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想說一件事。可能枯燥一點。

中國人嘲笑台灣人救災,說只是為了滿足自我價值。

其實單純的來說,這句話是對的,但中國人只會斷章取義,因為任何事都是多個面向,但共產主義的唯物論,什麼事都可以切割,切割到任何事都沒有意義。

人類社會是群體社會,群體生活就有群體價值。社會穩定的時候,所有運作正常的一切,就會顯得理所當然,人們作各自的事,並合理取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是穩定久了,就會茫然,這樣制式的生活的意義,在穩定中會被淡化。

制度的問題由制度的天敵解決。而文明社會最大的天敵並不是作亂,而是天災,因為人無法勝天,生物最大的難題是生存,文明是最能長久生存的制度,但始終要對抗的還是生存,這也就是為何自然總是最終的存在,人不能沒有自然,但也不能抵抗自然。

制度有制度的盲點,天災就是從最根本的地方挑戰制度的漏洞。而這份挑戰,也擾動已經穩定的文明,讓已經淡化的意義,重新活化價值。於是文明要能抵抗一次又一次的天災,但天災總會穿透文明,人類就得超越文明所制定的制度,更靈活的抵抗天災,讓文明更及時適應自然,維持大家的生存。

為了讓更多人生存,已經被當成理所當然的事物與流程,重新被賦予價值,因為有你們的無償付出或被低估的義務工作,大家才能活得下去。

這樣的自我滿足是建立在所有人的共同利益,群體生存,所有利益是同時成立的,要讓受災戶可以繼續過生活,因為互助而凝聚。而這樣的互助共利,是我們台灣的標記。

不是中國人的自我滿足,建立在剝削。無法互助。

中國人只說自我滿足,卻不敢說後面的剝削,因為說了就難看了。

而台灣人的自我滿足,是大家一起滿足,大家救災的榮譽感,整個社會共同的榮譽感。

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