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腦滿腸肥有道理!

上班族小心愈忙愈胖 人體有自然的平衡機制以維持正常體重,此機制非常複雜,主要來自於大腦的下視丘和腸胃道內分泌系統。

大腦下視丘位在不同區域的神經細胞,分別司管人類對食物的飽足感和飢餓感,因而曉得要停止進食或找東西吃。但下視丘的神經細胞會受到大腦的邊緣系統(如杏仁體或海馬區)的影響,因此快樂、悲傷的情緒、壓力或記憶會影響進食;而這些細胞還受到高層的大腦前額區皮質的控制,所以進食也會受到意志和決心的左右。

腸胃和大腦的關係密切,不僅腸胃經由副交感神經將訊息傳到腦幹和下視丘,且其內分泌細胞所產生的許多荷爾蒙與進食有密切關係,例如ghrelin(飢餓素)會刺激食慾。

因此,近年來有關的研究愈來愈多,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甚至有神經腸胃學中心。 腦滿腸肥有道理 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知道「腸胃與心腦」的密切關係。

低血糖時腦子反應有點遲鈍,吃顆糖果,經腸胃吸收後,思慮馬上清晰;精神無法集中,喝杯咖啡,精神立刻一振;寒流來襲,一碗熱湯下肚,身心都暖和;心情低落時,吃甜點或巧克力,心裡好受些;三杯酒下肚,可就舌頭打結,思緒緩慢了。 因此,俗話說「要抓住一個男人的心,要先掌握他的胃」,不是沒有道理的,而「腦滿腸肥」的成語更是有先見之明。

30多年前,在美國一家醫院的教學課程中,我的神經病理老師以一張張的大腦病理解剖的幻燈片解說時,忽然銀幕上出現一張看似大腦側面但又不太像的圖片,大家遲疑許久,猜不出是何病變。

原來是老師把長長的腸子來回折疊,上下置放,看起來還真像是大腦側面的腦迴和腦溝呢! 當時老師的教學內容已不復記得,但這張「腸腦」的相片卻一直烙印在腦海,原來兩者不僅相似,還真有相關呢。

雖然身體有自然的平衡系統以維持正常體重,但是當外界的環境因素、食物誘惑或壓力等而讓人攝取的熱量超過所消耗的熱量時,就會造成體重過重。 吃油心情好,實驗有證明 為什麼蛋糕、麵包、東坡肉等高熱量食物,大多數人都很喜歡?為什麼明知油脂食物不好,還是忍不住要吃呢? 2011年的《臨床研究雜誌》刊登的兩篇論文也許有所解釋,一是脂肪使人較不憂傷,另一個是慢性壓力使老鼠愛吃油脂食物。 第一篇是來自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研究。

12位健康志願者,經過12小時禁食後,隨機接受經由胃管灌食一種脂肪酸250毫升或灌生理食鹽水,並同時接受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檢查,且讓受試者觀看10種悲傷或中性不帶表情的臉部圖片及聽11種悲傷或中性的音樂,要受試者分別對「飢餓」、「飽足感」以及「悲傷」的程度打分數。 結果發現當聽悲傷音樂或看悲傷圖片時,灌食脂肪酸的受試者較不覺得飢餓或悲傷,而且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顯示和悲傷反應相關大腦區域的神經活性也較少。

這個試驗結果不能過度引伸,因為實驗人數少,但可以讓我們初步了解為何有人吃了一碗豬油拌飯後,心情很好。

減重教練 Terry http://workfreesys.com/ 專員編號 4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