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臺灣漫遊錄》討論整理 1. 主要角色關係 青山千鶴子:來自日本的作家,收入與名氣較高,但在台灣不會說台語,實際上是「失語」的狀態。 王千鶴:本地的地陪兼翻譯,雖然在社會地位上較低,卻在台灣的環境中佔據主導角色。 角色顛倒:表面上青山是保護者,但實際上她依賴王千鶴的幫助,這種反差在王千鶴離開後特別明顯。 2. 台灣的「變與不變」 台灣歷史上多次被殖民,每次殖民帶來的改變是否真的是台灣人民需要的? 不同政權統治下,台灣被賦予不同的文化與建設,但這些改變有多少是台灣人的主動選擇? 3. 櫻花的象徵性 櫻花的引入:原本台灣沒有櫻花,為日本殖民時期所引入。 主動與被動適應: 植物的適應象徵了文化的適應與轉變。 日本文化與建設強加於台灣的土地,但某些元素最終被當地接受並內化。 隱喻:櫻花的存在是否代表台灣對日本文化的接受,還是只是被動承受的結果? 這些問題與角色關係,都讓小說的歷史與文化意涵更加深刻。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ImxaJfZ9LTcBesInO6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