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逕付二讀是不該亂用的武器。夏之禾說

現在的國會議事規則,是王金平和柯建銘主導下設計出來的。在此之前,國會沒有自己的議事規則,只能用內政部n年前定的通版議事規則,因此常常是一人癱瘓議事運作。

我很建議有心的人可以好好研究國會議事規則,它其實是王柯兩人的政治智慧結晶。

我找個時間在我的噗浪上說明,這套議事規則的核心理念是什麼。這裡我只簡單的說:

王柯的國會設計核心,就是弱數意見優先、討論優先(而非表決優先)、委員會優先主義。

我只舉個例:以最近吵的時力投不投dpp的人,湊成兩席召委為例,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台灣國會設計成一個委員會有兩個召委?

為什麼要黨團協商?

這些設計的核心,就是確保少數聲音能夠在國會被發聲,而不是直接被表決輾過。

逕付二讀,就是在國會長期僵持時,設計來突破僵持的終極武器。

它不是常規的武器。就像救護車鳴笛時可以突破所有交通限制,但是不可以大家都裝警笛,救護車也不可以沒事就按笛。

逕付二讀這種武器,其實就是多數黨拿來輾壓少數黨的武器。但是這個武器不該被輕言使用,它比較可以拿來常用的,是那種純粹的法制作業法案,但凡有爭議、有異議的法案,就不該輕言使用「逕付二讀」這項武器,除非少數黨不停的杯葛癱瘓整個議事,這項武器才有使用的道理。

逕付二讀被大量使用的結果,就是其實不用開會討論,反正就是法案送進來,多數黨委員就猛按投票器,直接輾過。少數黨委員來議場或不來議場都不重要,反正投票穩輸的,何必呢?

好,那下一個問題:為什麼王柯要這樣設計?輾壓不是比較有效率嗎?少數黨再怎麼說破嘴,投票也是輸啊!

因為多數黨長期的用輾壓處理法案,結果就會是少數黨認為自己在議場上毫無意義,只不過就是橡皮圖章、背景,這會使他們用另外的方式去訴求、去取得政治上的力量。因此容納少數黨的意見(即便會被杯葛個幾次),目的就是要確保國會是這個國家的政治協商中心,而不是贏家的橡皮圖章。

因為上面說的「另外的方式」,就會是更激進的社會對抗。因為少數人會認為這方法才管用。

王金平的國會之路,是從民進黨還不存在的時候就開始了。柯建銘也是類似的樣貌,他們之所以特別,其實真正原因就是他們是真心的願意當個代議士。

至於其他政治人物來當代議士,其實都不過是政治跳板,都沒有規劃這輩子要以立法委員方式辦理退休。王柯是非常少見的,以國會為其政治志業的生涯規劃。

我很強烈建議大家去研究立院的議事規則,也讀讀王金平的退休詞。王金平的退休詞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如果我讀的出王金平的言外之意,我相信很多比我聰明的政治人物,其實都懂王金平在警示什麼,只是他們不說而已。

就說到這。至於那些什麼「這個法案沒有被排啊!」、「那個法案其實....」的聲音,那些,說穿了就是:

在政治上,這些法案都沒有急於通過的政治需求,或者說,這個法所需要的政治風向並沒有真的到來。

我也是因為在小英的這三年,擔任中央部會的幕僚職,才得以近距離又長時間的觀察國會(業務單位不會碰到國會工作),才慢慢看懂為什麼王柯這樣設計。

台灣的民主史將來會走到哪去,沒人知道。也許康莊,也許被對岸攪碎。但如能走出自己的康莊之路,我相信王柯終會得到公正的歷史評價:他們是喬王(確實是),但這不代表他們沒有對政治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