著大出赫魯雪夫意料之外,他簡直無話可說。 立在一旁原本完全不知如何是好的布爾加寧,看見赫魯雪夫風向大壞,只道要倒楣;聽見馬林科夫這麼說,茫然地指著臉:「咦咦?我來當領導嗎?」接著他表情亮了起來,好似災難瞬間消滅,風向還往他自己身上倒。 但赫魯雪夫看得很清楚,這只是馬林科夫臨時抓一個人當擋箭牌,令被圍困住的他難以辯駁,日後除掉布爾加寧,機會多得是。 米高揚連忙將議題擋下:「你們連談論公平都滿腦子誰挺過誰,真是可厭的拉幫結派思想,史達林在生的時候,反對黨內分裂派系,你們忘了嗎?我跟布爾加寧不同,我是真中立,為什麼不提我?」 「米高揚,幹得好,謝謝。」赫魯雪夫暗道,但不敢聲張。 「我贊同讓布爾加寧出馬領導。」卡岡諾維奇道,「米高揚,我們關起門來辦正事,不要自己騙自己了。政治圈中哪有中立這回事?做到勢力均衡就不錯了。」 「那就這麼定了,現在主席團表決。布爾加寧,您總該支持一下您自己吧?」馬林科夫道。 「咦咦,這樣也好。」布爾加寧得瑟起來,挺挺胸、整整領子,「赫魯雪夫同志,我今後會繼續精神支持你的!」 「精神支持是什麼?能吃嗎?魚鉤上鉤個奶油餐包就可以把你釣走了!你長得也像奶油餐包,我沒你這盟友!」尼奇開始慌了。 太奸詐了,他們將支持布爾加寧與逼他下台這兩件事,惡意包裝成同一件,混淆視聽!赫魯雪夫慌亂地將方才的算盤重新打過一次,看是否依然勝算五五開:他最大的盟友原本是布爾加寧與米高揚,布爾加寧這一票肯定保不住;他的副手布里茲涅夫一定會投中立票,原因很簡單;若在可見的未來,馬林科夫、布爾加寧與莫洛托夫三人最後鬧翻,這位仁兄可以慢悠悠地撿現成,布里茲涅夫的行動可以理解。 在赫魯雪夫的判斷中,布里茲涅夫是願意往上爬,但是沒有足夠的野心或衝動爭取的,溫吞的人,但他至少會將蘇斯洛夫與賽米加尼的票讓給他。結論是,除去他自己,只有米高揚、賽米加尼與蘇斯洛夫三人,會在主席團中投票給他,而投票結果不出他所料。 「總書記確定下台!趕快列出投票結果名單,通通寫進會議記錄!」卡岡諾維奇恣肆地笑著。 赫魯雪夫大聲抗議:「不,只有你們投票不算!一定要等開黨代表大會時經過全體黨員決議!」他直接跳上桌想搶紀錄公文,當場紙張亂飛。尼奇的身體正好落在蘇斯洛夫面前,學究看了,推推眼鏡:「總書記好線條,有雅諾婆藝術的風格。」 馬林科夫嚷道:「七票對四票!大勢已定!快宣布布爾加寧是新任總書記!」 「等黨大會召開時投票!住手,不要記錄下來!我還沒有玩完!」 正亂著,伏羅希洛夫的小兵高喊一聲「報告」,他面無人色,甚至忘記行禮,發抖良久才道:「元帥,可敬的領導們,朱可夫將軍回來了。」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Dnar1xBDDLHKJmIFAP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