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從夢境看10大性格

1 自責與自我否定的人

常夢到和人摔角、打架、廝殺、對壘,夢中都是辛苦的鬥戰和疲累;或是錢包裡的錢被偷,而與竊賊拉扯追逐。這些夢境,其實都是「自己和自己對打」,是一種反覆的自我否定,投射出的是內在矛盾衝突的性格,每做一件事都覺得做得不夠好,總是自己先嘲笑自己,活得辛苦又掙扎,欠缺一個健康的自我形象。

這類型的人成長背景,可能是在一個高標準的環境中,從小到大不斷被叨唸、責罵,產生「自己不夠好,造成別人困擾」的負面自我認知,於是不停要求自己、卻又覺得什麼事都做不好;或是出生在辛苦家庭中,自幼就想幫忙父母和家庭,卻怎麼做都使不上力,最後產生「都是自己沒用」、「都是自己的錯」的愧疚和自責。

另外,有些婚姻失敗的父母,常把挫敗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有意無意透露出:「如果不是因為你,我今天早就離開,不會那麼辛苦」之類的話語,也會造就孩子形成自責型的人格。

2 自我懷疑及自我形象差的人

老是夢到自己沒有穿衣服走在大街上,或是出席正式場合卻打扮穿著不得體,自己羞慚萬分,奇怪的是,旁人竟然沒有發現。這類夢境透露出的訊息是自我形象很糟,極度在乎他人的看法,儘管別人不見得認為不好,自己卻會不由自主就解讀成負面的看法,這是缺乏自信者典型的心理狀態和最常見的夢境。

人的自信心一般在三到十二歲的幼年期就建立完成,這段時間是孩子正要發展出「做自己」人格的階段,這種自我意識若沒有被鼓勵、甚至不被容許,就會造成自信心缺乏。

這類人成長過程中,可能是沒有獲得大人的信任,大人動輒表示「你不會、我來做就好」,什麼事都先主動做好,孩子長大後自然缺乏把事情做好的信心,或是在負面教育環境中成長的人,無論做什麼都是錯,常被責罵「笨啊!」、「豬啊!」自信心都被罵得無影無蹤。

另外則是在一種競爭的環境中成長的人,特別是手足間的比較,譬如哥哥功課好、弟弟不會念書,優秀的哥哥雖然常被讚美,但可能覺得自己獲得的讚美是來自於「表現好」,一直擔心表現不好就失寵,還會羨慕弟弟雖然不會念書,卻會運動會玩;弟弟則總是「比輸」又沒人關注,自信心更是不斷被打擊,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常常兩個都受傷。

3 高自我要求、完美主義的人

常會夢見被人追趕,並且很明確地看見有人在後頭追自己、距離近得快要被追上,只好跑得更快。其實,那些追兵都是自己,是自己對自己的鞭策。

這是完美主義者最常出現的夢。和自我形象不佳的人不同,完美主義的人不是在意外在的眼光、而是自己的標準已超越了別人的標準,永遠覺得自己努力還不足夠,才沒能達到完美的境界,他們不是和別人比較,而是覺得「自己可以更好」。

這類人格的形成,可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中,大人太過忙碌而被忽略,因此怎麼努力都沒有被看見、也沒有被鼓勵,因此不知道最高的標準究竟在哪裡?不知道怎樣才是「夠好」?或是大人的標準過苛,雖然不是打罵教育,卻以一種「你可以更好」的方式壓迫,甚至流露出失望的神情,對自信心的殺傷力更大,明明考了第二名還不能滿足,永遠在揮汗朝著高不見頂的「更上一層樓」而努力,卻從未享受過成就感和滿足感。

4 內心充滿恐懼的人

同樣是被追趕的夢,但這種人在夢裡只有被壞人追的意識,卻連究竟是誰在追著自己都看不到、也認不出,只是一直感受到敵人潛伏在環境的各個角落裡,心中飽受威脅之感,一種說不出的恐懼深植內心。

這種充滿恐懼和害怕的人,往往是兒時成長環境的不穩定所致。人的安全感一般是在三歲幼童期以前就逐漸建立,那段時期亟需一個安定的環境,主要照顧者最好能固定,若因父母忙碌或打拼生計,今天託親人、明天託朋友照顧,每天都在陌生環境中、和不同照顧者相處下長大的孩子,就容易造成安全感嚴重不足;或是家中充滿爭吵,也會造成沒有安定感而容易害怕。

這種安全感的喪失,有時甚至只有一段很短暫的時間或僅有幾次的經驗,恐懼感的種子就足以在心中根深柢固。有人因為小時候被媽媽關廁所處罰,媽媽忙起來忘了,好幾個小時後才去開門,導致長大仍然很怕黑,晚上得開燈才能入睡。

5 不了解自己內心感受與想法的人

搭電梯要去某一層樓,明明按下了電梯的按鈕,卻一直到不了想去的樓層,這類「電梯迷走」的夢境,反映一直想搞懂自己,卻總不了解自己情緒和想法的人,所以一直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這類人可能是從小不被容許出現「情緒」,或是沒有人可以談心,總是孤獨面對著起起伏伏的情緒,不明就裡又不知所措。這在內斂、不擅表達的東方社會裡,是很常見的人格形態,八、九成的人都可能因為在家中不習慣敞開心胸,而變得連最親近的人也有距離、甚至自己也不懂自己,於是常常疑惑著,為什麼快樂後總覺孤單、人群裡也覺得寂寞。

6 假單純的人

夢裡老是出現陌生的人和景,和陌生人握手、打招乎、擁抱,或是有一間又一間的房間,但一間一間地開門後,全都是不認識的人,表面熱絡、熱鬧,實際上卻陌生無依。投射出的是表面看似很純真、內心卻極為複雜疏離的人格。

這樣表裡不一的極端人格,與早期成長在一個複雜的環境中有關,可能是家族裡成員複雜、勾心鬥角,如婆媳問題、姑嫂問題,因而害怕面對內心的複雜面,強迫自己以單純掩蓋複雜的陰暗面,塑造自己表現出「不計較」、「不在乎」的單純形象,與人相處時,還會刻意表達這份「單純」,其實與自己內心十分疏離,並且不願讓別人察覺出自己的軟弱和幽暗。

7 杞人憂天型的人

夢見自己忘了去考試,結果可能不能畢業,沒有學位而找不到工作,最後變成流落街頭的流浪漢;還沒開始沮喪,就發現「好險只是一場夢」。愛做這種「夢中夢」的人,在自己鋪陳的層層憂慮中,又一層層醒過來發現只是「白緊張」,正是典型杞人憂天性格的人會做的夢;並且愈容易焦慮的人,夢裡的夢愈多層。
這類人總是預期事情最壞的結果,認為做好最壞的打算和心理準備,一旦事情沒有那麼糟糕,自己就可慶幸。這往往是因為自小在一個「緊張氣氛」的環境中長大,周遭常見兄弟姊妹被處罰,自己則是「殺雞警猴裡的那隻猴」,雖然都不曾被處罰過,卻因為看見最糟的狀況不斷發生,於是一直處在擔心的過程中。

8 缺乏自我方向的人

常在夢裡迷路,不管走路或搭車,都找不到路、或是不知道要往哪裡走;甚至車子沒有人駕駛,卻自行發動行駛,或方向盤被惡霸掌控,亂衝亂撞。沒有方向、無法掌控,這樣的夢境述說的是缺乏自我者的無助。

這類人對人生沒有方向感、不敢為自己做決定,對要怎麼走下一步感到迷惘。通常是成長在一個過度保護的家庭,不需要「立志」,只要聽從和順從,被牽著鼻子久了,就失去決定的能力。

9 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多半是以自我為中心、在乎自我形象展現,夢中常會出現形象完美的名人、明星,和自己擁抱、手牽手「秀」給眾人看、甚至發生親密的關係,自己也很享受這種夢境帶來的愉悅感受。

會產生如此良好的自我感受,通常來自須要賣力「展現」才能被看到的環境中,最容易發生在家庭裡排行中間的老二,因為擠在最受期望重視的老大、和最受寵愛保護的老么之間,如果沒有自己強烈的特色,往往就會被忽視,於是必須極力塑造自己的獨特性,自己打造一個完美的形象,並且強化它,自我催眠「自己很好」,以爭取關注。

自我感覺良好的人,骨子裡其實是沒有自信的人。但他們觀看世界的焦點只有自己,既不懂得欣賞別人、也不會去關心別人,對世事沒有深入的了解,往往和別人也缺乏深入的連結。

10 迎合別人的人

在團體中處處討好、被視為「善解人意」的人,從迎合別人中獲得掌聲,並且滿足於「附合」他人而圓融的時刻。但心裡其實很矛盾,迎合他人時還是再擔心別人不滿意。過於體貼他人,但自己內在反而沒有被照顧到,心裡其實很孤單。

他們和「假單純」的人不同,假單純的人其實有感受到內心的混亂和複雜,但採取逃避的態度,希望透過將自己塑造成單純的形象,換得人們的喜愛。但習慣迎合別人的人,則是完全性地忽略自己,雖然夢境中的外在世界通常是熱鬧喧嘩但內在世界卻是寂靜荒涼。

這樣的反差,通常來自於他們成長的環境中常需要看長輩目色,養成察言觀色的習慣;而一直以來,都因為「很貼心」、「很懂事」獲得讚美,認為若不去迎合體諒他人,就可能不被人喜歡,於是總是費盡心思照顧別人,在享受讚美中失去對自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