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一月__𝟎𝟓|#練習讚美⟡.·-

#鄭亦帆

大家似乎都認為,如果有一個身心科院長的媽媽,那麼她的孩子一定是從小沐浴在愛、包容與理解中成長,最後成為溫柔親切、善良且富有同理心的大人。

事實上,以我們家來說,確實是這樣——不過,只有我哥是。而我,並不認可被這樣的刻板印象貼上標籤。

從小,我就特別看不慣那些鼻涕掛臉、滿身砂土、跑來跑去的同齡小孩。他們到底腦袋在想什麼?可能是小腦發育過頭了吧,總之,行為舉止完全難以理解。

反正,我為自己大腦與小腦的平衡發展感到慶幸。

不管是德、智、體、群還是美,我一直認為自己表現都在水準之上——然而,所有的誇獎之後,總會附上一句「不擅社交、缺乏耐心與積極性」這種不必要的刺眼評價。

我承認我是缺乏耐心,但,誰不擅社交了?只是沒必要而已。

有能力的人,自然不需要主動去社交,反正在班上也不缺分組的人選,為什麼非得要假惺惺的和大家都要好?

明明畢業之後根本就不會再見面再聯絡了。
這種註定不長久的關係,又何必苦心討好費力經營?

懷著這些毫無邏輯但真實存在的怨氣,我把期末成績單交給了媽媽。

她像往常一樣,把我從頭誇到尾,對那幾句不中聽的評語一概視而不見。

「媽,其實妳不用每次都這麼努力誇我,簽個名就好了。」我說。

從小到大,我做什麼都會被誇,誇到麻木了,少誇一次也不會怎樣。相反,看著每次費力誇我的人,我反而替他們覺得累。

「我沒有努力呀?是真的覺得你很棒啊。」媽媽笑盈盈地把簽好名的成績單還給我。
「我知道,但每次都誇不累嗎?」

她站起身走到牆邊,那裡貼滿了我和哥哥的獎狀。她輕輕撫過其中幾張,似乎在思考什麼。

「意念是有能量的,話語當然也有。」她說:「雖然聽多了可能會麻木,但正是因為這些日積月累的認同,你才會真正相信自己做得到,做得好。」

「對別人也是一樣。有時候一句簡單的『你很棒』,就能讓他人、讓自己都變得更快樂。」

「……是嗎?」我半信半疑。讓別人開心或許是真的,但我不覺得多費這句口舌的自己,也會因此變得更快樂。

「不然我們來玩個遊戲。」她突然笑得像個惡作劇的小孩,「等一下哥哥回來,你試著隨便誇他一句,看看他會有什麼反應?」

「誰要誇他啊!」我翻了個小白眼,「他就那樣,有什麼好誇的?」

「這麼說,亦帆同學是要認輸了?連試都沒試就投降?」

……激將法?可惡,居然還挺有效。

「試就試,但我可不保證能找到什麼值得誇的。」我聳聳肩,開始思索到底有沒有什麼能挑出來誇的點。

半小時後,那傢伙終於回來了,扛著一大堆不知是什麼的袋子,大概又是什麼麵粉鮮奶油之類的甜點材料。

本來我已經想好了十幾二十個能誇他的地方,但真正脫口而出的竟然是——

「你、你力氣挺大的嘛,一次能扛這麼多回來。」

我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說完之後我的臉燙得跟什麼一樣──又不是告白?!到底?

那傢伙似乎也愣住了,停頓了一會兒,突然大喊:「媽!媽啊!亦帆剛剛誇我了!他誇我力氣大!」

我無力地一掌拍在自己的額頭上。

平時我不會做這麼蠢的事,但剛才那句話,已經刷新了我「蠢」的最新記憶。

……看來之後得練習讚美了,至少得準備個更好的讚美覆蓋掉剛剛那句蠢話。因為我可以保證,那傢伙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至少一個禮拜……看,他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