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BBS鄉民的正義》讓一些影評人陷入尷尬的局面 一方面,導演林世勇Hero綜合在PTT發生的幾次爭議性事件,將BBS的匿名現象和鄉民文化,揉雜在偵探類型的戲劇公式,呈現這個網路次文化族群每個個體不同的面貌和思考,卻在共同的場域中輕易被煽動,集結成龐大單純而盲從的行為模式。更穿透這種群眾心理,坦承BBS同時能夠提供這些鄉民的情感認同功能。 以戲劇手法具象BBS虛擬世界在台灣不是首創,但將次文化以通俗長片訴諸大眾票房認同,這樣大膽的實驗精神卻是第一次。導演對於BBS(甚至直接可以說是PTT)深刻的理解和感情,通通灌注在這部首次執導的作品。 但另一方面,儘管敘事節奏掌握得不錯,初挑大樑的導演Hero處理其他電影語言時確實有些力有未逮。電影大致分為兩部分:演員演出的實體世界,和動畫虛擬的BBS情境。後者為導演一向擅長的領域,尤其電影的前身是一連串以「木偶人」為題的動畫短片。現實世界的影像卻缺乏實在的「電影感」,從平凡的鏡頭場面調度、貧弱的對白、老套刻板化的橋段,這些都削減了電影的戲劇能量,導致演員的表演缺乏深刻的心理動機。Hero自承現實世界的部分是想拍出「真人動畫」的感覺,卻無法抓住這種感覺細微的平衡點。 所以觀者該如何面對這樣的電影?這部電影的主題是BBS次文化,對於這個主題它表達地極為動人;但包裝主題的電影語言卻不夠到位。兩者反差的距離,只採用單一觀點評價這部電影的論者,顯然難以得知全貌,無法給予公允的評價。 平心而論,即使PTT將BBS文化推波助瀾到如此蓬勃的局面,BBS這樣的網路社群仍然有其封閉性,諸多專有術語和鄉民文化,成了這個族群溝通和彼此認同的共同語言,也間接排擠對BBS陌生的人們。所以即使 Hero用商業電影的情節包裝,用動畫具象化,甚至安排稍嫌累贅的台詞介紹BBS,我還是頗懷疑若是沒接觸過PTT的觀眾,對這部電影的理解程度有多少。 電影始終是文化的一面鏡子,映照出當時當地的文化狀態、和電影工業水平,也反射出創作者的文化涵養,更顯示觀眾自身對於文化衝擊的忍受力、和評論者欣賞陌生文化品味的侷限。《BBS鄉民的正義》就有這樣的功能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W6OvOsfZXsP2cW4eo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