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說一說我知道的北農、市場處。

接下來的文字,其實是稍微整理這陣子以來,我散在很多地方的文字,我會修一修這中間的邏輯,也把一些語氣中立化,但如果我有講錯、不熟的地方,請多包涵。

北農很久以前就是三足鼎立架構,農委會、省農會、北市府的三足架構。這個架構本來超穩定的,直到精省。

精省啟動是1998、1999的事情,所以真正開始落實就差不多是阿扁接總統、馬英九接北市府的時候。精省對北農的影響,就是省農會的這支腳空了,因為沒有省農會這個省府會系統的代表了。

還記得阿扁剛上任沒多久,就發生很多農會信用部因為管理不當被農會幹部掏空,於是政府要整併農會信用部,結果就發生全國很多農會以反對信用部收回為由到凱道前大遊行嗎?

很多人不知道,那場遊行結束後,發動遊行的農會幹部跑去北市府,跟馬英九談合作。我之所以會知道,是因我學長當時就在北市府11F,所以我很快就知道這件事情。

後來,省農會的這支柱子,就慢慢的變成雲林張家了。我沒有聽到耆老說過這段是怎麼發生的,但我只知道事情最後就是北農第三支腳變成雲林張家的。

北農到這裡,就變成天龍出身的北市市長去往中南部發展政治組織的利益交換點。

在精省之前,北農並沒有負擔這樣的任務,因為以前北市長是官派,能否再上層樓跟你跟中南部派系結盟沒有什麼關係。阿扁沒有依靠北農,是因為DPP在1990年代下半年已經開始打開中南部的道路了,有沒有北農對他來說不是那麼重要。

可是馬英九需要有一個可以給中南部派系的利益籌碼,那就是北農。

北農本身的營收,並不是地方派系入股的重點,重點是菜價。

很多人說台灣沒有真正的菜蟲,從某個程度來說,這是對的,但是不同的拍賣制度,菜價的浮動振幅是不一樣的。我有天聽綠綠分析、看他提供的圖表,我才知道原來北農的菜價振幅比高雄批發市場要高很多,因為高雄的拍賣制度先天上就對平穩菜價有幫助。

按說進入北農運銷市場的菜量約佔台灣的三成,會對台灣的菜價有影響,但不該影響這麼大,但我後來才知道,北農拍賣員的起拍價幾乎都是全台灣各果菜批發市場的參考價,所以北農市場的菜價浮動,會影響其他市場──除了高雄例外。

這就是地方派系要進北農掌握主導權的原因──菜價固然是供需問題,但是北農拍賣制度中,振幅是可以人為影響的。

郝龍斌時代也沒有變動北農的第三支腳,原因也是因為郝有大志,而北農就是他去中南部行走的真正名片。


民進黨當初打韓國瑜,是跟韓國瑜結怨嗎?嚴格的說並不是,而是因為和雲林張家卯上了,更正確的說,是民進黨想要瓦解農會體系被地方派系壟斷的問題。

我講個案例,讓大家知道地方派系嚴防農會系統被打開的程度。

去年還前年,不是民進黨執政後第一次全國農漁會改選嗎?雲林張家代表的地方派系和民進黨(由陳明文指揮)戰的難分難解,最終張家還是贏的多數。當時在選舉投票前吵的爭議一堆時,有個爭議是:

張家控制下的農會,不公布農會選舉人名冊,說因為公開就違反個資法。

農會會員並不是你想加入就可以加入,農會會員不一定真的有務農、務農的也未必每個都是農會會員,所以農會的選舉,新入的競爭者要拜票,很自然要知道選舉人在哪,不然他是要怎麼拜票?

這個爭議甚至吵到立院,張麗善狂講個資法,結果陳明文忍一陣子之後吐槽:我們嘉義的農會都是可以公開選舉人名冊,就你們的不行啊!?

我要說這個案例,是要跟大家說明,地方派系有多麼嚴防農會系統的被突破。綜合上面的北農,我要說的是,農業就是這些中南部派系重要的現金流來源,沒有這個現金流,對派系運作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大家還記得嗎?柯P原本在北農上都是和民進黨合作,後來卻突然跟張家曖昧而不合作,有則新聞說到,是因為張家跑去跟柯P說:「ㄟ,你是要被近黨當做細漢的喔!?」,才讓柯P動搖,開始跟張家曖昧。

我那時候看這則新聞,我的感觸是,張家應該不是用這句話打動柯P的,張家應該是用另一句話打動柯P的:「你要選總統嗎?要選的話,中南部的人脈就要靠我」。

所以吳音寧的上台,就是因為她卡住了柯P南下的戰略要衝。

吳音寧上台,就我所知,其實是農委會和柯P的妥協選擇,其實吳都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原本農委會盤算的是,吳當過溪洲鄉公所的主祕,也算是件過點世面,應該有足夠的政治手腕,事實是,吳在溪洲沒有遇過真正的壞人。

鄉下地方就是太純樸了。

但是柯P也低估了,吳音寧的抗壓力超強,一個單身的中年女生(其實她快50了)沒想到這麼耐壓。

然後,就是年初的北農休市。我不想說細節,只想說其實這是市場處的決定,但市場處的決定也不算特糟,因為過去也不是完全沒有前例,但是張家製造出農產地輿論強力抨擊北農休市,其實那場就是張家對吳音寧的奇襲。

其實奇襲的非常成功,吳音寧的嫩就在於說她第一時間沒有發新聞、公開露面處理,而且她的政治應對太嫩,結果就變成實習生的標籤撕不下來,都在守勢作戰。

吳音寧最初的問題,就是政治處理嫩到一個爆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