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遇見另一個自己》

  這一天,我遇見了另一個自己。

  那是我上學途中的事情,地點就在離學校不遠的舊唐樓下,我上學的必經之路。街上的人們就如平常那樣,各自沿著生活的路軌前進:有些人步伐極快、有些店員在整理商品或手法嫻熟地翻滾燒著的魷魚、有些年邁老人在執拾街上被唾棄的紙皮。然而他們都像被同一個操偶師牽引,抬頭向上看,初生嬰兒般探究未知。這些人都肩碰肩,是合作無間、親密得不可分的一群原子。我勾起了好奇心,也抬頭仰望,尋找眾人目光的匯聚點。

  一雙腿在唐樓的外牆晃動,主人公是穿著我校服飾的中學生,向下俯視。唐樓不高,不過六層,我和她之間還是有好一段距離。此時,我和她的距離好像突然收窄,異樣的感覺突然撲來,有如我和她天生就有絲線連繫,互相被扯向對方。然後我看見她的臉龐:跟我相比就像同一個工廠製造的產品、同一個整形醫生的客人。那不就是我嗎?只不過頭髮放下不束起而顯得雜亂、眼袋更青黑濃重,臉色青白如一張紙、神色木然,狀況嚇人。我想,她是承受了甚麼才會坐上那裡呢?我又看見她的手在恐懼地顫抖,倏地掩著臉嗚咽了起來。她會離開危險的位置,放棄輕生的念頭嗎?

  不過,我更在意的是,眼前圍觀的人群甚麼時候才會散去?他們甚麼時候才會讓出一條路來好讓我能回到學校?我得趕回去才行,早上還有中文科的測驗,不多溫習一會可不行……



  我決定要在中文測驗之前離開世界。

  在我準備好跳下去時,我卻遇見了另一個自己。

  那不在我的計劃之內,但驚鴻一瞥中,我看見腳下的人群混雜一點藍白衣物,於是已退出天台的屁股又縮了回去。我看見穿著我校校服的她奮力在人群中開出一條道路,因為學校快響起鐘聲,她將要遲到。當她意識到來得及趕回學校是不可能時,她仰起頭看著我,就像身邊的閒人一樣,探究我的動機、選擇、思考。然後我看見一張與我相同的臉——也許她就是另一個我。「我」的臉與我相同,就是同一個模子中復印出來的,但神色卻與身邊的閒人完全相同。「漠然」是我搜盡詞庫才找到的形容詞,因為他們太像同一張毫無感情而難以形容的臉——一張用墨水畫了簡單的眼、耳、鼻的紙張。「我」的樣子雖不是一張白紙,卻同樣只有眼、耳、鼻。「我」和我雖是同一個人,卻又與我不同。思及自己正被這樣的人包圍,而無力反抗,我只能掩面痛哭出聲。



  我看見她哭了許久,依然坐在牆邊,還是沒跳下來。我問身邊一個婆婆,她在執抬紙皮,亦扯起乾皺的脖子,抬起頭看著她:「請問你知不知道有沒有人報了警、或者叫了消防員?」

  她回答:「沒有!光看也知道她不會跳下來啦!何必浪費警力!」我細思著她的話,怪異得很,卻又想不出話反駁。身邊數個二三十歲的白領和還年長一些的地盤工人,也點著頭同意,儼然一副智者模樣,更有人說:「有甚麼撐不過去呢!現在的年輕人,抗壓能力真差!」

  此時一輛轎車煞地停下,車頭的特區區徵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差點炫瞎了我的眼睛。西裝筆挺的中年男士被隨行車上的保鑣迎下車廂,隨即又被一群黑西裝、黑太陽眼鏡的高大男人重重包圍,形成一道水泥屏障。由此看來,他必定是位高權重的男人,竟在日理萬機之間抽出時間來看看她、關心她。這給了我信念,相信另一個自己必定能得救。



  那群人又是誰?我只看見一個頭頂光禿禿的男人,他的頭顱只有周圍一圈的毛髮點綴,已然斑白,面部皮膚被日積月累的壓力和工作往下拉,變得鬆弛,連嘴唇也被拉成下彎的新月。他被一群保鑣包圍,將自己和四周的市民劃分了地位的區界。可是,他也和其他人無異,仰起頭看著我。「我」以信任的眼神投向那人,在上的我卻看得分明:那人也不過是木然、毫無表情的臉孔而已,同樣的漠不關心,其實他根本和那些婆婆、大叔、主婦被區分開的「小人物」毫無分別。可憐「我」還相信他能拯救我,把我從懸崖邊拉回來!

  我並不是沒有勇氣跳下去,因為已經沒有甚麼能把我從無望的生活中拯救出來了——那些測驗紙卷上的分數!印在成績表上的英文字母!我受夠讓它們成為我生存的憑依,不想再讓它們證明我的存在意義。無論怎麼訴苦怎麼苦求,我的選擇只有一個:溫習。師長也罷,就連「我」也接受了這個事實。我並不是沒有勇氣跳下,只是不想臨終前仍看見他們冷漠而可憎的嘴臉,更不想看見「我」無知可悲的樣子罷了!



  遇見另一個自己後,我遲到了。雖然錯過了點名的時間,但解釋後老師表示理解並原諒了我,真是太好了。

  後來我聽同學們說起另一個自己的事,有些人說她跳下去但被氣墊接住了;有些人說她沒跳成,被勸下來了;也有人說她已經……

  所以,她為甚麼要輕生呢?我依舊百思不得其解。

  但無論如何,我真希望她沒跳下來。


(2021/2/8 後記)
我已經忘了確切的下筆時間,但這篇文應該是以前高中時文學課寫下的作業。
由老師給題目,應該是堂上的限時寫作。也忘了最後有沒有投稿去學校的徵文活動,唯一確定的是這個版本比起第一次下筆時有修改過細節跟字辭。
大概時為二零一七年,我的世界除了學習、考試制度和文態試之外毫無煩惱。
喜愛寫作小說的我,在中文課堂上鬱鬱不得志,總覺得自己的才能被中文科的要求限制。唯有中國文學課,有欣賞我創作的老師,也不像考評局評卷那般死守腐朽的守則,就算我文筆不比他人優勝,那位老師總是稱讚我有與別不同的創意。
一切如風,過去無憂無慮的時光早已消逝,徒留無力改變世界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