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感謝我們的好朋友ChatGPT翻譯:(有錯誤也請理解QQ) 翻譯過的正文: 在重看動畫最終話的忠誠場景時,我感受到了一些差異。動畫的畫面表現非常直觀且容易理解,但由於言語表達較少,無法完全體現原作中精巧的邏輯。這讓我感受到媒體之間的差異…… (不推薦沒讀過原作《綠羽》的人繼續觀看) ▼ ▼ ▼ ▼ ▼ ▼ ▼ ○ 動畫中雪哉宣誓忠誠的場景 在雪哉說完「保護你就是保護山內」這一系列台詞後,若宮手中的燭台掉落,火焰熄滅(這是動畫原創的情節)。接著,動畫中將若宮看著雪哉宣誓忠誠時的複雜表情以大特寫的方式呈現,並花了不少時間描繪。 觀眾最終會理解,若宮是為了能將雪哉置於金烏的庇護之下,才騰出雙手,因此放下了燭台。但在這段「為什麼?發生什麼事?」的時間裡,動畫成功地讓觀眾感到一絲違和感。即便若宮的表情很難完全傳達出原作中「滿足,卻帶有一絲寂寞」的描寫,觀眾仍能直覺地理解雪哉的忠誠並不完全令若宮高興。 雖然這段忠誠的場景整體上營造了非常感人的氛圍,但仍然留有一些細微的違和感與不安的氣氛。動畫在情感的表達上真的做得非常好。 關於奈月彥的表情,有初次觀看的觀眾提出「這裡絕對有深意」,或者認為「這忠誠並不是為了若宮,而是為了垂冰」。有些人甚至進一步思考「《烏鴉不擇主》這個標題是不是在表達這個意思?」 然而,大多數初次觀看的觀眾可能會無意識地認為這種不安感是對山內崩壞或未來困難的暗示,並沒有進一步深究。而動畫似乎正是如此設計的。作為《烏鴉不擇主 黃金烏》的結尾,這種情感平衡恰到好處。 ○ 原作中雪哉宣誓忠誠的場景 在雪哉說「真正的金烏是為了保護山內而存在的吧?」之後,原作中的若宮有以下反應: 『若宮看著雪哉,緩緩眨眼,慎重地開口:「真正的金烏,是所有八咫烏的親人。也就是說──是那樣的存在。』 隨後,若宮看著宣誓忠誠的雪哉,表情被這樣描寫: 『真正的金烏滿足地──但又帶著一絲寂寞地笑了。』 在原作中,這裡暗示了若宮與雪哉之間的觀念差異。雪哉認為「真正的金烏是為了保護山內」,但若宮慎重地選擇了言詞,沒有明確肯定,卻也沒有積極地解釋誤解,只是含蓄地傳達了金烏的概念。根據大山大綱,金烏是八咫烏的親人(既是父親也是母親),是愛護並引領八咫烏的存在,八咫烏的領袖。因此,金烏被規定為「愛護、保護並引導八咫烏的存在」,而非「保護山內的存在」。 若宮不想對雪哉撒謊,但作為君主,他非常需要這個珍貴的盟友。這就是為什麼他採取了這麼慎重的態度,正如他在《綠羽》中所說的那樣,他選擇不否定雪哉的忠誠,而是依賴於雪哉那純真的忠誠心。在原作中,若宮滿足且略帶寂寞的微笑,背後的邏輯在《黃金烏》內已自然展現出來了。 如同讀過《追憶》的讀者所知,雪哉對於擁有修補破綻能力的「真正的金烏」,是以「為了保護故鄉(垂冰→山內)」為理由宣誓忠誠的。 (實際上,雪哉當然對奈月彥有一定的感情,但如《追憶》所述,在《空棺》時期,他依然保有「我不應該說這些話吧……」的潔癖,因此自己不承認這些感情,從雪哉的視角來看便被認為不存在。) 雪哉選擇相信他所相信的認知,即「金烏是保護山內的存在」,並以「守護若宮就是守護山內」這樣美麗的藉口包裹自己。 如同《主》中的敦房,只要利益一致,一切都沒問題;但當個人利益與主人的利益不再一致時,問題便會浮現。 這種情況在《彌榮》中顯現了出來:一方面是雪哉的「如何讓即將滅亡的山內延續下去」,另一方面是濱木綿的「即便變成普通的烏鴉也沒關係,先以八咫烏的生存為目標」,而奈月彥則注視著這兩者。 雖然真意未明,但我認為《追憶》中的「如皇后所願」是指奈月彥認為,濱木綿更接近「以八咫烏的生存為第一優先」這一符合「愛護、守護並引領八咫烏」的真正金烏的存在理由,因此選擇了這一方針,這表明了他們之間認識上的差異。 (濱木綿始終是愛著奈月彥的女人,並且為了奈月彥可以無私奉獻,這也使她成為真金烏選中的合適妻子。然而,當奈月彥去世後,她卻暴露了因過去經歷而導致的思維鎖定與脆弱。她不僅幾乎引發了與「山內存續」對立的戰爭,還差點阻礙了「八咫烏的生存」,這點實在充滿了諷刺意味。) 我認為,這樣的邏輯貫穿了《黃金烏》中雪哉宣誓忠誠的場景,但在動畫中,這些邏輯被替換成了情感表現的畫面。 由於動畫本來只打算涵蓋到《黃金烏》,且未確定是否繼續製作後續內容,因此未來的伏筆常常被刪除。加上篇幅和節奏的考量,許多與山內相關的解釋也被刪減或跳過。在這種限制下,製作方選擇用畫面構成和演出來打動觀眾的情感,取代細緻的邏輯堆疊,這或許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我熱愛原作中那些精妙的伏筆設置,因此當看到動畫為了簡化而以情感表達為主時,對於原作中角色立場和邏輯的詳細解釋被減弱,角色表現得像是單純在表達主觀情感(簡單來說,角色看起來變蠢了),這一點我雖然試圖理解,卻仍感到難以完全釋懷。 儘管如此,我也能理解,作為每集30分鐘、每週播放一次、可能還有觀眾一邊做其他事情一邊觀看甚至快轉觀看的動畫,對於八咫烏系列這種有奇幻元素、背景設定複雜、角色價值觀也相當獨特的作品來說,某些妥協是必要的。 即便在忠誠場景中無法讀出原作的邏輯,若宮沒有正面回應雪哉的發言,並且讓手中的燭台掉落。動畫透過這個畫面來避免不慎否定原作中的邏輯,並在視覺上留下違和感,最終以若宮的表情傳達出適當的情感。這讓我再次意識到,動畫這種媒體是通過這樣的手法來替換原作中的要素。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RHzDj9cUZIHlJL7dAl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