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老實說上次出國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只依稀記得是跟團的,一切都跟著導遊走。而這次出國又是自由行,不管是成員還是行程方面讓我都很徬徨,成員的部分是因為一直變動,最終組成的成員也是讓我意想不到的狀態。行程方面,因為我本質上是一個旅遊沒有目的的人,應該說所有目的都可以改變。旅遊本身太有目的性對我來說那就不叫作旅遊了,那叫作工作。設定幾個大目標,只要大目標有達成其他都是附加的,不管有沒有去作到這些附加條件,在這中途享受這個過程都是很重要的一環。至少我是這樣認知的,從一早我六點起來整理房間和行囊最後整理,攜帶的東西真的不多,我甚至覺得衣服在當地買都可以。準備好幾個包包以後,除了忘記旅行箱沒辦法用腳踏車載這件事情和時間使用和自己認知上有出入。但概念上沒有遲到,一直到飛機場之前都沒什麼奇怪的意外。是說飛機場真的是一個奇妙的空間和火車站以及公車站的感覺不一樣,大家都在一個場域內處於急與不急之間的夾縫當中。可能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在這邊消費購物和談天甚至是作休閒活動,但這些行為都只是為了打發在目的以前一段漫長的空檔。有一種卡在時空夾縫中莫可奈何的感覺?我倒是蠻喜歡這種感覺的,可以光明正大的浪費時間也不用急迫著要作些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很棒的空白時光 在飛機上的時間我剛好坐在靠機窗的地方,這班飛機看起來比較老舊,從哪邊看的出來呢?從他飛機附加的UI感覺得到,觸控面板反應極度緩慢。但由於我在機窗旁,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浪費在飛機外面的景色,無論是從地面上爬升到平流層 還是爬升的過程中貼近海面時看到一大堆的海洋垃圾,又或者是機身在進入冰點時的結冰聲,還是中秋節人群的躁動聲(?)。是說搭飛機的時候總覺得空服員的職業很難和親友見面,所以我就很自以為的跟他們說了中秋節快樂。想想這種半固定式的流浪生活也是一種享受孤獨的方式?反正說是這樣說想是這樣想,我還是很無聊的錄了飛機爬升降落的過程。 是說都還沒提到旅伴,旅伴是一個能夠開口說日語的人,有點怠惰有點焦慮。但是可以講話,這點超棒的!!不過我比較擔心的事情是他都不太明顯的表達好惡,這點讓我有點傷腦筋阿,因為有時候會忽略他的反應。其他兩位旅伴是他的媽媽和阿姨,雖然說是長輩不過兩個人常常在那邊打鬧唱雙簧倒也不會進入什麼強烈的長輩Zone那種感覺。房間的所在地在京都古老的地段,如果用台灣的感覺來說的話就是四合院建築群的中間。不過說是這樣說,但還是在京都,所以房屋本身雖然不大但是很雅致。該有的玄關和小小的庭院都很棒,不過剛到住所最衝擊的到不是住所的狀況,而是我帶來的衣服棉絮超級多超級大量。大到原本漂亮早晨的光線被一大堆棉絮遮斷,台灣的灰塵棉絮好可怕。 第一天的行程就只有慵懶可言,雖然我早早就起床了,打開電視單純用自己的方式享受一下別人過膩的生活。但雖然是這樣說的,最後摸摸敲敲的到快要12點才出門,步行在京都的石板路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頭頂上密密麻麻的電線。有一種懷念的感覺,有種小時候天空的光景,但街道乾淨很多。這種乾淨說是實質上的乾淨因為不會流汗,即便天氣並不涼爽但乾燥的感覺讓人神清氣爽,還有心理的乾淨。在這邊不會有人認識我,我就是一個外國人。用一個外國人的心態去貼合對方的生活即便是被冒犯或者冒犯人心情也不會有殘留的痕跡,這是一種很奇妙的心情。我想很多時候就算是在國內旅遊也是有類似的心情,只是在異地那種感覺又更強烈了。早上的時候跑去八百八逛街,第一次看到在漫畫裡面才會看到的傳統店面菜攤販售,蠻有趣的。日本的菜攤比起台灣的菜攤更整齊而且沒有那種過於零散的廉價感,整理好的蔬果就像是一般蔬果超市騎樓外零售的菜一樣,又或者是黃昏市場固定販售攤位的感覺。只是不會那麼潮濕而且塵土肆意沾染,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當然這種乾淨和舒服的代價是單價相對高昂,因為是在國外消費,所以自然心態上面會更開放。這種狀態讓逛街的感覺又更自在了。接著就和旅伴們一起在京都的街道四處遊覽,這次住的地方基本上就在京都傳統街道的中間,四周一百公尺內就有相關景點,而且路邊也有很多傳統建築可以張望。小小的缺點就是便利商店有點遙遠而且感覺上很多都是在地留學生(?)住宿的地方,但這也是優點。可以看到很多小小的有趣的點,例如留學生的語言使用國籍,穿著和服採買物品的阿姨等等等。 而第一天的午餐就是去一間家庭餐廳吃飯,一開始以為是平常的家庭餐廳,後來才發現他可不平凡。不管是牆上滿佈藝妓的葵扇或者到處都是的簽名。一種傳統的日式洋食店的感覺,不管是打工的高中生還是零零落落的聊天聲音。吃著別人可能常常吃的普通餐點,那種不同於以往的普通感覺讓我很滿足。反而後續往京都站的餐飲沒有讓我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除了聖代很好吃以外(?)。說到聖代很好吃,我買了好多聖代吃在日本這段時間,不管是便利商店的聖代還是餐廳的聖代!!真的是太好吃了!!百貨公司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攤位和台灣的百貨公司很不一樣,非常多具有日本特色的器皿或者是用品。看起來都是手工製的,但也有很多是雷雕的廉價品,這真的是很有趣,因為很多部分都是在台灣的路邊小店才會販售的東西,在日本會在百貨公司銷售。在東洋亭的體驗也是非常有趣,他們料理的方式和現在的日式洋食料理的方式很不一樣,有一種穿越時代的感覺。而那種感覺不管是裝潢還是食物都一再的強烈呈現。會想起谷崎潤一郎在痴人之愛那種強烈的印象,從古至今沒有改變過。不過食物還是非常好吃,只是我的印象真的還好。只有布丁和番茄沙拉有一點記憶點。尤其是番茄沙拉的形狀讓我印象深刻。雖然我對於百貨公司描述不多,但是我要買的伴手禮都是在百貨公司買的,雖然旅伴的親人都叫我買零食或者是餅乾之類的。我最後還是買了金平糖,因為金平糖實在是太漂亮了。玻璃罐裝上特定顏色就像是玻璃珠一樣的感覺,讓我看到就好喜歡。 第二天則是到處去逛逛看看,逛逛傳統市場吃了鰻魚飯。不過這也讓我強烈的感受到為什麼傳統商店街和大型百貨賣場會出現如此強烈的排斥感,不管是戲劇還是各種作品裡面只要講到傳統和現在的衝突總免不了要描述到傳統商店街和百貨商場的爭議。畢竟日本的傳統商店街街道整潔,物價和百貨商場甚至差距不多,加上方便性和舒適性。那熟悉感和彼此之間的情誼有時候對於年輕人來說反而是一種包袱和負擔。尤其是情緒上和記憶上的負擔。一路上也是走走吃吃,吃了不少有趣的傳統零嘴,例如煎蛋捲或者冰淇淋(?)還是烤小卷和史奴比燒之類的,鰻魚飯的部份的話真的好好吃,正面吃鰻魚的口感和背面吃鰻魚的感覺完全不一樣,而且單價比台灣便宜,不管是飯還是鰻魚都巧妙的融合醬汁每一種搭配都會有不同的感覺,鰻魚的部分尾部酥脆腹部柔嫩,皮和肉拆分吃有各有不同的感覺。這種品質的鰻魚飯其實在台灣也有,只是單價大概是兩倍左右能夠吃到真的是太好了。由於下午要去觀看藝妓的表演,所以中途就往住所走去,這途中買了抹茶巧克力第一次知道抹茶可以跟調色盤一樣調出各種不同的顏色和樣態,呈現出來就像是綠色的蠟筆一樣,附帶販售的抹茶冰淇淋也是非常的美味,這次選擇的是最濃郁的抹茶冰淇淋,他的苦味非常的明顯,但香甜的喉韻襯托著入口的苦味會覺得十分的值得。而這次跑去看藝伎的練習表演溫習會,非常有趣的是在參加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不管是外表還是內在都覺得自己被排拒。有種被時代排拒和被文化排拒的感覺,和我一起去的朋友倒是非常渴望可以跟藝伎拍照甚至是合照,他本身就很嚮往和服和藝伎的文化。跟他一起來真的是太好了!!有很多我不清楚的東西跟她確認,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的意義不只是對話而已,也可以藉由交談確認價值觀的切面是否有所不同。 比起以往在照片以及文字上面充滿觀光特質的街道和人流,這次去可能由於是還在復甦階段整個為了觀光客的感覺顯得比較微薄 整個會場和狀態呈現出一種特定文化和社會階層的社交場合,雖然是大家都可以上網訂票參與的文化活動,但自己感覺上會覺得格格不入。這大概就是日本文化中的"外人"感,說到格格不入除了服裝外,穿著和服或者"和風"洋服的女性為大多數,很多人都會彼此之間社交寒暄,甚至會有藝伎出來跟學姊還有熟識的人打招呼和交陪。 場內很多時候大家都會互相打招呼,這種氣氛是非常有趣的。整個會場也非常有特色,不管是整個排場和經過的廊道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彷彿走進了一場夢但自己卻又格外清醒。 藝伎的曲目每一曲都非常的有特色,不管是京都特有的踩腳聲或者擬自然音的笛聲以及呈現氣勢的呼叫聲。場地雖然看下去乾淨而且細緻的,但是隱隱可以看到上面的歷史痕跡雖然曲目並沒有完全理解,但是單純的享受細緻的畫面,包含華麗的和服和細膩的肢體語言。藝伎真的是一個有趣的工作,終其一生幾乎都將隔絕於一個完整的體系,就像是一個生態球一樣。鮮少有和外界交際的空間。一點一點地被呵護雕琢成跟"大家"一樣的獨特藝術品。因為跟"大家"一樣所以獨立於整個社會之外。展現出來的細緻技藝從動作表情到情緒和肢體語言。一切一切都只為了空間中的那的必要的位置 旅伴在離場的時候還有趁機去搭訕藝妓,跟他聊天之類的。 從會場出來以後跑去和旅伴的家人會合,在京都那條吃飯的小徑中漫遊,這是一種奇特的感覺。因為周邊的人對當地人來說都是外國人,走在都是外國人的小徑卻有在日本的感覺。然後當天吃的是中華料理柚子鍋。柚子醬鍋應該是韓國料理之類的東西吧XD 不過因為料理很好吃所以就不計較了(?)說是很好吃,但實際上真的記憶點不足。除了後面的雜炊很有趣以外,其它的部分不管是煎餃還是火鍋在份量上和口味上都沒有台灣吃的強烈,但清爽和吃起來沒有負擔的感覺倒是很舒服。 接著就一路走回住所,這個過程中。由於夜幕已經低垂,又剛過中秋,所以想像中的滿天星辰並沒有出現。但月亮真的好美,16日的大月亮漢字應該是寫作十六夜月吧?在這種月亮下走在即將歇業的街頭。慢慢地走向之前走過的道路,一切都不一樣了。夜幕就像是魔法一樣將原本就陌生的街道變成了另外一個世界,想想條條看似寧靜的古老街道曾躺著多少屍體。不管是暗殺還是妖怪,或者說是各種政治陰謀與戰爭。還在默默營運的料亭和穿梭在其間的藝妓。像是牽引著千百人的思緒和慾望,以及過往至今看似完全沒有改變卻又截然不同的記憶。夜晚讓一切朦朧了起來,卻又愈發清晰。好喜歡京都的夜晚,不管是在街頭攬客的牛郎,或者是因為夜晚而更加真實的建築物。又或者是恰到好處的朦朧燈光輝映著寺院的幽微和傳說。人群熙攘的歷史建物在現今已經看不到棲息其中的妖怪和傳說,只有自己的腳步聲與徘迴在腦海裡的想像不斷地浮現。 第三天就是往都市前進的歷程,去吃超級市場的壽司,吃路邊的家庭餐廳,買抹茶和街邊的百年和果子店。吃吃飯店內部的抹茶下午茶等等等,甚至吃吃摩斯漢堡。完全沒有要去逛一般遊客的行程。 在這其中我還是試圖的去拍下一些照片,畢竟相機都帶來了沒有拍照好像也不太好(? 第四天就提著預估是沒什麼東西不過話是這樣說,當我整理完行李提著超過20公斤的時候,還在思考哪來那麼重的東西。後來才發現自己在第二天購買的清酒以及第一天買的金平糖真的是超級重的 京都真的很美好,他美好的地方並不在於那些硬體的古蹟,而是獨特的社會文化。你要說陳腐也好要說積習也罷,但這種累積起來厚重的社會結構以及文化是很難被抹滅的。 看到路邊的神龕也是非常有趣的狀況,一開始的木造神龕是為了保護供奉的神明,後面為了擔心雨水澆蝕而蓋上了木架檔雨檔雪,然後現在的保護措施用鐵架保護下面的木架和神龕以及神明。根本俄羅斯套娃www 還有在路邊還是會看到一些小小的鳥居在牆角邊和門口,數量很稀有。印象中依稀是鬼道的樣子?可能要再查一下,也有一些店面有放置鹽堆。其實經濟可以看到尚未復甦,畢竟路邊有許多店面是荒廢或者正在裝潢的。但也因為這樣可以窺得平常鮮少看到的京都常態 總覺得跟團旅行換個角度看也是一種聯誼活動XD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Hw412pssKUrvZ8S4IO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