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 三 「千萬注意」。所有叮嚀與憂心,萬語千言不如化為一句。 祇脈王城,東門大道之上,混在人群之中,少年目送父親與五名最信得過的侍從,跟隨其他祇脈領主以及祇脈之主,穿過東門,朝東方的四脈交界而去。四脈領地的交界、要衝,自然是戰略重地。數百年前,御脈控制此區後便在高地築起城塞,爾後易手無數次,任一脈皆曾佔領此城,城塞數次被夷為斷垣再重建,見證四脈似乎永無止境的內鬥。 交界之城目前為最強盛的明脈控制。明脈之主,明氏狴姓的荒禘,可稱明君,內政有條有理,國力已然追過三年前在鹿崖意外慘敗、一夜失去脈主與繼承人的御脈。 而鹿崖之役自然成為了城鎮也好鄉村也罷,酒館裡人人樂道的話題,尤其祇民總是把此役吹得天花亂墜。當然,若僅有這一勝,或許只是一時走運罷了;然而,此後三年之間,玄魁敇天依舊未嘗敗績,接連擊退西北方異族、南面想討回御脈顏面的豪族,與北方的另一敵國小規模會戰時,僅死傷十四人便擊退七百餘人。 「猂族戰神」此名不知何時何地出現,不脛而走。聲勢之高,隱約開始超越更早成名的明脈之主。 祇地西方與異族大國日夜殊國接壤,南面則是御脈,祇御邊界一處便是鹿崖,戰神一戰成名、繼任脈主之地;東南方為劫脈,東邊則是明脈領地。明祇兩大名君,各有支持者,兩強並立,情勢愈加緊繃。故事由祇脈的玄魁敇天與明脈的明狴荒禘而始,就在半年前,兩人聯名發信予其餘二脈,邀請全族共聚商討猂族未來,並且推舉猂守。 消息一出,猂界震盪。此等號召已有數百年未見。異殃猂族在四脈分家的同時,訂下「猂界守」之族規,由四脈共舉一人統領猂族對外事務,對內則是宣佈大略內政分針與全界律法,由四脈各自執行、保有自治權力。制度在運行數任之後開始變調,先有父守私心欲傳親子而意圖改為世襲、中有數年四脈未有人選共識、後有暗殺他脈選侯(亦有一說是該脈其他人眼紅策動暗殺),諸如此類紛爭不斷,猂守制度完全崩潰。 未有猂守之後,四脈之間交戰更加頻繁,亦有兩脈聯合攻打另一脈,或兩兩對戰,甚至幾年後就跟先前的敵人言和,調轉槍頭攻向先前盟軍。 四脈該當和平共處。邀請信中如此寫道。何況,外族愈發強大,我族已無內耗的空間。該是重推猂守、共守猂界之時。 一北一南的祇御兩脈,皆與西方的大國.日夜殊國接壤,邊防壓力日增,明劫兩地之東雖為寒冷之地、凍土廣大,亦有以劫掠為生、剽悍殘暴的外族部落頻頻侵擾,萬一情勢急遽惡化,可就要像數百年前的猂族祖先一樣,驅盡原主,成為此片土地的新主人,周而復始。 縱是以族制祖法為底、亦是猂族聲勢最高的兩人所邀,此次集會,無人知曉將會發生何事、是否會發生重大變故,上至一脈之主、宮廷貴族,下至中小領主、無地底層騎士、市井小民莊園農奴,猂界緊繃不已。 犽姓領主們雖然低階,仍是受召護衛祇脈之主前往四脈交界。對於僅有唯一一名繼承人的貓家而言,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父子同時出現在如此危險的場合。因此,即使父親無論如何都是得動身前往,若有人問起兒子為何未一同前來盡忠,推託一下即可,橫豎也不會有人太在意彈丸之地的低階貴族。 所以父親本要少年裝病在家,在領地駐守以防萬一。他亦叫來所有家僕與隨從,在他與妻子面前,單膝跪地鄭重向他們仍是少年的獨子行宣誓之禮。 我向我的主人宣誓完全且真實的忠誠,以我的全心守護他的領地與榮譽,永不背叛,從此刻起,直到我最後一次呼吸,憑此,天請助我。 少年想起了他也曾對他的主人起過一樣的誓言;理論上,此次他亦該隨同父親前往祇脈王城,在御前賢人會上,向祇氏狴姓的玄魁敇天宣誓忠誠,再隨眾人一同前往四脈交界。 也許是因此,不久後,少年向父親表達了,無論如何都想親眼見到那人的心願。 理論上已是他之主,即使他從未見過。 連日大雨,土路泥濘不堪。七人七馬,從祇地南方、非常接近御脈邊界的貓家領地.黑貓之森一路向北,往祇脈王城而行。總算到了另一村落,天氣轉晴,少年順便在野林附近摘採了一些藥草,眾人休息一陣後繼續前行。行過村莊與村莊的交界,附近的小河被傾倒了各種廢棄物品與家庭穢物,村口不遠處的一棵柳樹甚是巨大,但更令人難以忽視的是此下被吊死的屍首,骸骨卡卡作響,風吹雨打後破碎的衣服飛散。少年看了一眼那折斷的左右臂,推論此人大約是竊賊,死前先被打斷了雙手。 父親最終同意了他的要求,讓他裝成侍衛隨行。但父親卻無法帶他上賢人會議,以防被其他認識的領主認出。他大概只能在玄魁領隊出城時,混在百姓人群之中,遠遠地瞧上那麼一眼,然後速速返回貓家領地。 一眼能看出什麼?少年暗暗自嘲。但無論如何他都想親眼見到那人。少年抬頭望向天空。天請助我,他不知不覺地唸道。 在王城南門的守衛檢查過文件與其上的封蠟、並向父親行禮之後,一行人從南門穿過,眼前的大路的盡頭,便是有另一層石牆護衛的祇脈王宮。雖說是大路,兩側算來只有三四個馬長。據行商所說,祇地之西的日夜殊國的皇城前大路,少說也有十個馬長。當然行商與吟遊詩人有時誇大其詞、編造故事,少年沒有照單全收,而是會研究書籍與其他傳聞後再來推論箇中真假與程度。 少年推了推頭盔,將臉遮得更嚴密。 方過城門,便有一群孩童衝上前來爭搶生意,想搶拉一行人投宿。 此時才有些真實感,回憶愈發洶湧。八九年前,尚是孩童的他騎著小馬,亦由父親帶領,從同樣的王城南門穿過,略過湧上的孩童們,直往王宮而去。他在王宮裡的第一個奇異的感受,是聲音。他們說的話,他都聽得不是太懂。那時的他還不明白,那叫做宮廷口音,詞彙構句也有所不同。他行禮如儀,向一個也沒大他多少的男孩獻上了他生平第一次的宣誓。多數人的臉龐他已印象模糊,但他清楚地記得那男孩空洞的眼神、不能克制的抖動與左嘴角淌下的口水。一年多後那男孩便死了,王座空了好幾個月,他留也不是,走也不是。那是個無雨乾旱的夏季,汗流浹背的貴族們在賢人會上不斷嘶吼,每幾天他都聽說有某某大人或某某官員離去、死去或被放逐,連新任城主到達祇脈王宮後也沒有消停。在父親總算得到「恩准」將他召回(或說救回)領地之前,他記得的還有一位正直不阿的財政官。 財政官的下場,據說是苦勸不能如此開支後,被喜怒無常的新王下令關在財庫裡活活餓死。民間盛傳,在那位大人餓死前,財庫就已經被發空,所以他的屍體才是最後離開財庫的東西;另個版本是這位大人至今沒有離開財庫,而是成為詛咒,目前遺骸仍在裡中。 少年相信的是前面的版本──財政官好歹也是狨姓,再怎麼樣遺體也會發還給家人。死在宮中的平民有些就不走運了。至於犽姓,他也沒有全然的把握。 王座、血脈、貴族、榮譽、忠誠、誓言……這一切是如此可笑與可恨。 父親與隨從朝祇脈王宮而去,獨留如今十五歲的少年,迷茫遠望祇脈王宮,細雨中前路不清。那麼那人呢……?思緒紛飛,獨自漫步街頭,十五歲的他想著,那人十五歲時,便已在鹿崖一戰成名。 街道旁有間小小的教堂,供奉著大大小小,形狀顏色各異的物品、乾草或者骸骨,花草樹木皆有靈神,馬有馬神、鹿有鹿神,不可勝數。然萬物皆有其靈,予之靈魂者,正是不可名狀的造物之神.天,一切之始。天經由落下的雨澤,賜福人間,草木得以生長,動物得以食用,最終人得乘萬物之靈神而起。猂之狴姓,正是天神賜靈的第一批人,憑其神靈血脈,才夠格統領全族。相對於內中跪拜天神、誠心祝禱的平民,少年只是從門口朝內詳端了一下那金碧輝煌的彩繪──青天落雨、澤被猂民。 他究竟生得如何模樣?是否如傳聞所說武藝精湛、騎術絕倫,天下人莫之能敵?猂族戰神,他大概是配得上如此稱呼吧。那麼,那人是否配得上另個稱呼,祇民之間相傳的,天之稱呼? 他進了酒館,聽著狂飲麥酒的粗漢鐵匠與皮匠爭吵,聽著裁縫吹噓玄魁大人如何飛下鹿崖,直取御賊之首;另有數人,穿著打扮富裕但身強體壯,應是有著高階技術的石匠,討論著祇脈眾人之願,戰神成為統領四族的猂界守。隔壁桌的鐵匠與皮匠聽了,居然一時停下爭吵,高聲應和,突如其來的聲響令暗處一隻正探出頭來的肥鼠嚇得縮回洞內。少年拿出懷中記事本與皮革墨水袋,在紙上記下新的所見所聞。晚上他與父親等人會合。三日後他又進酒館,啜飲著水杯,聽行商說各種新奇知識,又再聽到不同人討論猂守之事,玄魁十拿九穩。他向來不喜飲酒,他無法喜歡會妨礙他思考的東西。他點的幾杯清水,即使不加點舶來的劣質便宜茶葉,也是比麥酒貴上不少。他步出酒館,沿著南面大路,經過魚販與肉販,鼻內充斥令人不悅的臭味,店面樓上另有一層矮樓,他的妻兒想必就是住於其中,他推論他們從出生就開始習慣了這個味道。 他穿過因棟距過窄而暗無天日的窄巷,他幼時進城為陪讀時曾誤闖此處。這裡是城中最黑暗之處,貧民聚集在連排店面之後,房舍搭建得破爛,而且大部分也非住者所有,房東每月會來收走他們將近一半的收入。常見一家六七口擠於同室,複雜的腐爛臭酸味瀰漫,房內房外老鼠蚊蟲相伴,嬰兒生了又生,死了又死,幸運長大的才有資格面對不幸的人生。與他幼時相比,貧民破房的範圍擴大了一倍不止,想必是此前祇脈風雨造成。就不知玄魁當主的這三年來,是否有所減少。諷刺的是,貧民窟再往後便是王城某個城外花園,少說也有三四個園丁負責照料。 少年忽地停下腳步。遠遠地他可瞧見花園裡有不少人。他閃身到一堵石牆後,再向內望去。內中奇珍異草已不復見,只餘強韌的野花野草自由生長佈滿其中,僅是被人稍微整理削短。一名青年與數名孩童在內,兩方衣著對比明顯。青年一身閃亮戰袍,高束之冠映上他秀麗的黑髮,而孩童衣著有的樸素無華,有的破爛污穢,但他們都圍繞著那名高俊的青年,時而奔跑時而停下腳步氣喘吁吁。少年想,這大略是種騎馬打仗的兒童遊戲。就孩童們驚聲尖叫的內容猜測,模仿的正是祇御鹿崖之戰。勝利打倒另一方的孩童領袖,紅著一張小臉,上前向青年邀功。 這樣,我也能像玄魁哥哥一樣,保護祇脈了嗎? 從天而下的陽光灑落在青年俊秀的臉龐上。 不能。青年開口答道。在錯愕的孩子開口前,青年又續道: 你們只需無憂無慮生活、好好長大。 其餘之事,我會負責。 孩子笑了。我就知道是這句話! 因為,玄魁哥哥就是祇脈的天,你會永遠保護我們! 天,他就是祇脈的天。在鄉野村落的農奴口中,在酒館的各色匠人口中,在城門望塔的士兵口中,一次一次他聽到他們如此呼喊那人。 其後,天的嘴角輕輕的那一笑,倒映在少年淺綠色的瞳眸裡,再不曾褪去。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X8QJjDpG48ydn0h4Mp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