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給 mango9630 (2) 這則作品,比起探討愛,我讀起來感覺更像一段烏托邦式的關係呈現,對我來說有點過於完美無瑕。會有這樣的感受,或許源自於我未看過這部作品,對這些角色毫無概念的關係。 不過主要三人五条、虎杖、七海關於情感、成長的探討仍是有趣的,無論是五条、七海兩人對於虎杖過於成熟的憂慮,或是虎杖毫無顧忌、坦然接納旁人一切的寬容。 這三人呈現的情感,像是用三根火柴棒搭出的三角塔,看似互相依靠,實則每個人都核心肌群強健,想要自己撐比較多。五条看似行為放浪,卻能冷靜判斷七海能給予虎杖更好的影響,或說七海和虎杖兩人都能讓彼此更好。而七海,表面冷然木訥,但細心且善於引導。 虎杖我是覺得最有趣的,他看似成熟,實則用力過度,希望能給愛人的負擔減少,試圖給予更多,儘管兩個成年人給他的評價都是成熟體貼,然這點在我眼裡反倒是他不成熟的象徵。因為人在關係中,適度依賴是一種信賴展現,就像五条時不時表露的任性恣意、七海的不推拒,都能給予周遭人被需要的感受,也恰好滿足了虎杖渴望付出、證明自己的需求。 而虎杖對於旁人展現出的寬容與接納,可能在人生片刻,對旁人是一種救贖(如向伏黑表示「真實的自己值得被喜愛」的一連串對話),但如果要這樣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非五条、七海這樣聰穎能理解旁人的成熟對象,或許便無法持續迎合虎的需求,使親密最終走向背離。畢竟判斷虎杖獨立倔強,與不被虎杖所信賴,只有一線之隔。 在關係中,虎杖一直在耐心被教導著「愛」,他於文章前期,更像是著迷於扮演付出者來找到存在價值。而五条、七海陪伴這個良善且對於自己過於苛刻的少年成長時,二人也從他不落俗世的開闊價值觀中獲得救贖。所以這三人的關係,若缺了誰,都無法成為一個穩定三角吧。 總之,這篇作品在情感、畫面的描述上依然是細膩流暢,不過我全然沒有接觸原作。因此當作原創看時,人名、資訊過於繁雜,只能大致理解那個場合有幾個角色、曾經發生一些殘酷的事,難以帶入。也常會因改變的主詞,需要回過頭確認是在闡述哪一個角色。 此外節奏上,看得出中間其實經歷許多事件,應當是基於原作已有的劇情省略,但二創本就是在原作的夾縫中的想像,所以發展上雖然對我來說有些太過跳躍,不過這對於看過原作的人,上述應當都不是問題。 此篇的文句也都大致流暢,但或許是沒有修潤,一些長句還有調整的空間。以下句為例,原句內容為「看出了他的未竟之語,渾身好似帶著介於青少年與青年之間的成長痛的白衣前輩深深看他,深邃眼窩因一個微笑而鮮明起來。」 句子念起來稍顯冗長,且「成長痛」本就是發於「青少年與青年之間」,加上二人的年齡差距不大,從主角視野來說特意強調外顯年齡感覺比較冗贅,因此或許稍作改動成「似是看出了他的未竟之語,渾身恍若帶著成長痛鬱色的白衣前輩深深凝視他,深邃眼窩因一個微笑而鮮明起來」,會更流暢一些。對角色不理解,「鬱色」一詞若改的不當還請包含。 此外文中一些引號的用法有誤,倘若引號是穿插在敘述句中,引號內的句末不用加標點符號喔。如此句:唯有被真希學姊喝斥了一句「訓練時不要分心啊!」的虎杖悠仁,在被遊雲(後略)…… 此處的驚嘆號便是多餘的,後文出現的例子我便不一一羅列。引號用法的詳細,可以搜尋重訂標點符號手冊的說明。 還有一處敘述到唇語,使用了“”,這個引號在台灣不是正規標點符號,個人認為排版起來在中文字體視覺效果也不太好,但能理解是想與實際說出話的引號做區隔,若是我的話會使用破折號或是既有的雙引號作區隔強調。不過這算是我個人的想法,要追求正確還是參考標點符號說明會好些。(機台:https://www.plurk.com/p/ofaler)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kE4TJ2yv1nwBIXGequ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