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 「⋯⋯夫君,如果我不能與您葬在一處,您還會願意等等我嗎?」盧昭黎期期艾艾地問。 他不想辜負了殷盼玉的用心和佈置,畢竟看殷盼玉方才和他說的話,是希望他回去的;可他又怕現在捨了與殷盼玉的一切,就真的無法再與對方相見。 殷盼玉聽完卻是笑了:「沒白費我教了你那些東西,如今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原來那時候您就已經——」盧昭黎終於恍然大悟,一股酸澀再次湧上心頭。自己真是太過蠢笨,居然沒發現半點怪異,就這麼被蒙在鼓裡直到現在! 明明當時他就覺得怪,為何殷盼玉會半強迫地逼著他學這麼多帶兵打仗的技巧和陣法?現在重新想過,這哪裡是什麼夫唱夫隨,根本就是殷盼玉的步步為營,循循善誘。 為什麼他沒去追究?為什麼他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盧昭黎想著,卻發現有些事情只能說是「命中注定」——殷盼玉注定能瞞他,而自己注定要在那個時間點上讓殷盼玉得逞。 「若要走,你得在我死前便離開。」殷盼玉咳著說道,「只有這時候,你才出的去都城。」他從枕頭底下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兩塊玉符:一塊是出城的通行證,另一塊則是用來號令杞國備妥的兵馬。 盧昭黎聽殷盼玉這麼說,猛然緊抓殷盼玉的手死死不放,怎樣都不願意接過那兩塊玉符。盧昭黎眼淚流得更急,直嚷著:「那我不去了、我不想去了,我⋯⋯我想待在您身邊直到最後一刻,我不走了。」 殷盼玉自然不捨,卻還是狠下心拍開盧昭黎的手,力道大得讓他忍不住咳了一陣。抿了幾口盧昭黎餵到嘴邊的水後,殷盼玉對盧昭黎說道:「昭黎,走吧!讓我見識見識,你從我這到底學了多少東西⋯⋯別讓一場政治聯姻埋沒了你。你生來有大才,便該讓世人後代稱頌景仰。」 盧昭黎哭得更厲害,半天說不出一句話。離別在即,還無法替人送終,這一切都叫他難以承受——可難道自己真要為了任性這一回,而浪費了殷盼玉的用心良苦麼? 「夫君,我不想走的⋯⋯」盧昭黎下定決心,接過殷盼玉手中的玉符,只覺得這鑲在鐵片上的玉重達千斤,將手壓得抬不起來,甚至還連帶壓進了心裡,讓他難以呼吸。 「我知道。」殷盼玉用自己的袖子去替盧昭黎擦臉,可愈擦對方的淚水愈洶湧,把袖子染濕了也沒能止住。 盧昭黎本來還想再說些什麼,可殷盼玉的暗衛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打斷他,單膝跪在地上催促:「將軍,得出發了,不能再延遲。」 「去吧。」殷盼玉拍了拍盧昭黎的手,示意他快走。 盧昭黎蹲下身,從床底撈出了一個木箱,緊緊抱在懷中,說想把這箱子一併帶走;殷盼玉知道箱子裡裝的是什麼,看盧昭黎這舉動,心中頓時柔軟得不得了。他對盧昭黎勾了勾手,把人勾到了唇邊,把所有說不夠的話與心中難以止息的情感通通化作一枚鹹澀而輕柔的吻。 「那您答應我的⋯⋯」跟著暗衛離開時,盧昭黎三步一回頭,像是想把短短幾步走成一生那般遲疑。 殷盼玉笑著答應他:「等,七八十年都等。」 等盧昭黎的身影徹底消失在門後,殷盼玉的氣息瞬間弱了下去。彌留之際,他輕聲說道:「昭黎兒,別、別難過,就只是分開一陣子而已⋯⋯」 外頭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抱著箱子的盧昭黎在暗衛護送下上了馬車,很快就出了都城。隨後一行人避開官道,朝杞國疾駛。 在搖晃的馬車中,盧昭黎又夢回某日深夜。寢房內的燭火明明滅滅,已到了就寢時間,殷盼玉卻遲遲不更衣,反倒是背對著他不知道在看些什麼,這讓盧昭黎有些吃味,便主動走到殷盼玉身後環住對方的腰,將頭偎在對方寬厚的肩上。「將軍,莫負良宵。」他對殷盼玉說道。 殷盼玉將手中信紙放下,轉過身接住他。「聽夫人的。」殷盼玉笑得極盡溫柔,可那溫柔裡的一絲遺憾太扎眼,叫盧昭黎至今仍無法忘懷。 「夫君⋯⋯」睡夢中的盧昭黎淚痕未乾,皺著眉囈語,雙手無意識地將木箱子摟得更緊。 二十四、 歷盡數年內戰後,杞國新王登基,迎來了立國以來最繁榮而清明的六十年;在位期間,杞國新王盧昭黎知人善任、普及教育且減少賦稅,讓飽受苛征雜稅以及多年內戰的百姓終於能擁有安穩的生活,而不僅僅是為了生存便近乎竭力。 眾人從不提盧昭黎在慶國的那段歲月,就算說了也會以「忍辱負重」作為總結,甚至連史官都刻意輕描淡寫,不讓在慶國的那段時光在他們所崇敬的新王生平中留下太多痕跡。 可他們哪裡知道,那短短的一年多支撐著盧昭黎活了一輩子。 盧昭黎多希望有人和他提提殷盼玉,那他就能將滿腔的思念傾吐,讓別人知道殷盼玉是如何待他,對他又有多麽重要——但他不能,他現在是杞國的新王,為了避嫌,也為了驃騎大將軍在慶國的一世英名,盧昭黎有太多的不能和無奈,甚至連一個小小的牌位都不能擁有。 但至少他還是有一些可以任性的地方:比方說,他這輩子都沒有再與他人共結連理。無視大臣們競相告勸,盧昭黎拒絕納妃,后位自然也空著直到他死去。 年歲是無情的,不會因為失去了摯愛就不再流逝——花樹在時節到來時仍會綻放無數細白,落雪也總會在年末覆蓋一切;人的回憶終要隨著年紀慢慢地褪色,到最後只剩下一個朦朧的輪廓。 無論是苦痛的,還是美好的,都在回憶中被一視同仁。 而已經兩鬢斑白的盧昭黎此刻想起殷盼玉,也只依稀記得對方那雙充滿情感的雙眼,以及一些零零落落的相處片段——可是就算這個人已經被歲月洗得模糊不清,他仍想他,也仍愛他。這樣的情緒與日俱增,到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日常,哪裡都能想到他。 一開始,偌大的王宮還是會讓盧昭黎忍不住想他的大將軍,也會偶爾不小心在夜深人靜時叫出「夫君」,回過頭時發現那人已經不在,便把自己悶在被子裡痛哭一場;隨著日子久了,他漸漸適應了心頭空蕩蕩的感覺,也終於找到新生活的步調。 不再這麼頻繁地想殷盼玉了,可也沒忘掉,好好地安置在心裡、甚至是眼中⋯⋯想他,好想他。 再更久之後,也不再這麼想了。說不上麻木,而是離能見面的日子慢慢近了,因此有了某種扭曲的快樂,於是盧昭黎花了更多時間處理政事,去安排一切能讓百姓生活變得更好的決策上軌道,也開始培養過繼來的太子,希望等見到殷盼玉時,能得到對方稱讚與認可。 二十五, 終於,在盧昭黎人生中的第七十幾個春天到來時,某天夜裡,他忽然睜開了眼,只覺得什麼在指引著他往外走。他跌跌撞撞地套上鞋襪,披著外衣穿過一扇扇被宮人打開的門。 無視他們疑惑的視線,盧昭黎拄著拐杖搖搖晃晃地走出宮外。抬頭去看,黑夜中正掛著一輪滿月,月光把宮裡花園的景色染上一層銀粉,看起來夢幻而不真實。盧昭黎屏退跟在身後的太監與宮女,自己一個人上了御花園裡的涼亭。 涼亭是他入宮後沒多久便修葺的,和將軍府裡的涼亭同個模樣。盧昭黎坐在涼亭中,下意識地看了看自己乾枯的手,覺得怎麼搓都搓不熱——忽然,盧昭黎停下動作。 接著他抬起頭,熱淚盈眶。 ⋯⋯到底是不是夢呢? 如果是夢的話,那就太可惜了。 「夫君⋯⋯」那句被埋藏幾十年的稱呼再次活了過來。 杞王崩於春光之中,杞國人號慟崩摧,太子甚至幾度暈厥。 在親手整理杞王的私物時,太子從床底翻出一個不染半點灰塵的木盒子。打開一看,裡頭只有一盞紙糊的魚燈籠。 燈籠早已經褪了色,看得出細緻地補過不少次,卻仍是難看得緊。 而這樣難看的燈籠,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黃綢之中。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PKdd9oAH9h82b681hP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