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這陣子回過頭來把一二篇重新閱讀一遍,才一口氣追完後續章結真是滿足升天!尤奈中的筆調乾脆伶俐,且提出的觀點十分清晰有力,故事前期充滿中世紀戲劇的狂氣張力,後期則逐步通往生命哲學的探索之路。一路下來角色曲線非常完滿,每篇文章皆有好多豐富內容可以詳談,寫得真是超級好!對不起我好不會總結讀後心得,以及實在有太多話想說了,所以選擇一篇一篇照順序寫下來的形式,還請原諒這邊語句破碎又超級長的小論文嗚嗚。


第四篇《所求何物》

藉由夕陽與鮮血染紅大地的印象,帶出亞瑟這個角色的寫法,很有戰爭英雄的感覺!亞瑟為了三條麵包接受尋人的委託,但比起稍能果腹的報酬,他更像是為了「其他理由」走在佈滿屍骸的土地上。接下來出場的尤奈打算勸退亞瑟,但如同那些無法離去的村民,理性的他仍無法理解為何有人可以置生死於度外,內心的疑惑再次將文章主題導引到「所求之物」的問題上。

不論是村民,還是那位執意成為「英雄」卻死在戰場的年輕人,甚至在戰線奔走的亞瑟,他們願意為了「更體面的理由死去」的價值觀,在尤奈眼中無疑是沒有意義的求死行為,因為尤奈認為「活著不是恩賜而是苦難」。我非常喜歡「所有人都能為此獻身,只有他恆久地留在平靜不變的世界裡」那段好美麗的領悟,雖然現在的尤奈可能不會承認,但個人覺得此處文字表現出來的情感是悲傷的,似乎可以從中讀出一種無法融入世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

這邊也很喜歡比爾問尤奈是不是不開心的小段落。尤奈覺得自己只是有事情想不明白,於是對著鏡子一般的烏鴉眼睛回應微笑。這樣的微笑可能是模仿人類的情緒,也可能是呼應自己糾結於問題的苦惱。但不論屬於哪一種,在難解的哲學問題面前,那微笑都顯得如此不真實,而這種不真實,又恰恰把尤奈的真實和人類味道再添了幾分,我反覆思量,越想越覺得這些小細節好值得玩味。上次在《魔法師》的感想也提到,或許在思考自己為何存在時,尤奈就已經逐漸擁有了人類的模樣,此篇又聽到他說「厭倦了你們一個個死在眼前」這種很有傲嬌感的話語,有種角色形象瞬間被更新的感覺,跟亞瑟一樣對他的變化和可愛反差,感到很驚喜嘿嘿!

可能與其他角色交流的過程,漸漸生與死已經不再是無聊且不值得看見的事物了。對普通人而言「所求之物」是一個如此簡單又直覺的事情,但對於尤奈卻是一個命運的死結,兩年的壽命時限也意味著他不能再渾渾噩噩的度過下去了。


第五篇《餘燼》

好喜歡開頭那段強風⁠⁠、烏雲以及海灣風景的描寫,首尾皆呼應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意境,以壞天氣作為背景也使本篇文章充滿一種壓抑哀傷的沈重基調。可能只是我個人的小小藍窗,但尤奈被軟禁的「小房間的節儉」對比上答坦亞聖教的「偉大夙願」,兩者差異閱讀起來使人五味雜陳,不禁會聯想到現實中第三世界國家的情景。革命的理想很熱切、很瘋狂,現實卻很悲涼、很骨感。

休曼企圖用「改變現狀」的話題來撼動(招募)尤奈的橋段相當引人思考,可能聖人、英雄類型的人都擁有一種過高的同理心;一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使命感。戀慕金錢與權力對聖人而言是極度膚淺的,但追求功名利祿其實也不失為一種認真活在世間的方式呀。文中提到「比起成為聖人,更傾向去當一個普通人」不知道能不能直接解讀成尤奈的渴望呢?說不定尤奈其實也很想跟普通人一樣,因為世界的變動單純感受悲喜?

即使目睹難民的悲哀現況,尤奈的內心依然沒有多少起伏,但開口時他的聲音也不自覺地輕了些。這個不自覺,可能是模仿人類久了的反射動作?又或是產生了連他也不自知的情感?無論如何,這種模稜兩可的反應,正是尤奈開始產生變化的隱晦證明。尤奈可能不在乎這些傷者,但確實已經「看得見」自己以外的他人了。

休曼因為受過權貴的迫害,認為只要消滅貴族,階級自然就會消失,卻被尤奈的幾個觀點一頓駁回,不得不說「階級無所不在」和「人類就是這麼無藥可救」的一連串論述真是鋒利又精彩絕倫!真的非常喜歡看尤奈各種諷刺人類社會的意見發表,每字每句都刻劃得刻薄美麗又沉痛地貼合現實。上層永遠會為了利益製造階級,而底層又會為了反抗壓迫不斷掀起戰爭挑戰階級,即使有和平的一天那也會是極度短暫的,歷史不斷輪迴往復。

也非常喜歡「為了支援這場戰火熊熊燃燒,數以萬計的平民奴隸作為薪柴被焚燒殆盡」這句話,連結上難民承受的創傷和苦痛,薪柴那個燒完後只剩下灰燼的象徵,寫得真是拍案叫絕呀!尤奈中的比喻每篇都用得好絕妙,另外休曼和亞瑟雖然乍看之下是價值觀和做法都截然不同的兩個角色,可是仔細想想兩人的終點皆是期望「和平」,就覺得這種殊途同歸真的是戰爭題材中好好看的地方!


第六篇《暴風雨》

如同標題這篇是一場好激烈的《暴風雨》,戰場上對峙雙方的各種利害糾葛好好看!答坦亞策劃暗殺主和派將領,以激化矛盾的方式換取和平,這樣的安排太有諷刺性了。明明希望的是和平,他們的神聖行動卻會帶來更多仇恨與苦難。這場戰鬥中同盟軍脅持村民,虛偽的帝國軍則召喚怪物攻擊村莊。帝國沒有光榮,同盟也沒有操守。只有假裝和聖教合作的尤奈,與為了保護村民不懈奮戰的亞瑟。

尤奈因為缺失情感,總能把局勢內的利害衝突分析清楚。休曼自以為牽制了尤奈的行動,但就像文中提到的「攸關性命的事他從不會單壓在不可控的他人身上」,尤奈才是那個每每算計到最後的贏家。如果這次也把「局外人」的身分貫徹到最後,那他依然可以豪髮無傷的脫身,但「亞瑟」這個關鍵因素卻讓他不得不親自涉險局中。

答坦亞企圖加深帝國與同盟的衝突,剛好也把亞瑟和尤奈的命運放置在天平兩端的劇情編排非常巧妙!一如「何必為了會死的人浪費時間」的看法,過去的尤奈好像沒有什麼人事物是他真正在乎的,反正人必有一死,不過放在亞瑟身上,他就無法那麼冷靜了。好喜歡尤奈意識到「亞瑟會死」的內心描摹,對比上篇只是聲音輕了一些,這裡的尤奈會因為沒有人再拐著自己脖子發酒瘋而感到不捨,短短幾句話角色層次立刻豐滿了起來!讀到尤奈撇開生存戰略,為了救亞瑟毅然投身戰鬥,我一整個內心澎派嗚嗚嗚。

不知道這樣說恰不恰當,但身為一個沒有親歷過戰爭時代的現代人,對尤奈一直以來的觀點和感受總是一百萬分認同的。那些過往的戰役或世界另一角落的疾病死傷,很多時候就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而已,也因為那個時代的生活離我們太過遙遠,很難去同理他們的悲歡喜怒,所以我們也總是能站在一個相對超脫,和俯視眾生的視角去冷靜評斷那些歷史事件。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心態,在過往的閱讀過程中我時常忘記尤奈其實也是這個中古時代的一份子。不論其中的苦難,還是共業的責任,他也都有一份;而這場戰役也終於把他從高高在上的上帝視角拉下神壇了,真的是好巨大的成長!

可能餘燼終究會被暴風雨撲滅吹散,但面對那個「結局既然已經注定」的難題,有些時候可能就是需要亞瑟那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氣,和就算會死還是要呼吸的小幽默吧哈哈。可能一部分是僅餘兩年壽命帶來的推力,尤奈在此也毫無保留的戰鬥過了,看到一位極度冷靜的角色擁有這麼「不理性」的瞬間,還有難得狼狽苦鬥的模樣實在很帥氣也很動人!


第七篇《完整之人》

篇名不單單指故事內尤奈解開命運死結的關鍵,故事外的讀者也是透過此篇的補述,才完整地理解了尤奈這個角色,真是雙重意義上的完整之人!即便尤奈和迦西只是名義上的戀人,但您把這段關係處理得相當有遺憾美。兩人不會因為相遇獲得救贖,奴隸的命運也不會有所改變,迦西的結局依然死得悲慘,好喜歡這樣極度現實的安排。看似戀人的故事和其他戰爭難民的悽慘結局沒什麼差異,但完整讀完才發現整段旅程的「核心」可能都藏在這裡呀。針對尤奈那個難以攻破的「既然結局已經注定」的觀點,迦西的「生命只是暫時蒙了塵」和她絕望中帶著希望去過活的精神,或許就是解答之一。很喜歡迦西清醒時的活力善良,以及睡夢時那種隨時可能殞落離去的反差,這個角色身上同時凝聚了堅毅與脆弱的生命兩面性,非常有意思。

讀完這篇也真正確認,尤奈只是感受能力相對稀薄,並不是完全沒有感情。他會透過迦西凋零的身影想起母親,會為了生命即將逝去抿緊嘴唇,這些表現都證明了,這位只有十五歲的少年終究不是冰冷的石頭呀,而且會因為感受到背叛把對方從記憶清掃出去,這種描寫也證明他是有情的。即使看起來是迦西單方面把尤奈當成慰藉,但說不定經過長時間的相處裡,尤奈也對她產生一種旅途夥伴一般的陪伴情感。他替迦西解脫之前那句「神色一如繼往的平靜,眼底卻沉積了不可見底的雪。」描寫得好絕妙,白雪雖然有冰冷無情的意象,但和眼淚一樣都是水(悲傷)的一種形態呢。

另外,我也好喜歡莫戈利翁那段對話透露出的各種大智慧!尤奈訴說那些千篇一律的無趣經歷時,那種情不自禁滔滔分享的舉動,也表示他某方面亦是樂在其中亦不自知的吧?不論光明黑暗、美麗醜陋,所有事物都是豐富生命體驗的一部分。尤奈過去以為只有完整的人,才擁有因為事物快樂悲傷的能力,於是自己永遠是殘缺、不正常的,但莫戈利翁那句「你一直是完整的」揮開了所有迷霧。即便沒有普通人那麼強烈的感受力,但點滴雨水落入生命裡也慢慢會積累成河流,這大概是尤奈之於自己人生最好的一句註解了吧。完人,並非完美的人,而是完整的人。「沒有哪個模樣是正確的」,每個人都有缺少和不擅長的部分,正因如此也可以說,所有人其實都是完整的。

與尋常人劃清界線,固然會有超人一等的感受,相對地也非常孤獨。尤奈其實是一個普通不過的人類,在亞瑟、戴維爾與瑪莉的圍繞下已經不那麼煩躁,可能是有點傲嬌性格的寫法,但對尤奈來說這確實是最接近平凡人的快樂了吧。即使無法像迦西那麼積極樂觀,但意識到世界同樣醜陋不堪,身處其中卻沒那麼厭惡,我覺得這已然是面對「生命」這一個難解的哲學問題,最好的答覆了!


《終曲》

天阿我覺得我講到現在,已經快要喪失語彙能力來誇獎您的精彩作品了,但粟血的起源故事真是太迷人,我還是想再多說幾句!初讀時,看到的是煉金術和荷姆克魯斯元素的神祕主義傳說;再讀時,又覺得瞥見西方信仰中那種神明磨難考驗人類,進而使他們進入神國,獲得永生的救贖之路;最後,則又聯想現代生物學的某些觀點,動物都有刻在基因裡的求生的本能,基因透過繁衍代代傳承,物種的生命也因此生生不息。雖然不知道我的解讀對不對,不過讀到「它從此成為了祂」才有點恍然大悟。

以「它」稱呼血脈源頭,表現它既不是人、也不是其他智慧生物的與世獨立。它藉由後代的求生本能延續生命的血脈,又利用子孫的苦難經歷打開死亡的通道,生死循環能量反覆,才造就了如同神明一樣永生的「祂」,這是什麼基因工程或者生命的永動機嗎。也好喜歡「生命是土壤,靈魂是養料,苦難是食糧」這幾句話,寫得好像聖經之類的西方經典會看到的文句,很神聖也好有宗教感。尤奈的主線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過程;而終曲開篇也鋪墊了「它」的成神之路,好像後代和祖先遙相呼應的感覺,非常有趣!

整個系列拜讀完畢,真的就像把一片片的碎片逐漸組合齊全,最後才拼成一個完整的人的模樣。不,用莫戈利翁的話說,尤奈原本就是一個完整又普通的人類了。只是成長環境與經歷的影響,才令他本就淺淡的感情被冷漠和好多算計遮掩住了。回憶尤奈的人生,發現也是許多機緣互相影響才一步一步促成現在這個結果。如果世人對粟血少一些偏見,如果母親沒有用怪物的想法灌輸他,如果迦西的樂觀善良能夠獲得好的回報,如果當初同盟的大魔法師有選擇救助孤苦的母子,是不是尤奈的價值觀與人生都會有所不同呢?講起可能也是有點冠冕堂皇,但如果世界能多一些溫暖和愛,可能也會少一點點冷漠和廝殺了。

還有一部分感覺也是尤奈的腦袋實在太聰明了,所以無法像新生的嬰兒那樣愚鈍直覺的去體驗生活,他幾乎沒有讓情感凌駕於理智的時候(除了亞瑟那次),才總是認為世界如此乏味,卻不知道萬物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人類有將心思投入進去,不過終曲的尤奈也找回了面對生活的熱情,可能不像普通人那樣轟轟烈烈,但願意到全大陸旅行看看風景;願意寫下書信與他人分享無意義的小事;願意讓小草在牆角萌芽成長,留下生命掙扎向上的蹤跡。這些大概都是尤奈對於人類、生命還有世界的最終認同和讚許了吧。

嗚嗚想到尤奈已經走進門後的世界睡覺了,就覺得很捨不得……讀到最後比爾眼中反射的是尤奈真實的微笑,我都想哭了,他真的改變了好多好多。謝謝尤奈中在這次企劃帶來這麼美麗又優秀的作品,每篇文章的犀利觀點還有NPC的豐滿塑造都好喜歡,可以跟著尤奈提克一起思考生與死的哲學,以及各種戰爭下的道德問題感到非常滿足!終於追完精彩的舞台劇,我的內心也終於圓滿了,現在整個人呈現一種閃閃發亮的賢者狀態(把票根好好收進口袋

完了我發現我廢話真的太多寫得超級長,因為距離結企也好久了,所以就像之前說的不必特別回應沒關係,或是哪天您如果得空,輕鬆隨意的回覆就好!如果這邊的小小分享,也有帶給尤奈中一些創作上的收穫那就太好了!(趁舞台劇結束散場,趕快從座位上溜走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