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昨日捷克,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by 雲之

這半年,看著香港,我總是想到那年的捷克。

很多人講到二戰之後東歐被蘇聯佔領,就變成共產國家,其實講得太快、太短了,在關鍵那幾年,東歐有很多故事。

二戰結束時,其實歐洲社會很多國家都有社會主義政黨,經濟主張偏左,所以他們對於同樣經濟主張偏左的共產黨有好感,而捷克在二戰之前,社會主義政黨在社會中的比例就不少,所以二戰結束之際,當時捷克社會算是很社會主義傾向,很左的社會。

這裡我要補充一下,二戰結束之際美國要求蘇聯,對於各自的佔領區國家,必須經由全民投票來選出政府,而不是自立一個傀儡政府。不過蘇聯嘛!這還不簡單,當然是操縱選舉就搞定啦!被佔領國不論以前有沒有共產黨存在,有沒有社會基礎,戰後這些被佔領國的共產黨都以不可思議的高得票率獲勝,只有捷克是個異數,因為當時捷克部分由美國佔領,部分由蘇聯佔領,於是選舉公平性還算過得去。

1946年,捷克國會大選,300個席次,共產黨拿了38%,第一大政黨,但是還沒過半,於是又找了捷克的社會主義政黨組成聯合政府。

組聯合政府,自然得分配內閣席位。其實配合的社會主義政黨並不是不知道共產黨過去那套暴力奪權的搞法,所以他們很小心謹慎地爭取到了國防、外交兩個代表國家最重要的閣員席次。國防部和外交部,就代表戰爭與和平,這是傳統國家機器的最主要命脈:主權行使機關。所以社會主義政黨要到這兩席,也是想買個保險,確認捷克共黨無非份之想。而捷共很自制地要了內政部長等比較不代表國家門面的閣員席次。

然而執政之後,捷克的內政部長在每一次警察人事當中,都塞入有共產黨背景或是友好的警官。一時大家感覺無害,沒什麼嘛!但是後面越來越誇張,合法、非法的手段都來,想盡辦法逼走非共黨的警官。等到捷克社會發現時,捷克警隊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於是內閣發生爭執,相爭不下。為了逼總統做出決斷,非共黨的12名閣員提辭職信,以自己辭職為籌碼,要求總統處理內政部長。

結果在政治危機的那一刻,共產黨動手,發動全國群眾示威,進逼總統府等公務機關。總統府去電內政部、警務單位,無人接聽,警隊空轉,完全不維護秩序。總統在被威脅下,被逼接受閣員辭職,接下來共黨政變,捷克政權易主,接下來在共黨控制下投票國會改選,這下共黨得票率就也是不可思議的98%了。

捷克最後一次自由選舉,那次選出38%的共產黨席次,是1946。等到他們後來可以再自由選舉,已經四十幾年過去了。

那四十餘年之間,捷克人不是沒有團結反抗共產黨,有的。當時連捷克共黨幹部都打算脫離共產搞自由經濟,結果蘇聯千里運兵就殺爆布拉格街頭,整件事就是布拉格之春。其實這個詞講起來很浪漫,但這詞的後面就是布拉格"血城"。這不是捷克的單獨記憶,東歐多的是這種故事,匈牙利、波蘭都有類似的故事,類似的血城,波蘭更悲哀,那時蘇聯兩個戰車師挺在蘇波邊境,蘇共問波共:「你殺還是我殺?想清楚。」波蘭執政的將軍只好自己抓一堆人去槍斃。

共黨殺人就算了,還要用你們自己人的手指頭去扣扳機。

我讀那段歷史的時候,才知道為什麼以前在讀蘇聯權力研究的時候,都會讀到內政部長的名字,並分析這人是誰、來歷、估計是誰的人馬。在台灣、在民主國家,內政部長工作雜亂,談不上是什麼政治大位。讀東歐的故事我才知道,內政部所轄的機關,就是共黨認定的滲透最前線。

但知道歸知道,那也就是一般的國際政治知識而已,被我放在腦袋裡的書櫃,如此而已。

這半年看香港新聞,我腦海裡的那些知識才整個倒出來:啊!香港回歸這些年,看來是已經被滲透了。警隊的集體失控,其實就是共黨已經滲透成功的標誌。這些年的低調滲透,共產黨今天終於拿出來用了。

捷克政變後,那些原本認為共產黨是朋友的社會主義政黨政要,就送去刑場或大牢了。

捷克1948年二月政變的事情,對西歐造成巨大震撼,因為捷克是當時歐洲出名的對共黨友善的國家,結果共產黨連友善的社會主義政黨、國家都這樣生吞活剝,顯示共黨還是老樣,絕不能信任,於是西歐各國的社會主義政黨自此反共,也使得美國啟動馬歇爾計畫。

1946那場選舉,最大輸家無疑就是捷克本身。捷克原本是富裕的國家,生活品質不輸給德國。然而共黨統治四十餘年之後,捷克再也追不上以前跟它平起平坐的西歐國家,變得跟跟其他東歐國家一樣,落後西歐一大截。我們在台灣看到的skoda,二戰之前是歐陸優秀的車廠之一,不會輸給德國車廠。共黨統治之後,skoda就慢慢轉變成爛車的代名詞,只有共產陣營會開skoda。冷戰結束後,skoda當然在自由市場中毫無競爭力,於是被德國福斯集團買走,如今的skoda已經不是當年的捷克之光了。

明天的選舉,選錯人會一夕豎起紅旗嗎?說實話我也沒把握。但我很有把握,選錯人,大滲透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