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重新解析日本社會


理論和現實的差距

  在探討日本社會或文化時,歷來所採取的方法大致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兩種:

  第一是試圖使用以歐洲為主要研究對象(由西歐學者)所取得的理論和典型,來整理和說明日本的各種現象。

  第二是選出日本獨有的(大抵是和西歐比較而言)各種特殊現象,試圖透過論述這些現象認識日本人、日本的社會和文化。這種方法和第一種方法雖然南轅北轍,但在消極地把「西歐」作為典型這個前提上卻是站在同一條線上的。

  社會科學是從西歐發展起來的學問,它曾經產生過出色的分析和理論,日本學者加以引進乃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把這些理論運用於無論在歷史還是民族等方面都與西歐有著明顯不同的社會時,則必然會留下若干難以解決的問題。抽象的理論和現實社會各種現象之間難免會有相當的差距,這些理論本來就不能原封不動地運用於西歐社會,何況所謂社會是不斷在變化的,一度確立的典型也會常常進行修正。

  因此,在「西歐」的場合和在「日本」的場合,理論模式(model)和現實(reality)當然會有差距,而問題的重點在於其差距的狀況。理論和現實之間的差距表現在遠離問題核心的邊緣部分時,其性質會和表現在致命部分時有所不同。以上所論,換言之是涉及抽象理論的妥善性和有效性的問題。


根據「公尺」剪裁和服之不當

  舉個淺近的例子較容易理解,這就猶如用「公尺」做和服。根據「公尺」來做和服,和服的標準尺寸便會出現許多尾數,如二十八公分三公釐啦,二十二公分七公釐啦等非常不合理的尺寸。假使因為這樣計算不方便而捨去公分以下或公釐以下的尾數的話,又會造成什麼結果呢?那恐怕就會做出一種大體相似,但卻和傳統的、理想的「和服」式樣相去甚遠的東西了;這就會使和服大大走樣,講究的人根本不可能會去穿它。

  反之,最合理的方法自然是使用「鯨尺」。用「鯨尺」計算,和服的標準尺寸是後身幅七寸五分,前身幅六寸,衽幅四寸;男裝則分別為八寸、六寸(胖者六寸五分左右)、四寸。這是所謂合理的尺寸,不會出現奇怪的尾數。


如何處理多出來的部分

  對於不懂和服的人,要說明和服的結構有兩種辦法。

  一個是採用「公尺」,另一個則是採用「鯨尺」。兩者都是比較的方法之一,但後者是直接的,是把抽象帶入具體的階段;前者則透過分別從具體到抽象的同樣操作,在所謂抽象的同一水平上加以比較。

  將產生於「西歐」的理論運用於日本社會,就好像用公尺來量度和服一樣,這當然會經常產生一個多出來的尾數部分,如果這個多出來的部分只關係到社會結構的末梢部分,也還罷了,但如果它關係到社會結構的本質部分,那就有危險了。

  日本的社會科學家們向來把這個多出來的部分稱之為日本的封建殘餘、日本的後進性之類,以極其簡便的方法加以處理掉。一般人也輕易相信了這種看法。

  所謂西歐(以英國為代表)是先進國,是指其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開始的年代較早,但日本的工業化開始得較慢這個歷史事實,卻並不表示日本現在的工業化水準就比西歐國家低。並且,即使處於相同的工業化水準上的國家,其社會狀況也未必是相同的。

  無疑,工業化在世界上造成若干同樣的、一定的社會現象。例如,人口向都市集中,行政、產業方面組織的統一化,受薪階層、中產階級的增大,生活模式的同一化,特別是家族形態的單純化,由單一夫婦及其子女構成的小家庭占壓倒多數等,都是值得注意的現象。此外,教育水準的提高,社會福利設施的發展等,也是工業化各國共有的現象。

  現是,儘管伴隨著工業化出現許多共同的巨大變化,但如果深入考察每個國家的個人及其實質的人際關係,就會發現驚人的不同,就會了解每個國家傳統勢力的存在。譬如日本的大企業和政府組織與西歐在組織上是一樣的,可是當他們要做什麼決定時,其會議的討論方式、內部交涉和外部交涉方式等卻完全是日本式的。與從英國人的會議和交涉方式比較,日本人討論的主題和內容沒有兩樣,但其方式和方法卻迥然不同。日本人的會議方式倒不如說是與日本過去的農村集會頗為相近。

  由此可知,即使形式和內容相同,方式和方法也盡可不同--了解這點對於認識社會的本質兩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後略)

    摘自中根千枝《日本縱向社會的人際關係》第一章〈緒論〉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