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針對性很強,非戰鬥人員請迅速撤離!
 
這篇文章是和小夥伴討論耽美文時記錄下來的,大多用語不符合學術規範。
討論的主題是耽美小說裡常常出現的「OO和XX兩人都不是同性戀,他們只是愛上彼此」的句式。

仔細想想這句話的確可以解釋很多現象,包含我一直很好奇的,耽美圈的受眾強烈的精神潔癖,到底源自哪裡?

這個句式強調真愛勝過本能,不,修正一下用詞,是「(現代社會所肯定的)浪漫愛情」勝過「(以生殖繁衍為目的的)原始本能」,明確將「文明v.s.原始」做為一組對照,確實足以突顯人類文明相較其他物種的優越性。

然而,這句話最大的危險在於,它在肯定愛情是人類文明結晶的同時,徹底否定了先天的本能的因素。
(雖然以這句話出現的場域——BL漫畫/小說——來論,這些作品本身並不需要擔負為同志爭取平權的任務,我們很難苛求他們)

不過,為了宣傳某些主張,我們傾向把很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或者使用萬能的二分法,這也是我們所熟悉的人類的惡習了(ry

我所接觸過的早期同運路線裡,強調同性戀性向是「來自基因無法改變的」,主要是為了抵抗「同性戀並不是天生的!不是自然的!所以同性戀可以矯正!」的基督宗教保守勢力。這樣的話語,是出於搶奪話語權的需求而產生,無可厚非。

可是至今,我們也都看出來了,完全的先天論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如果我本來確實不喜歡同性,只是碰到某個人之後彎了,是不是要被開除粉籍……不對,開除同性戀籍?



退一萬步來說,真的有人相信,一個人會愛上誰,性向認同的形成,可以簡單的被歸因為某個強烈的、單一的、不可變易的、近乎神諭的理由嗎?
即使是「真愛」這樣看起來神聖、漂亮、正確的理由?

當我們透過真愛論,努力撕除「找到真愛不論性別」的族群身上的污名標籤,但是那些「本來就只能愛上同性」的族群,並沒有因此得到理解或救贖。

不管你愛上同性的理由,是一組神秘的染色體序號,或是一輩子只會遇到一個的真命天子/天女,這聽起來都很玄幻啊。

真實的世界,肯定是各種複雜的因素交織的。



從我目前能找的的材料推測,這句象徵「真愛勝過本能」的話,所以會被廣泛引用,應與「性愛分離」的觀念普及不無相關。 (這裡參考喬瑟芬〈愛情的叛教者〉一文,與前陣子對泰勒絲交往經歷的討論)

但是,透過二分法的「性/愛分離」,一段關係裡面精神結盟的部分終於得到正典地位,傾向「本能衝動」的一部份終於被解離出來,可是,這種關係型態接著的命運,卻是被否定、被排除。

也就是:它看似在描述一種很「性解放」、很「前衛」的「性愛分離主義」立場(原諒我亂用分離主義這個詞),強調精神的愛高過肉體的愛,精神相許的結盟強於繁衍本能的結盟,但,他也是一把雙面刃,也無意間順應、加強了社會中根深蒂固的「恐性」結構。

強調精神戀愛的高尚純潔的同時,否定所有肉體衝動,也是個很危險的論點。本質與建構的問題所以反覆被拿出來討論,就是因為我們愈來愈無法確定哪些是本質,哪些是建構?或者絕大多數我們所見的外在特質都是建構,將性取向/性別氣質/其他等等「做性別」的展演,歸類為絕對天生的、本質的,證據到底在哪裡?

然後想到這裡你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一種論點的產生與提出,有可能只是為了搶佔一個道德制高點,未必是本於事實。


對的。這篇小文章除了針對那些「只有同性是真愛啦」的腐/百合廚;也是在針對「我不反對同性戀」「我只是反對不是真愛的濫交的同性戀」的,不管是基督徒還是誰,總之是盟盟的同盟們。

不要以為你一輩子都不可能跟你最討厭的人們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