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相信錯的人?》 你一定看過這樣的場景:明明就是個詐騙,卻有人相信得比家人還深。 你苦口婆心地勸、找證據、分析邏輯漏洞,對方卻像被催眠一樣,反過來說:「你根本不懂我,他很厲害,又對我很好。」 他們渴望強者的肯定,也渴望溫柔的陪伴。那不是真的不理性,而是一種內在自我價值感的搖晃,當這樣的空缺被某個人輕易填補時,他們寧可相信那份虛假的安慰,也不願再承受被懷疑的痛。 而你越是試圖提醒,他們越是防備,因為在他們眼中,你不再是愛他的人,而是又一個正在否定他選擇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他寧願相信一個剛認識的人,也不願相信那些日夜陪伴的家人。 或許,我們一直誤會了,他不是看不清楚現實,而是曾經太多次被現實傷透,所以寧可相信一個謊言,也不願再次承認:「這個世界不懂我。」 ▋我甘願被騙,因為那三個月我很快樂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我身邊的故事。 一位朋友的妹妹,被男生詐騙了60萬,對方後來坦承:「對,我是騙她的。」 但女孩卻說:「沒關係,我甘願被騙,因為那三個月我很快樂。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跟他當朋友。」 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卻真切反映了她的內在需求:「她只是太久沒被這麼溫柔地對待過了。」 她捨不得的,不是那個人,而是那段終於感覺到「被需要」的時間,而更可怕的是,她不是唯一這樣的人。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心理學博士、企業主管、甚至公開反詐、出版過書的作家身上。 ▋從暢銷書到牢獄:防詐專家再度受騙的真實故事 加拿大女性作家 Suzana Thayer,曾出版《I've Been Conned》,這本書是她親身受騙後寫下的見證,提醒他人避開情感詐騙的陷阱。 她的丈夫早年過世,孤單中她開始在網路上尋找情感依靠,最後卻落入騙局,損失超過20萬加幣。 她以為自己已經清醒、強大、不會再被騙,但命運再次撕開她的傷。 她又遇到一名男子,對方對她貼心照顧,並邀她到非洲旅行,連機票和行李都幫她安排好。她相信了,並啟程前往。 回程時,那些「禮物」的鈕扣裡藏了毒品,她被捕,被關,差點判終身。 她寫的是防詐的書,信誓旦旦不再重蹈覆轍,卻仍把心交出去:不是給騙子,而是給那段「被懂的時光」。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一再被騙,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情感需求與內在匱乏,從未被真正填補過。 那些空洞,就成了騙子最容易侵入的入口,而你以為的「巧合」,其實是吸引力法則的鐵律:「只要內在沒有被看見,那個缺口就會不斷召喚來補它的人。」 人無法違抗潛意識裡最渴望被滿足的那一塊,這不是理性失守,而是靈魂長年無法被承接的呼喚。 在他們的生命裡,那句「你很重要」太罕見,那種「我會接住你」太遙遠。所以即使風險明明擺在眼前,他們還是會靠近。 因為,那是唯一像「#愛」的東西。 ▋受騙體質,其實是一種靈魂的求救訊號 「我知道他騙我,但我還是想相信。」 這句話裡頭說的是渴望,是那種怕再也感覺不到「被愛」的恐懼。 療癒的起點,不是拆穿謊言,而是理解:「為什麼我寧可相信一個謊言,也不願相信這個世界不會接住我?」 這是一種情感飢餓,也是一種關係傷痕,要走出來,需要從三個方向慢慢開始: 1.先去看見自己的傷口,承認那個「我想要被愛、被理解」的渴望。 2.再去重建自己的價值感,知道「我不需要靠犧牲,才配得上愛」。 3.然後學會設立界線,在溫柔與操控之間,畫出清楚的區隔。 最重要的是: #不要獨自面對 孤獨是詐騙最喜歡的空間,如果你身邊有願意聽你說話的人、願意陪你看清現實的人,請不要推開他們,請你要相信,你的家人、朋友,才是最願意保護你的人。 ▋受騙體質v.s.吸渣體質 其實,這些都來自同一個源頭:太渴望被愛,又太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受騙的人,用信任換來一段短暫的溫柔; 吸渣的人,用妥協換來一點點肯定。 他們的內心,其實都在默默地說: 「如果我做得夠多,也許你就會留下來。」 「如果我夠乖、夠體貼,或許你就不會再傷我一次。」 所以,療癒的重點不是封閉自己、變得冷漠,而是開始練習相信:「就算我什麼都不做,我也值得被好好對待。」 如果你還沒有這個相信,請你一定要回頭看看,內在那個曾經被忽略、被否定的創口,要從那裡開始,慢慢填補,慢慢修復。 不要再把你的匱乏,交給詐騙來填;也不要再讓渣的人,成為你傷口的黏著劑。因為,當你一次次地被消耗、被傷害,內在那個洞,會越來越大—— 而你,也會越來越容易,被錯的人看見、被錯的關係吸引。 ▋如果你正在看著身邊的人被騙…… 請你記得,他不是故意的。 他只是,找不到一個比謊言還溫暖的真話,他不是笨,而是太久沒有人對他說:「你很重要」。 他真正需要的,不是你去證明騙子有多壞, 而是你成為那個可以安全轉身的人。 你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只是想有人好好對待你,如果那個人不是,我會在這裡,等你回來。」 ▋這篇文章,獻給你 給一次次看著孩子陷入網戀卻無法阻止的你。 給發現爸媽深陷投資詐騙卻不知如何開口的你。 給看著伴侶受騙被消耗卻還是心疼地陪著的你。 我們都曾焦急、無力、想搖醒對方,但真正的療癒,不是喊「醒醒吧」,而是當他回頭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可以安心靠近。 真正的療癒,不是揭穿謊言,而是讓他知道,即使被騙,你依然願意陪他重新學會信任。如果你想幫他們回來,請別只靠吼聲,試著用一句話、一個擁抱,告訴他們: 「你可以再相信一次,而我會在這裡,等你回家。」 ▋給自己的承諾,也給你所愛的人 如果你看到這裡,心裡某個角落有一點共鳴,或許,那就是你的靈魂正在輕輕敲門。 如果你願意,寫下你此刻的感受,哪怕只是一句話:「我願意開始看見自己。」 那是一份對自己的誠實,也是一道新的開始,當我們的內在不再匱乏,就不再需要用傷害來證明存在。 如果這篇文字讓你想起了誰,也許是那個你總勸不動、卻始終放心不下的人,請你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對方,或許你無法改變他,但你可以點亮那盞燈。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l62CFlUdecXmslkZ8GqH