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由於不太確定怎麼寫會比較清楚,所以請容我按照時間順序,來陸續交代我為何採用偷偷說,以及把tag放在最下面這種形式來發表《噤談》的整個流程。

這系列最初的兩篇故事,其實只是睡前臨時起意的產物,單純想寫個極短篇看看,然後覺得用偷偷說丟在河道上應該挺有意思,於是就這麼做了。但由於我已很久沒用偷偷說,當時根本不知道偷偷說已有了公河這件事,再加上是臨時起意,所以是直接在手機app上寫完並發表,也沒出現任何要在公河或個人河道上發表的選項可以勾選(也可能有,只是我不知道),點下去就直接發文了,因此剛開始,我是真的以為只有加了好友的人,才能看到這兩篇故事。

用百物語形式寫出99篇的念頭,是在第三天想到的。那時我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究竟想寫出怎樣的怪談,最後決定希望能具有現代的日常感,不以恐怖或嚇人為主,而是以「怪」作為核心,嘗試用當代的生活元素來帶出一些無法以常理解釋的情境,然後撰寫這些故事。

也因為這樣,我希望這些故事都能具有相當的日常感,在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或許隱藏著你沒發現便不會注意,但其實自始至終都在那裡,只等你忽地發現的那種突發性質。

也由於我個人深信,小說可以不僅只被侷限在故事中,而是連發表形式或刊登媒介,都可以成為整體故事的重要一環之故,因此剛開始確定要挑戰連寫99天時,在我心目中《噤談》在本階段最完整的樣貌,確實是沒有任何tag,同時也與偷偷說這個形式息息相關的。至於之所以會設定在噗首內講完整個故事,主要也是想藉此維持前面提及的突發性質,以及作為給自己的字數限制及挑戰。

至於我在這99天裡,從來沒有回覆過任何留言的原因也是一樣。那並非是想表現神祕感,而是當讀者不知道作者究竟是誰,甚至沒有任何「故事名稱」或「作者帳號」這類存在得以依歸的時候,或許這些「怪」就會更日常一些,看起來更可能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任何一個角落裡。

所以,雖然這樣說有點不好意思,但與其說後來引發爭議的這些作法是為了「讀者體驗」,倒不如說我只是自私地選擇了這種發表形式,來表現出我心目中本系列最為完整的樣貌,同時也實驗看看這個媒介能夠如何運用在創作中,使故事能有機會跨出文字之外,讓形式本身也成為故事內容的一份子(舉例來說,最後第99篇的留言裡,被旅人發現的那篇貼文,就是較為具體化的這類嘗試)。

但在第4、5篇發表時,開始出現了一些希望能加上tag的旅人留言。由於我個人從未在噗浪上發表過小說類的創作,甚至也未曾追過任何在噗浪上連載或發表的作品,因此還詢問了朋友意見,想搞清楚這是不是噗浪上的既有規定。但在詢問之後,知道了這並非硬性規定,是以原本確實打算繼續維持不上tag的狀況,但後來之所以會改變想法,關鍵反倒與喜歡這些故事,想要方便追蹤的讀者無關,而是與其它並未表達立場,甚至表示會害怕,因而希望加上tag的留言有關。

當時,我其實並未想到會有喜歡這系列的旅人,熱心地將其它篇的連結放在留言里,讓其它想看的人可以方便閱讀。但也因為有旅人這麼做了,所以對於喜歡的人而言,已經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達成輕易連結各篇的效果,因此就算沒有tag,其實也不會對他們帶來什麼麻煩,所以這部份正如以上所說,並非我最後決定加上tag的原因,而是確實因為其他人的意見,使我這才決定加了上去。

在諮詢朋友意見時,其實是我第一次知道噗浪有提供封鎖關鍵字的功能,因此當時覺得最折衷的方式,就是把tag放在噗首最下面,試圖在讓人可以封鎖關鍵字的同時,相當程度地維持我個人對於本系列的創作想法。如果要說那時有什麼最大的忽略之處,恐怕就是我不知道還得要有噗幣,才能封鎖關鍵字這回事。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藉口。因為在一段時間後,我便知道了這件事情,但在思考過後,卻也還是決定繼續沿用原本形式。

關於這部份,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噗浪是個社群平台,以免費方式提供大家使用空間,以及像偷偷說這樣的功能。而在噗浪並未禁止《噤談》這種發表形式的情況下,我個人認為雖然要封鎖關鍵字需要花錢課幣,但就本質上來說,這其實與免費手遊或部分影片平台中,需要花錢才能封鎖廣告的行為一樣,算是一種付費追加的功能,相當程度地象徵著像是這樣的發表形式,本身並未違背噗浪的基本規則。因此,在官方既然已提供了這種付費服務的情況下,那麼對我而言,也就代表了基本上仍有解決之道,因此使我決定按照原本的作法,希望能以較為完整的形態,來繼續完成我心中《噤談》的整體樣貌。

後來,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一直寫下去,有時其實也很想回覆留言,對不喜歡的人稍微解釋一下,又或者是對喜歡的人表示謝意,但也因為就是想好好地按照原初想法完成這個系列,所以也才一直持續著這種不回任何留言的方式。

接著,到了有旅人提出 #䰱 的預警噗想法時,我個人其實還挺開心的,覺得這是個非常聰明的作法,讓我既可以維持原本的方式,同時也能達成相當程度的警示效果,可以說是當下最好的一種折衷之道。

於是從那之後,我在發完每天的《噤談》時,幾乎都會立即在偷偷說公河上發出警示噗,偶爾沒有的少數例外(大概不超過五次),是發生在那天的故事雖然有超自然元素,但卻不是恐怖故事的情況。此外,要是我發完警示,後來才發現也有別人發出時,則會將我這裡的給直接刪除,避免重複警示。因此,有時看到不喜歡恐怖故事的旅人,在我的警示噗下面留言表示感謝時,我也總會相當心虛,但又為了上述的創作堅持而難以作出解釋,因此也趁著這裡,向這些旅人們致上我的歉意。

關於為何選擇這種發表形式,大概就是這樣了。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刻意嚇人的意思,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完成這99篇故事。但不能諱言的是,就算我沒有這個意思,卻也實際造成了這種後果。如今,這些創作已經結束,因此無論如何,也請容我在此為個人創作想法上的自私,向這段時間感到不舒服的噗浪使用者表示抱歉。

最後,也想在這裡告訴喜歡這系列的讀者,我真的非常感謝各位的鼓勵以及那些好笑的留言,《噤談》會在這個時間點結束,本身與近期的爭論全然無關,而只是這些故事確實按照我原本設定的模樣,在此告一段落了而已。事實上,也由於我認為本系列的發表形式並未違背噗浪的發文規則,因此對於所有的不滿發言,又或者是使用這個tag來進行反制的相關貼文,我也同樣抱持著相同看法,認為這些意見與作法,同樣是合乎規則的,甚至還覺得既然自己選擇了這種作法,那麼這些批評與反制原本就是我該承受的事,一切公道得很,我這裡毫無資格回嘴。因此從頭到尾,我都不曾刪除過任何一個在《噤談》系列底下的留言,自然也不曾檢舉過任何相關留言及貼文。

最後,我這裡也會在個人河道上,用連結方式來轉一下這噗,想說這裡就維持大家可以像平常那樣匿名發表意見的形式,來讓各位對以上內容表達看法的空間。也由於我覺得聚焦一點會比較好,所以如果有想討論故事問題或內容,而非針對這個發表形式提出意見的人,若是不介意的話,或許也可以移駕到我個人河道那邊吧。

要說的就是這樣。廢話很多,還請各位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