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 (五) 祇地南方的村落,今夜,月明星稀。 僅著輕裝鎖甲的十六多歲黑髮少年,坐在臨時搭建的軍帳中,借著內外懸掛數個火把的亮光,翻閱案前本本紙冊,清點今日徵收進度。此番召集非同小可,為猂界守與祇脈之主命令,祇脈所有封地貴族,皆要前往奕天城,抵禦來勢洶洶的日夜殊國東征軍。以貓家領地大小,要出四名板甲重騎兵及三名輕裝騎兵或盾兵。封地貴族受召前往盡忠,所有士兵裝備及軍糧一向是由貴族自行負擔,這次最大的不同則是,除去貴族自行負擔的部分,祇脈之主亦向各地貴族購入額外軍糧與物資,運往奕天城。 父親已經領著另外兩名板甲重裝騎兵及三名輕騎兵前往,此時差不多到奕天城了吧。少年想著。他則是奉命在此,連同其他底層有地或無地貴族及騎士,盤點運押物資。少年自己便是貓家應出的四名重騎兵的最後一名,也是他第一次真正要上戰場。 少年走出帳外,目光掃過物資如布料、木材,軍糧如鹹醃肉、完全烤乾的麵包,再抬頭望向一輪明月。今夜難得無雨。然而,水是吉兆──至少猂族是這樣相信的。 據聞,日夜殊國十分強大,近年來更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前祇脈風雨飄搖之時,幸運地未被外族搶走太多土地,西邊主要外敵.日夜殊界彼時亦在內戰。少年從各地蒐羅不少書籍、遊記及畫冊,對日夜殊國近況有大略了解。這幾日來,他與同行的其他貴族子弟的話是愈來愈少,他發現他愈來愈不能忍受愚蠢與無知。 他聽得有幾名騎士正聚在一塊議論,不明白為何祇脈此次動員的數量是前所未見。確實,以往與日夜殊界的戰爭,殊界能動員的兵力頂多是奕天城駐軍的四倍左右。無知或少聞不算是最大問題,令少年幾乎無法忍耐的是,當有人試圖提出情報與見解,他們卻不願聽不願思考──世上難道大多是這種人嗎?但他盡忍耐著沒發作。待到站上戰場之時,他還是需與這些人並肩作戰。對於此種人物,他只要了解與推算他們所思為何,需要的利益為何,如何能說動他們。 此時殊國東征軍的兵力,據前線探子回報,估算至少為奕天城駐軍的十倍之多。根本上的變化是,日夜殊國此時有著不同以往國王的,忠於皇帝的龐大直屬軍隊。之前腥風血雨的清算內鬥,千方百計為的就是沒收舊貴族的領地。「那誰來指揮?」其他人問少年。少年答道,宮廷之中,似有一股新派別,皆是從自由民中選拔培養的人材。說到這裡,開始有許多人嗤之以鼻。有的人是自恃貴族身份,有的人單純只是無法想像,失去了國王與封臣間的忠義約束與勤務,又怎能聚得起龐大軍隊。 貧乏的想像,是因為這千年來,猂界也好周遭也罷的制度就是如此運作,少年更幼時,也曾認為世上所有國家就是如此同樣地運作。但之後他便發現,多種不同的答案,在古書裡就有詳實的記載。本來以為失傳的古書,在地宇大地上,被遙遠的其他種族翻譯並保存了起來,這千年來同樣時不時被人翻譯回猂文,現於猂界。之前受召在王城當差陪讀時,除了對一切失望透頂再看清現實外,最大的收獲便是宮廷裡的寶藏──書庫。 千年以前,地宇曾有極為龐大的帝國,軍將皆是由中央號令,配合特殊區域增設一些行省與定期輪調的駐紮軍團,雖然最後仍是分裂之後再瓦解滅亡;近代來說,通過北方險峻峽道後可達,被稱為苦境的廣袤無窮的大地,曾有「武林皇帝」,現在則是小國林立,亦有無王之地,每個地區皆大不相同。 日夜殊國有個遠超猂界的優勢:一面臨海。彼國常有經由貿易之路傳來的大量新式技術。異殃猂族雖然也會慢慢得到各種新玩意,但終究是慢人一步、時常落後。比如,父親前幾年曾帶回幾管長長的金屬武器,名為火繩槍。眾人先是驚奇,但試用不久後就失去興趣,此槍裝填極慢,且要時常清管,還有爆裂之虞,而且只要下雨就無法使用,對訓練有素的士兵來說,遠不如長弓實用。少年卻是聽聞遙遠的西方,已有一些軍隊與傭兵隊帶其投入沙場。他們的火繩槍,似是改良了更多,才能在戰場上有所發揮。可惜,對於一名小領地出身的少年來說,直到目前,如何也弄不到改良後的實物。 對上日夜殊國,絕對沒有大意的空間,猂界全界嚴陣以待。猂守與戰神此回親臨駐守,而一樣與日夜殊國接壤的御脈邊境,由僰君與前來馳援的劫狴吞烽主守;後方的明脈與劫脈交界由攝政公爵和鳳翥、劫脈侯爵劫狨無疆等人固守。 廣徵物資,運入奕天城,自然是猂界守與戰神已決定要打守城戰了。這是理所當然的,少年心想。圍城戰一向是防守方佔優極大,通常只需攻方五分之一兵力,便能固守。圍城戰比的就是後勤,比的是氣長。 第一次上戰場,他問自己,會怕嗎?他亦不知自己會被分派到何種任務。也許只是維持城內治安,但也許是立於城牆之上、躲在城垛之後,射倒一波波衝上的敵軍,推倒敵軍架上城牆的長梯。 他能看到那人的吧,就算是遠望也好。但大約僅止於此。也許連眼神交會的機會也沒有,能說上一句話更是奢望。 少年走回寢帳之內,凝視著長戟與為他量身訂做的板甲。這副板甲,耗盡了貓家領地整整一年的收入。再如何鋒利的刀劍砍上也只是彈開,箭矢火槍亦不能穿。考慮到少年還會再成長,此番投資效益不高,所以少年本來對父親說胸甲便足夠了。只是雙親都堅持要造全甲。母親對他說,自從農地排水改善,收入也增加了少許,這是他的功勞。少年脫去鎖甲躺下,疲累的他一下便進入夢鄉。夢中,有貓家的堡壘與村落、有他的父母,而由圖畫而來、想像中的奕天城內,有那人,他向他獻上誓言後,在血雨中倒下。 啟程運押滿車物資,眾人往西北方的奕天城持續前行,已走了數日。大雨淅淅瀝瀝,車輪時常陷入泥濘,騎士們呦喝下人們合力推車。運伕們與他們的農馬們、貴族們與他們的戰馬們,個個心浮氣躁。今日總算雨停,但仍是陰天,不知將是雨後天晴還是雨神暫時休兵。從紮營之處,隱約已能見到豎立在土丘之上的奕天城與廣大空曠的奕天原。 少年也是心神不寧。自己或將死於沙場的恐懼或許是部分原因,但最大的不安還是來自他昨夜在書籍上見到的記載。那是他帶在身上閱讀的書籍之一,關於日夜殊國與地宇某族的戰爭記實。此種記錄極為珍貴,並非只是單純記錄雙方兵力與軍將名字,更是包含了雙方陣型、會戰時間、天氣、風向等等,有些甚至有插圖,他費盡心思才得。 裡面提到日夜殊國使用了一種新式投石機械。猂族自然也有投石機械,是由人力拉動,多則三四十人,少則十數人,一齊出力拉動繩索再一齊釋放,多為攻城之用,但對於石造城牆可說是如蚊子咬人一樣,僅能用於攻破木造堡壘或營地圍籬;殊國的新式投石機械則是以一巨箱放於器械前方,再置入重石等物,以絞盤等將拋索慢慢拉下,蓄力到極限後瞬間釋放,拋出巨石──據書中所記,殊國最終以之砸毀牆上塔樓、毀壞不少城垛使守軍能藏身射擊之所大減,亦有石塊直接飛入城內,砸毀各種民房與設施,飛石巨響猶為可怖,人心渙散恐懼。夜間,殊國會投出燃燒石彈,流星般劃破夜空。數日皆有火彈擊中茅頂民房,城中軍民為救火而一片混亂,終於主將受不住壓力,開城投降。 少年坐在帳中,用匕首削尖樹枝、拆了一把半毀的長弓取下弓弦,憑著書中的繪圖,試圖還原出此等新式機械。 「另一本則記,非是用鐵撬鎖緊,而是有一巨大滾輪,讓士兵在內中轉動以鎖緊繩索……但並無插畫。」少年自言自語道。他無法想像出,有著巨大滾輪的,又是何等樣子。兩本書記並不相同。是有兩種不同的器械呢?抑或是其中一本所記有誤?還有的記載,器械投出的火彈,會在空中爆裂散成多塊小石,可大面積砸傷城垛與城牆上守軍。此等火彈,又是如何做到的? 書中缺乏的記錄亦不僅止於此。攻城器械如此龐大,架起需時多久?多久可投擲一次?又能射擊多遠? 少年突然想到,一本書記有稍微記載,此器械有四五個人高。他放下手中模型,羽毛筆沾了沾墨水,在空白的紙上書寫起來。現在手邊並無他之前所得的,千年前先哲所著的幾何算術譯本,他只能憑藉腦中印象寫下算式。若要讓射程達到最遠,拋石臂的支點應在約四分之一處,與書上插畫的投石器械大致相同,但可能有更佳的配置……少年羽毛筆飛快行過,正要列下另個算式時,突然號角響起,帶頭的狨姓侯爵的號令之聲亦傳來──要拔營出發了。 少年只得將書本塞入隨身行囊,快速出了營帳,翻身上馬。 身側並行的,有的是最底層的無地騎士,這是長子以下的兒子的宿命,只能離家尋找機會,此次父親身邊的另兩個重甲騎兵亦是;有的與他一樣是領地繼承人,有的則只是從軍的平民階級。約莫百人的騎兵,離奕天原愈近,愈加沉默,皆是不同心思。 少年的心思最為特殊。他需要更多時間思考,他需要思考。問題的解答到底是什麼?他痛苦地閉上雙目,試圖在腦海中計算。 「停──!」狨姓侯爵突然長喝一聲。 已換上一身重裝板甲的少年睜開雙目。此時是雨過天晴,陽光普照大地。而他方才也算得了答案。 東南方地勢稍高的森林裡,眾人遠遠望見的奕天城,持盾步兵經由城門魚貫而出,再來則是身著鎧甲的騎兵。遠遠地望不見盾牌與軍旗上的花紋,但憑顏色便知,步兵隊是明脈的赦虎紋、王族的四角羊紋,騎兵隊則是祇脈的狩翼紋,以及,王族的橙色魚紋。 很明顯地,戰神與猂界守下令出城作戰,而且兩人皆在陣中。眾人爆出一陣議論,交頭接耳,不解為何守軍會出城衝鋒。然而,任務乃是將物資運入城中,帶頭的狨姓侯爵喝斥著讓眾人繼續前進。 少年手握韁繩,動也未動,轉而凝視著敵軍的方向。 他看到了遙遠的西北方,日夜殊國的大軍之中,最殿後的攻城器械軍團,正在組裝巨型木材,架設新式拋石機。他們的位置,離奕天城可是有將近千尺(*)之遠。 他心中已有答案。這投射距離,絕對砸不到城牆。投石器械雖然可以用於野戰,但風險太大,效益亦是極低;再者,即使殊軍算準了猂軍會出城突襲,投石機附近的拒馬刺欄的工事也不完整,甚至可以說是離完成甚遠。 「不對、不對……」少年喃喃唸道。太不對勁了。一切都是如此的奇怪。殊軍究竟在盤算什麼……? 若不是無知無能的將領帶領,便是精心策畫的計畫。除此二者,不作他選。 拒馬工事看似急就章而漏洞百出,但從高處細看全景,拒馬與拒馬之間,竟只有一兩條空隙可達器械之前。 因此,唯一的解釋即是,前方陷阱正待君入彀。 === *註:把這邊的尺等同於公尺即可,不想為這篇文設計虛構的距離單位了(喂)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dJW9MfbLqMT2UX2ZT8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