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理由的正當性

為何爛理由也是理由?



巴賽爾到法蘭克福的高速公路因為路面整修工程而塞車。我簡直氣瘋了,

車子開在對向車道,龜速行駛了整整15分鐘才擺脫車陣。

我以為終於脫身了,沒想到半小時候,我又因為同樣的工程動彈不得。

但奇怪的是,現在我的情緒已經不像剛才那麼激動,

因為路旁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告示牌寫著 ”高速公路整修中。”



這次的塞車經驗,讓我想起1970年代哈佛大學心理學家Ellen Langer的一個實驗。

他到圖書館去,看到影印機前大排長龍,便趨前問排在最前面的人

”對不起,我有五頁要印,您可以讓我先印嗎?” 結果只有少數人同意。

他重覆進行相同的實驗,但多了個理由 ” 對不起,我有五頁要印,您可以讓我先印嗎,因為我趕時間”

這時幾乎所有人都會同意。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趕時間是個很好的理由。

然而,第三次的實驗結果卻令人驚訝。他同樣等到影印機前排滿了人,

然後問到 ” 對不起,我有五頁要印,您可以讓我先印嗎?因為我想影印。”

這個理由固然可笑,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讓他先印了。



如果我們可以為我們的行為說出個理由,就能得到更多的諒解與協助。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理由是否有意義,經常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 這個詞本身就是個理由。

一個寫著”高速公路整修中”的告示牌根本是廢話,因為除了施工外,

高速公路的工地還能做甚麼? 我們開車經過時,就可以從車窗外望見發生甚麼事。

然而,一個公告可以讓我們平靜; 相反的,沒有 ”因為” 的塞車則會讓我們感到煩躁。



在法蘭克福機場,我的登機時間延遲了。

我聽到廣播”班機LHI234將延後3小時起飛。

”我朝登機門走去,向一位女士詢問原因,但沒有得到結果,我很生氣,

這真是難以置信,他們竟然沒有說明任何原因!

倘若換個場景,機場廣播說 ”班機LHI5678因為機械因素,將延後3小時起飛。”

一個沒有意義的理由,卻足以撫平我和其他乘客。



人們著迷於 ”因為”。

我們使用這個詞,即使他無法使人信服。

當主管的都知道,如果你沒有給員工”因為”,將削弱他們的動力。

光是公告說你的製鞋公司目標是生產鞋子是不夠的,即使這是真正的目的。

不,我們需要的是”我們要以本公司的鞋子革新市場”

或”我們修飾女性的雙腿,創造更美麗的世界”諸如此類的目標。



當你被問及為何會錯過最後期限時,最好的回答就是 ”因為趕不來。”

這根本是廢話(如果你趕的來,就不會錯過期限了),但這種說法往往會被接受。



有天我觀察我的太太,他正仔細的區分藍色跟黑色的待洗衣物。

在我看來,這個舉動根本毫無意義。

根據我的經驗,這兩種顏色根本不會互相染色,

至少從我學生時代起,這種事就從未發生過。

”為什麼你要把藍色跟黑色的衣服分開?” 我問。”因為我喜歡將他們分開洗。”

我很滿意這個答案。



結論: ”因為” 是不可或缺的。這個不起眼的詞語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讓我們盡情的使用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