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嫉妒心是因為缺乏創造力 . 最近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說法: 當你停止創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你所擁有的只剩下品味。而品味會裹挾你,讓你排斥他人,變得狹隘。 所以,去創造。 . 假如更深入地理解,人在缺乏創造性的時候,會從一個藝術家變成鑒賞家。 我發現,在鑒賞家的世界裡,充斥著品味與評價。 品味會讓他俯視世界而生成鄙視鏈;評價讓他仰視世界,而對外形成嫉妒心,對內生成自卑感。 . 這一切都根源於你執著於做一個鑒賞家而非創造者,人若不專注於內則必定被牽動於外。 鑒賞家是視野狹隘的,會以非常個人的標準,枯燥地打量全世界。 從某一個點出發看向世界,就注定存在高矮懸殊;而你是創造者就能全息地閱讀世界,理解人各有天賦,是原野盛開的不同的花。 . 嫉妒心、自卑心與不配得感,都是在以自我的弱項丈量別人的天賦和創造力,沒能找到自己的月之亮面。 但每個人既有璀璨的一面,殘破和黯淡就注定被隱蔽。 重點並不是去為他們的等級排序。 萬物不可能被單純地排成序列,每個個體都多元而多維地存在著,生長著,呼吸著。 . 去開拓吧,去塑造自我,從鑒賞的愛好中抽離出來去創造,找到天賦能力轉化成輸出能力。 找尋你的月之亮面,塑造你閃耀著巨大光芒的區域,並且放任自我的月之暗面永恆存在—— 它們是被允許的。 . 而人要找到天賦能力,需要願意努力去嘗試,多靠近舒適圈邊緣地帶,向四面輻射去嘗試不同領域的興趣探究,就能拓展自己有限而狹窄的疆土。 . 很多人探尋到天賦是艱難的,因為它往往被隱蔽在生活的雞毛蒜皮和陰暗潮濕裡,要像一個好奇的小孩,把自己的認知變成一張白紙。 . 倘若你選擇重新聚焦於自我,選擇四面八方地去開墾與塑造,轉動自我的星球,便遲早會發現有一面的自己早已沐浴著盛夏之光。 . 你足夠好,並不是去讓自己變好,是發現自己本來就很好,並在創造的輸出中感受此般美好的盛況。 . 世間萬物都有著不一樣的好,但同樣好。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FiugfOHeVQuKneZRW0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