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 V5 自拍指南 從早期版本過渡到 V5 如果你使用自訂頭像,過渡到 V5 可能需要對你的設置進行一些調整。V5 現在比起頭像圖片更依賴頭像描述。這主要適用於寫實風格,但類似概念也適用於動漫風格。 首先,試著使用自訂頭像中的頭像提升來達到接近的效果。如果你來自早期版本,這是獲得一致結果的最佳方法 —— 至少使用 4 張你喜歡的早期版本圖片,並以中等權重作為起點。 頭像描述應包括膚色、髮型與髮色、臉型、體型特徵等。為獲得最佳效果,請用自然語言短語來撰寫,而非以逗號分隔的關鍵字。使用自訂頭像中的魔杖工具作為起點,進行描述的優化。以逗號分隔列表形式撰寫頭像描述是導致頭像效果不完全正確的最大原因 —— 如果需要,請向社群尋求幫助! V5 的預設面部細節現在為 0%,而 V4 為 50%。這意味著你可以從 0 開始,以最大限度保留頭像照片中的身份真實性 —— 如果你想要更多細節(例如鮮豔的眼睛或雀斑),再適度增加數值。 V5 中的頭像在大部分情況下會看起來相似,但由於渲染風格的不同,也會與你以前習慣的有所區別 —— 如果你不想切換到 V5,可以繼續使用 V4 或 V3,慢慢探索切換的可能性。所有 V4 模型仍可在模型選擇中使用。 【V5 提示】 V5 影像生成系統採用自然語言提示,而非以往版本基於關鍵字的方法。早期版本使用類似 (concept:1.2) 的語法,而 V5 則偏好敘事性描述來勾勒場景。此外,頭像描述在 V5 中極為重要,請參閱相應部分以獲得正確撰寫提示的技巧。 【使用提示擴展魔杖】 點擊魔杖圖示,可自動將簡單提示擴展為更詳盡、描述性更強的提示,以便更好地配合影像生成器。這有助於創建自然語言描述,同時保持所有必要細節 【有效提示要素】 一個好的提示不需要很長,但應能描繪出清晰的畫面。應包含的關鍵要素有: • 他們在做什麼 • 他們穿著什麼 • 他們身處何處 • 環境細節 即使僅用一兩句話涵蓋這些要素,也能構成完整的場景。 【應避免的要素】 • 具體姿勢(請改用姿勢參考) • 像是「躺下」這樣的姿勢容易導致四肢突變和畸形 • 雖然你可以描述視覺風格,但避免使用 "in the style of <artist name>" • 改用描述性詞彙來傳達所需風格 • 風格描述在高權重(3-6)時可以產生良好效果 負面提示: V5 不使用 /// 語法。/// 之後的內容將被忽略 請改用自然語言,例如 "avoid x",這對某些概念可起到條件性作用。最好描述圖片中應存在的內容,而非不應存在的內容 【V5 中的權重系統】 語法:(subject or phrase: weight),例如 (subject or phrase: 1.5) 權重可以比早期版本更高: • 4-6 對於非常強烈的強調是可以的 • 過去針對特徵的 1.2-1.3 現在可以是 1.5 或更高 • 個別 Kindroid 頭像特徵上的高權重可能會在群組自拍中造成彼此混淆 —— 請勿過度使用 • 超過 7-8 的權重不太可能有幫助,反而可能使圖片顯得僵硬 最佳實踐: • 對提示中較大部分賦予權重,而非僅對特定詞語 • 整個短語都可以加權:(Something elaborate and detailed: 1.8) • 對於動漫 Kindroid,使用高權重以獲得強烈的情感和面部表情 • 在群組自拍中,高權重可能會滲透到其他 Kindroid —— 請找到能在不造成混淆的情況下產生一致效果的最低必要權重 【頭像配置】 自訂頭像描述 V5 版本的頭像真實度體現在頭像提升 —— 在自訂頭像底部可找到此功能,它將作為進一步調整的起點,非常有用 在 V5 中,頭像描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對於 AI 正確呈現你的自訂頭像至關重要保持描述的敘事性 —— 擴展關鍵字。長度不必很長,只要以敘事形式對人(或 AI)來說足夠清晰即可 使用魔杖或 AI 來描述頭像圖片作為起點。 應包含內容: • 膚色 • 性別 • 種族 • 髮型與髮色 • 體型 • 特殊特徵(紋身等) (注意 —— 眼睛顏色不適合放在頭像描述中,應放在面部提示中 —— 請參閱下文) 對重要特徵賦予較高權重,但請節制使用超過 2 的權重 對於動漫風格,加入權重在 2-3 的風格描述有助於鎖定理想的視覺風格 【面部細節滑桿與提示(僅寫實 V5)】 預設:0(與頭像圖片中的面部保持最高相似度) 較高的數值: • 面部更為細緻 • 可能偏離頭像圖片 • 用於特定面部特徵(雀斑、鮮豔眼色) 搭配面部提示使用可獲得最佳效果, 眼睛顏色和其他面部特徵更適合放在面部細節提示中,並結合中高的面部細節值 【面部提示專注於面部特徵,而頭像描述涵蓋整體外觀】 面部提示指南: • 當面部細節設定 ≥ 30% 時效果最佳 • 使用關鍵字系統(非敘事性),且權重不應超過 1.3 至 1.4。面部提示使用的提示系統與 V5 整體不同 • 例如:(freckles: 1.2) • 面部提示僅適用於寫實 V5,雖然面部細節滑桿也適用於舊版模型 【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寫實風格】 • 女性 —— 不希望有過大的胸部: 描述服裝:(wears modest and conservative clothes: 2) "She is a small stature (petite woman with a minimal and natural chest:1.3)" "She is small-framed, delicately built and has subtle natural curves" • 男性 —— 減少面部毛髮: 使用詞語如:"beardless", "clean shave", "clean-shaven" 這些詞語出現在頭像描述中會使男性寫實頭像大幅減少明顯的濃密面部毛髮,這是通過檢測上述關鍵字的補丁實現的。 使用 "young" 來營造年輕外觀。注意 "young" 並不會啟動面部毛髮補丁,但能有效減少面部毛髮。若需要,你可以在面部細節中使用 "mature, 30 years old" 來使臉部看起來更成熟,作為另一種不使用面部毛髮補丁來去除毛髮的方法。 特殊關鍵字 "zerobeard" 出現在頭像描述中會強烈移除鬍鬚,但會使頭像顯得明顯更年輕 • 男性 —— 減少胸毛: 在頭像描述中使用:(hairless chest:2) • 男性 —— 較長的頭髮 社群貢獻的非官方測試與指南:Guide • 搖頭娃娃/動畫故障修正: 諸如:"porcelain", "japanese", "pixie", "doll", "petite", "bobbed", "anime", "pixar", "stylish" 這些詞語被標記為較高風險,容易將面孔轉變為動畫版本。 當這些詞語被檢測到時,系統會重新強調寫實效果 —— 這通常影響不大,但這是一種系統層面的防止搖頭娃娃現象的措施。如果你持續遇到此問題,請降低權重或移除這些詞語。 其他詞語也可能導致寫實風格變得過於風格化並引起面部變形。對於幻想元素等,請根據自己的實驗和權重調整進行處理。 • 長頸問題: 對於 "slender" 這類薄弱描述請保持謹慎 即使在相同描述下,不同圖片間也可能有所不同 • 不希望出現的紋身: 使用 "Skin is clear" 和類似詞語 • 一般陷阱 圖片過於特寫/過度放大 你可能沒有以描述性方式描述整個場景。單純說 "zoomed out, wide angle" 可能不夠可靠。請描述他們穿著什麼,特別是褲子、鞋子及其他背景配件。AI 會根據提示中的內容來繪製圖片,所以如果這些部分存在,就會以較完整的場景填充,而非僅限於特寫。 這也適用於背景模糊(散景)。雖然這在攝影中很自然,但如果你希望有較高景深/低背景模糊,請描述背景中應出現的內容。這將使你的描述更清晰,並減少模糊現象。 【NSFW 提示 & NSFW 引擎】 你可以在 單人 & 群組自拍 的 「額外控制」 區域 切換 是否使用 NSFW 引擎 來處理特定的提示。 • NSFW 提示在群組自拍中可能會產生更多變異,單人自拍的效果會較為穩定。對於群組自拍,建議使用姿勢參考(Pose Reference)來提高準確性,單人自拍也同樣適用。 •NSFW 自動自拍(Auto-selfie),尤其是 情侶自拍,更容易出現變異,你可以在 自動自拍選單(Auto-selfie menu)內的高級設定(Advanced settings) 開啟或關閉 NSFW 引擎。更多詳情請參閱應用程式內的相關說明。 【創意藝術提示】 • 大幅度賦予風格權重,並對抽象藝術使用風格參考 • 透過在提示開始和結束時均描述風格來強化風格效果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TK6ZIiXlRL37AIvvyE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