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因為現在就讀大學歷史系,近期正在閱讀史學導論課的指定閱讀教材,莎拉‧瑪札的著作《想想歷史》,獲益良多,今日要分享的部分,是在《想想歷史》〈第二章 何處的歷史?〉中,作者在探討,國別史為何不再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原因,我的一些想法與論點。

自十九世紀起,民族又或是稱為國族主義(Nationalism)跟民族國家的建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歷史著作中以國家作為歷史論述跟著作的焦點,是不會引發爭議的,因為大多數人,包含我們,想像過去的各種歷史發展,是在具有明顯輪廓,在地圖上容易辨認的特定區域發生的,這種思維的體現,就是在被想像成,理所當然被地理環境決定的國家歷史發展命運。

然而我們現在視為天經地義的國家或是民族的歷史,其實都是晚近「創造」出來的,這部分就不得不提到,政治學家班納迪克‧安德森,和其著作《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在這本著作中他的觀點說:大多數人視「民族」為自然無可避免的團體時,而安德森本人,卻提出截然不同的定義,他認為民族是:「一個想像中的政治共同體,被想像成在本質上有界限的,並具有主權。」也就是說民族的概念僅是存在人們腦海中的概念,而不是真的存在那裡。

這讓我想到知名暢銷書作家哈拉瑞在其人類三部曲的著作中,曾經說到,人跟其他物種不同的地方在於,人能夠創造出「互為主體性的現實」。而在解說互為主體性的現實之前,要先認識三種現實,第一,是客觀現實,比方說熱能或是重力等等的科學理論,就算你不相信它的存在,它依然存在世界上;第二,是主觀現實,舉例來說信仰宗教的朋友,會認為他們所祭拜的主神,的確存在於世界上,但是無神論者的我就會覺得,神是不存在於世界上的;而最後一種則是,互為主體性的現實,這種現實的存在條件是必須由世界上多數人相信或是幾乎全部人相信,才會存在於世界上,就像是我就讀暨大,為何大家會認為暨大是一間真實存在的大學,因為這邊的校園裡,有學生在學習,有教授在教學跟做研究,,大家對於暨大的認同感,而且暨大是教育部列管的國立大學,所以大家才會相信暨大作為一間大學的存在,儘管在客觀的角度上,暨大始終只是在教育部一份的立案文件。互為主體性的現實並不是因為個人的信念或是感受存在的,而是需要透過大家的溝通才能構成,民族這個東西也就是一個互為主體性的現實,是存在於人們心中一個想像的現實、想像的共同體,在客觀的角度來看,民族是虛無、不存在的。

儘管在今天,全球史的史觀跟區域史觀的研究方法跟看待歷史的角度,一再推陳出新,甚至成為現在歷史學界的主流,但是國族主義的歷史研究,跟看待國家歷史的方式,仍然持續影響著歷史學在現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