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後記(部分內文)

九一一事件後,小布希政府開始對伊朗施加更大的壓力,當人們面對如此的外部威脅的時候,帶有西方味道的想法是不會有市場的,因為這種想法會讓人疑心是通敵合作:這樣的想法都無需鎮壓,因為態度變得保守的公眾就不會接受這種想法,這樣的公眾會選擇像是艾哈邁迪內賈德(Ahmadinejad) 這樣的極端民族主義者來領導國家。
在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之間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許多討論甚至爭論,但是其中的許多觀點都是沒有意義的,除非兩方使用相同的術語並確認這些術語對雙方來說所指代的是相同的意思 —— 也就是說,雙方應該在同一個框架中討論,或者至少是能理解對方提出假設的框架。尊重世界歷史敘述的多重視角至少能為發展出這樣的觀點做出一些貢獻。
所有人都喜歡民主,尤其是當人們以個體的角色來看民主的時候;但伊斯蘭教並不是民主的對立面,而是完全的另一個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可以有民主,也可以有專制,也可以有民主和專制之間的許多中間狀況。
從這樣的觀點來看,伊斯蘭教既不是基督教的對立面,也不是猶太教的對立面。嚴格地以一個宗教信仰系統來看,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的共性要多於爭論,在猶太教中甚至共性更多 —— 如果我們看看正統的宗教猶太教的飲食戒律,衛生觀念和對性行為的規定,我們幾乎可以在正統的宗教伊斯蘭教中看到同樣的東西。的確是這樣,就正如巴基斯坦作家伊克巴爾‧阿瑪德(Eqbar Ahmad) 曾經寫過的那樣,直到最近幾個世紀以來,猶太 — 穆斯林文化都要比猶太 — 基督文化更彼此靠近和彼此理解。
但是,有問題的誤導只把伊斯蘭看作是一個宗教大類中的一種,其它的種類還包括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佛教等等。這樣分類當然不能說是錯的:因為和其它宗教一樣,伊斯蘭教的確是一種宗教,是一個獨特的信仰和行為體系,和倫理,道德,神,宇宙,死亡有關。但是,伊斯蘭教也可以同樣有效地被看作是政治制度大類中的一項,其它的幾項包括共產制、議會制、民主制、法西斯制度等等,因為和上述這些制度一樣,伊斯蘭教也是一種社會工程,是關於政治和經濟應該如何被管理的思想,是一個完整的民法系統和刑法系統。
同樣道理,伊斯蘭也可以相當有效地被看作是文明大類中的一員,其它文明還包括中華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等等。因為在伊斯蘭文明具備浩瀚的文化遺產,自藝術和建築一直到人類文化活動的各個層面,具備一整套可以被叫作伊斯蘭式的文化。
或者,正如我試圖展現的那樣,伊斯蘭也可以被視為一部世界歷史,與另外的許多世界歷史同時進行,每一個部分都與其他部分緊密相連。以這樣的觀點來看,伊斯蘭是一個隨著時間推移的龐大論述,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麥加和麥地那社群的誕生讓伊斯蘭文明有了穩定的發展,故事中包含了許多非穆斯林人物,以及許多非宗教的事件。猶太人、基督教徒、印度教徒都是故事的一部分,工業化是整個事件的一部分,蒸汽機和油田的發現也是。當讀者以這個角度來審視歷史的走向的話,便會發現伊斯蘭是一個巨大的與時俱進 huiyankan 的具有集體目的之複雜結合體,該結合體是由伊斯蘭內部所具有的連貫的使命性所驅動的。西方世界也是如此。
因此,哪一個歷史才是真正的世界歷史呢?哲學家萊布尼茲(Leibniz) 曾經假定宇宙是由許多物質單元組成,從某個特定角度 來看,每個物質單元就是整個宇宙,每個物質單元也都包含其它的物質單元。世界歷史便是如此 —— 是站在某個特定角度看到的全人類的故事,在每一個故事中都包含著其它的故事,那些發生了的事件被恭恭敬敬地放在某個地方被當作重要的事情來論述,雖然這裡所說的「某個地方」就像是為了不讓有意義的台詞被聽到而設置的柔和背景音樂一樣。這些都是真實的世界歷史。當人類嘗試在共有的歷史中建立一個普世的人類社群時,人們就要永不停歇地編撰和敘述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