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敘事】 一、特別注重「節奏感」,和詩的「異化」書寫,有近詩近歌的韻味。 會利用疊字疊句,一層一層,從短到長,堆疊情緒。 二、句子間的對話。 文本中有三種呈現對話的方式: 「直接寫在引號裡面。」作者這樣說到。 或者是融入在敘事句裡吧?也有人這樣提議。 ──為了強調。放在破折號後。 雖然常見的對話會直接以引號呈現,但敘述句內也大量融入對白,可能是心聲,或是過往曾說過的話,又或者是想呈現「大家都這麼說啊」的氛圍。叨叨念念在本應該是敘事句的地方,很像是旁白,或者是環境充斥著的雜音。並且輔以狀聲詞,讓對話感更強。 我自己很喜歡這樣的寫作方式。 除了讓敘述有更多變化外,在強調精神、宗教、掙扎、心理等相關主題的時候,可以營造出一定的壓迫或混亂感。 三、長短句的交錯。 會有三四行為一組的長段動作、心理描述,然後接上短句子(短句又有可能是二當中提到的內心獨白)。 這樣的節奏感不錯,也能更強調短句的力度。 總結:呢喃感偏重的詩歌 因為大量穿插內心獨白在敘事句中,雖然引號不多,但對話其實偏多,只是很好地融入在敘事中。加上善用重複性的句子,會有一種叨叨念念的呢喃感。在部分篇章裡,這種纏繞帶來的窒息感很貼合主題。 不過因為長短句有效穿插,不會讀起來太累,反而有種即使滿身黑泥,也不以為意的輕快、嘲弄、暢快感。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LEqdLBfVtqdsKlI8Jj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