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紐約時報將女性抹黑成「月經人」(Menstruators)


紐約時報開始用「月經人」這個名詞來描述女性,以滿足絕大多數由生理男性構成的跨性別社會運動家的激進要求。這些社運人士試圖將女性擁有的文化地位以及法律權利給剝奪。

在週四的一篇名為《月經這件事在Z世代族群中得到改頭換面》的文章中,紐約時報的作者如此寫道:「Z世代以及更年輕一代的人們比起老一輩,對於他們的經期要更為坦誠,他們也更在乎自己使用的月經生理用品是否更環保。」問題在,紐約時報在這整篇文章中都不用「女性」而是使用了「月經人」這個詞,就算事實上生理女性是唯一會有月經的人:


(該文的其中一個段落)
「『這整個運動都是由年輕人推動的,』國際非營利組織Period Inc.的執行董事Michela Bedard說,這個組織努力於提供經期生理用品以及消除對月經的成見。『年輕的月經人在使用可以重複使用的生理用品來管理他們經期上,有著相當不同的體驗。』」
「可重複性使用的生理用品只佔美國消費市場的一小部分,美國人每年在衛生棉上花費18億美元,衛生棉條花費10億美元,這兩樣商品就比其他所有的產品總和銷售量加起來還要多。但我們預計未來十年可重複使用的生理用品的市場將有相當成長,這主要受益於西方國家對月亮杯的接受度提高以及更容易買到。儘管如此,正常的月經人一輩子可以使用數千根衛生棉條,而且根據聯合國環境署在2021年的研究指出,一次性的塑膠生理用品需要花上500年才能被分解。」

在另一個段落,紐約時報使用了「新進月經人」來描述剛來初潮的少女。

類似這種精心挑選的名詞,正是極左派屈服於(絕大部分是男性的)跨性別社運人士以試圖抹殺性別語言的又一個例子。這些(絕大部分是男性的)跨性別社運人士堅持說「女人」並不能準確的描述有月經經期的人,因為他們主張有的女性會自我認同為男性。

這其實不讓人意外,特別是這種說法來自於紐約時報。因為最近這家親大企業的主流媒體才發表了一篇1900字長的文章《對於年輕人做變性相關治療的風險》,而我們Bretbart指出他們在文章中避而不談生理性別。

(節錄Breibart該報導的一段)
「紐約時報在1月13日的文章中提到『女性』、『男性』或『生理性別』的次數為零,但卻有30次提到『心理性別』以及『跨性』,因為它們正在試圖隱藏地球上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差異。」
「打個比方說,這文章使用『人們在出生時被分配到的心理性別』而不談他們的生理性別。這種文字上的選擇滿足了跨性別意識型態的要求,這種思想主張嬰兒未來對自己心理上對性別的認同,要遠比他的生理器官要更為重要。」

紐約時報在本月更加碼,導入了激進的跨性別思想,試圖引導讀者讓他們以為在電視節目Jeopardy贏得100美元大獎的生理男性Amy Schneider,是該節目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贏得大獎。

「在週五,她成為了Jeopardy節目歷史上第四位,也是女性第一位贏得超過百萬美元大獎的得主!」紐約時報這樣報導,而且在報導中不斷使用「她」來描述這位生理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