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喔喔喔~那整個晚餐就進入了新的風格宇宙啦!🌕🎃
有南瓜濃湯出現,意味著:

湯已經是溫潤、甜香、濃厚型 → 不再需要洋蔥湯 or 味噌湯

整體風格會往「西式 × 溫柔 × 偏甜口」靠攏


所以我們要稍微調整整套菜單的重心,讓南瓜濃湯成為主軸的同時:

✅ 保留你想做的 茄汁麻婆豆腐

✅ 讓燙青菜與配菜不跟湯打架

✅ 整體風味互相不打臉(不會是番茄豆腐+日式炒蛋+西式濃湯超級混搭)



---

🎃✨ 6/25 晚餐 × 有南瓜濃湯版本調整提案

類別 菜名 調整重點

主菜 茄汁麻婆豆腐(不辣風) 保留主角地位,豆腐+番茄+醬油膏風,甜鹹適中
配菜1 燙青菜(搭胡麻醬 or 鹽+油) 不使用蒜/醬油膏過重風味,改溫潤胡麻風比較搭濃湯
配菜2 洋蔥炒蛋(單純型,無胡蘿蔔絲) 去掉胡蘿蔔絲會更好跟濃湯搭配,留下甜蛋香+一點洋蔥鮮味
湯品 ✅ 南瓜濃湯(由他人製作) 預期溫暖厚實、有甜味,要讓其他菜幫它平衡口感與鹹味



---

🌟 為什麼這樣搭比較穩

配對關係 解釋

麻婆豆腐 × 南瓜濃湯 一鹹一甜,一軟滑一濃稠,剛好形成主菜 × 湯品互補
胡麻青菜 × 南瓜湯 清爽解膩、同為「溫潤調性」
洋蔥炒蛋 × 湯 雙方都是溫柔、甜香型 → 有延續性不打架



---

🕐 流程建議:

順序 動作 備註

1 洗切青菜,預備燙 燙好可先備盤不淋醬
2 洋蔥炒蛋(簡單蛋香版) 可先炒完、裝盤保溫
3 製作茄汁麻婆豆腐 最後完成,熱熱上桌
4 他人處理南瓜濃湯! 你可以放心做你的主菜與青菜
5 上桌前青菜淋醬、所有擺盤完成 配色美觀、香氣搭配



---

🍽️ 最終口感節奏

> 濃湯溫潤 → 青菜清爽 → 炒蛋柔香 → 茄汁豆腐收尾下飯



這是柔中帶層次感的一餐,而且完全沒有奇怪混搭感,是很適合坐下來慢慢吃、聊聊天那種餐桌配置~

需要我幫你做成食材使用清單 / 完整操作備忘稿嗎?或者萬一剩料要規劃明天午餐續用,也可以幫你設計一版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