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如果有藍色窗簾的話很抱歉><

我覺得這次的是一篇直擊內心的作品,感覺想傳遞的不僅是懷念與失落,更是一種對逝去之物的深刻反思與追尋。

整篇文充滿了詩意與張力,像一幅緩慢鋪展的畫卷,讓人隨著文字一步步走進李的內心,感受他的掙扎、他的渴望,還有他與何之間無法言說的牽絆。

文章主要以剝皮寮為背景這點讓我感到非常有意義。剝皮寮象徵著一種被時間侵蝕的記憶,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共同體,如今卻只剩下一具僵硬的軀殼。李站在走廊,面對那些「彆扭的虛華」與「不再變動的姿態」,其實就是在面對自己的過去。這個場景設置讓我覺得特別有共鳴,因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一瞬間,站在某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試圖在殘存的景象裡找回自己丟失的片段。

我很喜歡您的描寫,尤其是「他想起了以前不知道在哪見過的,那個被鎖在玻璃櫥窗裡的野鹿標本。」這邊的比喻,李將自己比作那頭被封存的野鹿,彷彿連他的生命也早已被凝固,只能透過這些陳舊的景物去尋找一絲喘息。這種形象既悲涼又透著一種無奈的美感,意識到的一瞬間讓人感覺非常震撼。

接著進入夢境的描寫時,整個氛圍突然變得柔和而遙遠,像是夕陽將一切染成暖橘色的片刻。夢裡的何既真實又虛幻,尤其是他身上那種「五歲的模樣卻擁有十七歲眼神」的矛盾感,令人心疼又充滿疑問。不僅僅是一場夢,反而更像是一種記憶與遺憾的交疊,而何那句「沒事了,我一直都在」更是直擊李的內心,像是替他卸下了多年來無法言說的重擔。

整篇讀下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結尾的場景。李牽起五歲何的手,這個動作簡單卻充滿象徵意義。那雙「燒穿荒蕪」的手,不僅牽動著他對過往的回憶,也像是在給他力量,讓他能夠重新面對那些不敢直視的傷痛。當李露出「最真摯的笑容」時,我同時也真的有一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因為他終於在這場與時間的博弈中,選擇了接受與和解。

文章的標題《同塵》讓我想到了成語「和光同塵」。我覺得它象徵了李與何之間的羈絆,甚至是一種命運。他們雖然像塵埃一樣微不足道,但卻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無法抹去的痕跡。或許,他們就像那些浮散在陽光中的灰塵,看似渺小,卻閃耀著不容忽視的光芒。

噗主筆下的文字情感非常深沉,甚至帶著一種宗教般的虔誠與救贖感。探討的不僅是兩個人之間的情感,還包括對時間流逝的無力感與對自我認同的追尋。我很喜歡這種能讓人回味很久的文字,讀完後,我心裡反覆回蕩那句「走吧。」看似簡單,卻包含了所有的釋懷與前行。

很高興可以看到這麼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