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 國際局勢的演變:零和遊戲與雙軌供應鏈的交互作用 一、現在進行式(2020s後期):「去風險化」包裝下的零和對抗 特徵: - 美國與盟友以「去風險」為名實行非紅供應鏈。 - 金磚國家試圖建立去美元化與去西方的平行體系(推動與中國、俄羅斯的產業脫鉤。)。 - 金磚擴大,挑戰美元結算與西方主導的金融秩序。 - 科技、能源、安全逐漸政治化,地緣考量壓過經濟邏輯。 - 地緣政治壓倒經濟邏輯:像半導體這種原本高度全球化的產業,出現「軍事安全優先」。 潛在危機: - 台海與南海衝突風險上升。 - 俄烏戰爭未解,地區安全不穩。 - 能源、糧食價格波動加劇通膨與政局動盪。 --- 二、中期演化期(約2030年):雙重體系成型,全球區域化加深 世界分裂為兩大陣營: 1. 西方供應鏈體系(由美國主導): - G7、五眼聯盟、晶片四方(Chip 4)等組織深化整合。 - 技術標準逐漸封閉,形成「自家圈子內的生產鏈」。 2. 金磚體系與南方世界: - 使用人民幣、盧布、本幣交易。 - 建構自主基礎建設、在地生產、自有金融體系。 - 包含伊朗、沙國、南非、拉美等資源大國。 --- 三、長期趨勢(2040年以後):後全球化秩序與多極世界 特徵: - 世界進入「多極化 + 區域主導」時代,不再由單一霸權主宰。 - 中美依然強大,但印度、金磚擴大國、非洲、東協等開始扮演平衡者 - 技術與金融系統逐步雙分化,貿易維持但互信降低。 - 小國生存空間壓縮,須遊走兩陣營之間尋求平衡。 後果: - 技術標準兩極化(如AI、5G、晶片)阻礙創新合作。 - 投資效率下降,供應鏈變貴、變慢。 - 地緣政治成為經濟決策主因,經濟安全壓過全球效率。 --- 結語: 未來的國際秩序,不會是完全對抗也不再是全球一體,而是「分裂的合作」: - 供應鏈雙軌、技術雙軌、金融雙軌成為新常態。 - 地緣政治與零和邏輯繼續滲透經濟政策。 - 世界像一本多線劇情小說,每個國家都需自主寫自己的劇本。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VGhFE1p7A0bOCzyRVE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