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且問得非常有深度。

簡短回答是:

> ✅ **這句話在語意與邏輯上表面合理,但在政治語境中,它有潛在的「誤導性」,特別是在設計公投題目或民意調查時。**

---

## 🔍 為什麼說它有「潛在誤導性」?

這句話用語設計得精緻,會讓人比較傾向回答「同意」,這在語言學上有幾個關鍵操作:

---

### 1. **加上「前提條件」來緩解爭議**

> 「經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後」
> 這句話等於先排除了大多數人最擔心的問題:「核安」。

這種設計:

* 把 **安全問題假設為已經處理好** 的事實(但現實中可能未必這麼簡單)
* 把焦點轉向「你是否支持運轉」,而忽略了對「安全審查本身是否可信」的質疑

➡️ 結果是:**讓原本可能反對核電的人,在這種前提下也可能改變立場**。

---

### 2. **「您是否同意……」容易誘導正面回答**

心理學研究指出,在問卷或公投題目中,用「您是否同意……」開頭的問題比起「您是否反對……」更容易得到「同意」的答案。

這是因為:

* 「同意」比「不同意」更自然地被認為是正面反應
* 人們不喜歡覺得自己在「阻礙某件事進行」

---

### 3. **句式較長,可能降低理解清晰度**

整句話結構比較複雜,普通民眾在閱讀時可能只抓到:

> 「主管機關說沒問題 → 那我是不是應該同意?」

但實際上,這句話忽略了:

* 主管機關是否值得信任?
* 安全疑慮的標準為何?
* 所謂「繼續運轉」是否會延長原本設計壽命?

這種「省略關鍵前提」的話術,有一定的策略性。

---

## 🎯 小結:這句話的誤導性在哪裡?

| 項目 | 分析 |
| -------- | --------------------- |
| **表面語意** | 合理、有條件地詢問 |
| **潛在誤導** | 用條件前提(安全沒問題)來降低反對意見 |
| **情緒引導** | 問句語氣偏正面,容易誘導「同意」 |
| **忽略風險** | 安全判定、主管機關的公信力等問題被模糊處理 |

---

✅ **結論:**
這是一種常見的策略性措辭設計,表面中立,實際上可能影響回答者的判斷,**屬於一種「偏向設計」的語言**,尤其在公投、政策溝通、媒體話術中十分常見。

如果你是在評估這是否適合作為公投題目或民調用語,建議應該進一步中立化,或提供更清楚的背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