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翻譯著作】跨性別母職剪影 3

本篇文章原刊於 Empowered Trans Woman
原文作者:Cassie Brighter - Writer & Public Speaker
譯者:有靈 和 強納森 (Alex Jonathan Huang)
校訂者:常衿

譯者筆記:
禮拜天就是母親節!酷兒翻越這禮拜將連載一篇跨性別母親生命經驗分享的長篇報導。譯文的第三部分主要分享的是原文作者所做出的一份問卷調查。這份調查揭開了一些美國跨性別女性的臉書社團成員當家長的生命經驗。問卷調查的結果並不代表所有跨性別女性家長的經驗,它只是原文作者的一份小研究,利於它探究跨性別母職的多元樣貌。我們來一起看見跨性別母職的剪影~

#跨性別 #母親節 #母職

譯文:

.
跨性別家長的問卷調查

我在跨性別女性賦權會議(Empowered Trans Women Summit)跟許多跨女交流,發現很多跨性別女性不用「媽媽」這個稱呼。莫妮卡·赫姆斯(Monica Helms)說她的孩子們叫她「爸爸」——「我不想搶了我太太的位置,」她跟我說。坦白說,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我從來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我於是決定在幾個臉書上的跨性別支持社團裡做了一份問卷調查。以下是我的發現:
- 在那些有小孩的跨性別女性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30.4%)的受訪者讓小孩喊「爸爸」(或類似的稱呼)。
- 四分之一以上(28.3%)的跨性別女性受訪者讓小孩喊名字。
- 將近四分之一(23.9%)的受訪者讓小孩喊「媽媽」。
- 十分之一的家庭使用特殊稱謂,像是「兔兔」、「木米」或「泡泡」。
- 只有大約二十分之一的跨性別女性受訪者,會和孩子用「媽媽」和「爸爸」的複合稱謂,如「媽拔」或「爸咪」。

有些家庭會把家長的名字和「媽媽」混在一起,像是「丫媽」或「媽喜」。

.
問卷結果和建議

受訪者小孩的年齡層很廣,從嬰兒到26歲的成人都有。一般來說,大多數的受訪者是近三年才跟她們的孩子出櫃。

.
出櫃

小孩聽到家長即將展開社會性別轉換,通常不會有太多反彈。很多小孩會盡全力支持自己的家長。有些小孩會有負面的情緒反應(大哭等等),但這通常是因為一些誤解才造成的(以為家長要離開他們之類的)。

如果有另一位家長的支持,出櫃的過程會更加健康、順暢。在少數的案例中,另一位家長會大力反彈,表現得非常反跨 —— 他們可能在小孩面前故意性別錯稱,或是長達四年不讓另一半見小孩,直到律師介入才願意鬆手。

依據這份問卷的結果,我會建議跨性別家長花幾個月的時間慢慢跟孩子出櫃。不必一開始就直接跟他們講你的個人經驗,而是可以從一些明星、書本、影視或漫畫角色出發,讓他們對LGBTQIA社群的處境有所認識。接著在他們面前採取一些突破性別框架的打扮(戴耳環、穿手環、穿「給女生穿的」T袖)。

至於名字,你可以設定一個時限,例如:「孩子們,我希望下次生日前你們都可以用我的新名字」。

《What Makes a Baby》、《Introducing Teddy》或《Jack(Not Jackie)》等書,都是很好的參考。

有位母親推薦 Walk Off the Earth 的MV〈Alright〉。

.
等等... 你也是人?

你的孩子之所以會對於你的改變有負面反應,是因為對孩子們來說,爸媽不是單純的「人」—— 在孩子的生活當中,爸媽意味著各種角色、功能和職務。爸媽理當恆久不變、令人安心。

光是他們發現不只是他們小孩,連身為成人的「你」都可能經歷劇變,就足以使他們深深動搖,也就更別提你跨出去這件事了。

「爸媽也是人」這個概念,最好讓小孩慢慢理解並接受,成為一個明確的既成框架。「對,家長也有自己的感受和人性的一面。但是,家長也還會陪伴在你的身邊。」

.
最難的部分

當一個跨性別家長,最難的部分不是孩子,不是跨出去這件事。是人。孩子身邊的人會發表恐跨言論,或者提出「合理的懷疑」—— 他們會說:「我只是實話實說,好嗎?」。(實話還輪得到你來說嗎?)

姻親。 前妻的新丈夫。 祖父母。 這些人都可能成為重大挑戰。最好先對此做好心理準備,步步為營、各個擊破。

.
原文連結:https://medium.com/empowered-trans-woman/mothers-day-glimpses-of-transgender-motherhood-4a5c148d63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